分享

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十六卫制度

 挑燈看劍r7wtm5 2018-10-03

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十六卫制度①从府兵到卫府

即在均田制基础上兵农和一、寓兵于农。主要做法为:在各地设置“军府”若干,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20入役、60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承担番上【轮流值守】职能。各“军府”管理“府兵”户籍和日常训练,不统领番上之府兵,没有战时指挥权。

以卫统府形成卫府制。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是统领天下府兵领导机构,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既是府兵的基层组织──军府的领导机构,又是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其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但职掌又各不相同。武帝时分置诸卫;隋初沿北周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此即十六卫的前身。十二府中﹐仅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六个府统领府兵宿卫。

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十六卫制度大业三年(607),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十六卫初步形成)。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骁骑(翊卫)﹑豹骑(骁卫)﹑熊渠(武卫)﹑羽林(屯卫)﹑射声(御卫)和佽飞(候卫)。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

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改百官名时﹐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在中央设十六卫,其中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657个;“十二卫”遥领天下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实现府兵和禁军合一。

十二卫之外的四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因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所以史称“南衙府兵”;“南衙府兵”,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

各军府、地方州县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元帅互相制约,没有人能够单独控制军队;天下府兵驻地分散,兵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难以形成军头。

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十六卫制度②检校千牛卫

大家比较熟悉的《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先补充说明下检校,即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是“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将领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二是不需要真正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荣誉称谓。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实际上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李元芳当属第二种,之前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兼领平级/低级官职”情况;且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③南衙十六卫编制

大业年间十六卫府中﹐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属略同隋初﹐仅无司马﹔四府:左右备身府各设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左右监门府则各设二郎将。唐十六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中唐以后﹐又有上将军一人﹐为卫之长),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等。

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

左右骁卫: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右卫分知助铺。左右武卫: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左右威卫:协助守卫皇城东面。左右领军卫:协助守卫皇城西面及京城苑城诸门。左右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