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倾向、流派和作品赏析(下)

 守山学堂 2018-10-04

现实主义绘画(以法国为主要脉络) “唯有真实才会美” 是现实主义画家喊出的口号。现 实主义绘画是十九世纪下半 叶的主流 。 源于生活的真实美,即摧毁了古典主义的理想美,也 摧毁了浪漫主义的夸张美。体现了时代的个体精神。

艺术特点:直接描绘工人、农民的劳动,而且将这一 题材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基本排除了想象手法的使用; 重视技法的更新,采用各种手段使画面效果更完善(刀、 笔等工具的更新);不拒绝各种流派的艺术手法。著名画 家是库尔贝、米勒、门采尔、列宾、苏里科夫

自画像——库尔贝

一次在和科罗交谈 时谈到法国最伟大的画 家是谁?库尔贝很自信地 说:“那就是我库尔 贝。”当他发现科罗看 他时,他才又补充一句 “当然还有你科罗”。 他在所有的自画像中都 把自己画成一个高昂着 头,总是用俯视的眼光 看这世界的美男子。 (刁着烟斗,自信、高 傲、漫不经心,而且略 带冷漠的眼光看着身边 的世界。)

(伦勃朗画风)

石工——库尔贝 这是他路途中遇到的场景。。。

单纯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粗犷的线条),烘托了生活在底层人们 的现状,同时传达了一种不平的声音。(稍显不足是动作有些模特化, 僵硬)

筛麦妇——库尔贝 妇女毫无修饰的自然身姿,和那裸露的颈项、双手和紧身 衣裹着的身体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米勒 (1814-1875年)
农民画家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 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为了生存 ,他曾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他还画过 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 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 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 己的艺术道路。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 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这里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 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曾说过: “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其艺术特点——把农民当基督来画;追求人性;色彩 厚重、苍茫,有雕塑感。 在即将摆脱贫困时离开了人世。当时影响不如库尔贝 ,但对后世画家影响大

收获者的午餐——米勒

农民在歇息午餐,村姑腼腆地低着头不敢入餐,而那个青年农民极力劝说, 其他人也期待的目光,她忸怩迟疑的神态。。。米勒塑造人物从不着重细节 的精微刻画,而以人物的动势传达内在思想感情,造型的高度概括和简练。

拾穗者——米勒 在已经收割后的麦田里,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 ,寻找失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 纯。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 ,丰收远景和前景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 ,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 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 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 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 事实上画家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他只是 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出来而已。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 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 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 地流露了出来。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 。 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

拾穗者——米勒 横向构图,空气感,色彩集中在人物,雕塑般的造型,几乎看不清的 脸——以动态的真实烘托真实生活,放弃细节。

牧羊女——米勒

(云的飘动、人的静止、终日与羊为伍、雕像般的形体、迷茫的目光、地 平线、希望的光、观者的思考。。。)

门采尔 (1815-1905年) 门采尔是德国自文艺复兴丢勒之后最伟大的 画家,他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只有元帅 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早年因画插图而蜚声画坛。门采尔不仅是19 世纪的素描大师,而且是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 、粉画和水彩画家。1875年创作了现实主义名作 《轧钢厂》。尤其他的素描,造型严谨,笔法生 动,极具表现力。

轧钢厂——门采尔 (德国) 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早描绘工人劳动场面的优秀作品。为这幅画, 他画了几百幅速写,还亲自深入工厂体验工人轧钢生活,他自己说: “我一直处在危险之中画这些习作,仿佛随时都会被轧钢机器吞进去似 的。” 画面空间壮观,工人的劳动姿态真实、生动。(动感、透视、气氛)

列宾 (1844-1930年)
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丰富的创作 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 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 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 火纯青。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 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和色 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 和哈尔斯相提并论。

不期而至——列宾

(女人衣服的重 色之目的?画面右侧 的繁复?) “在绘画上我的主 要原则是,按原样画 素材。对我来说,色 彩笔触、技巧等已不 是问题,我所执着追 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 对象的本来面貌。”
瞬间的沉默和宁静。。。

(伦勃朗和印象派, 委拉斯开支的影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构图简单、以各具特征的表情和动势造型取胜,强烈的明暗对比、中 间男孩的红色?仰直了的身躯?)

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在十九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得名于莫奈的作品《印象· 日出》,印象派的画家从19世纪光学理论 中了解到,光是由太阳光谱中可为人所见的原色融合而成的,因而注 重外光的表现。他们直接到户外进行写生,忠实的表现客观世界。从 某种意义上说,印象主义画家也是现实主义画家,他们想要描绘的是 瞬间的印象(少用中间色调),注重的是绘画语言本身(一群玩儿新 技法的人,不太关注社会)。 印象派是一个关系比较松散的画家群体,但是作为与官方沙龙的 反动与挑战,他们在1874-1886年举行过8次展览。 印象派的著名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 莱、莫里索、卡萨特等。(印象派之后,画家大都注重户外写生了)

莫奈 (1840-1926年) 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被誉为印象派之 父。

他的绘画形式源于得到画框店老板布丹的忠告:“ 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有一种你不能在画室里找 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 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 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在莫奈 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 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 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莫奈很重视笔触,将它看 作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 和动势。

睡莲——莫奈 《睡莲》组画始于74岁高龄,直到86岁去世为止。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 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与其说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睡莲,不如说他是 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构图似截取,光与色的变幻、融合、再生,减弱 了对形的塑造?)

阿尔让特伊大桥——莫奈

瞬息万变的生命感觉。阳光下平静的水面,光灿,艳丽;云朵,丛 林,大桥与白色帆倒影,近处如镜的水面印着倒置的蓝天白云和白色帆船, 这是一个蕴含生命跳动的光与色组成的艺术世界。(水是他追求的载体)

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色的世 界,真实的,又是幻觉的。 这幅画于1874年展出时《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 以这幅画的题目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色彩速写、单独 看某些颜色?)
日出 ·印象——莫奈

马奈(1832——1883) 没有参加过印象画展,至于到底为山么?是个谜。出 身艺术世家,经常资助他人。最早打破棕褐色掉,使用黑 色,让画面亮了起来。后又受印象主义影响,放弃黑色, 注重写生瞬间的把握,更为自由。受过古典影响的他,作 品始终具有宏大与庄重的气魄。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一幅被官方沙龙拒绝的作品。 古典的写实手法,融入强烈的色差感。画面的内容极具世 俗精神。

《少妇》——马奈 写生意味强烈。。。

毕沙罗(1830——1903) 为人谦和,是公认的印象画派的精神领袖,也是唯一一 位参加了全部八次画展的关键人物。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 物塞尚,高更都尊他为老师。

蒙马特大街——毕沙罗 在这幅画上,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 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 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所有 物体的属性都被光与色减弱了?)

雷诺阿(1841——1919) 裁缝的儿子。以人物画为主的印象主义画家。早期受 德拉克罗瓦、库尔贝的影响。色彩柔和,流动。欢乐气氛 与感情色彩是他的作品的外在特征。

加莱特磨坊的舞会——雷诺阿 画中形象与色彩服从于一个节奏:多种颜色不断闪现、消失,再闪现,再消失, 不受轮廓限制的整体,所有色块和光照共同组成一个欢乐、健美和愉快的画境。这 种风格是处处运用水光反射的原则,注重了笔触的断续和光色的颤动。(深色调把 握光的变化,全画面不见精到入微的刻画,比如人的面部?光源的作用?)

包厢——雷诺阿

肖像似的处理结 合情节。。。
女人的神情似乎 进入舞台上的剧 情。。。 男人的 悠哉。。。

浴女——雷诺阿 重环境色是印象派画家的特点。。。裸体人物造型比着装的造型显得结实许 多。。。

卡萨特(美国女画家) 卡萨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极少数 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受德加 的影响甚深。或许因为卡萨特身为女性,又终 生未婚,其作画题材主要取自日常生活中的见 闻,多半以妇女与孩童为钟爱的对象,特别是 对母亲教养孩子温情的描绘,更是引人入胜。 其画作色调明亮温暖,处处充满阳光及温馨可 人的幸福之感。

泛舟——卡萨特

色彩在流 淌,色彩的丰富 性给予画家对光 与色关系的理解, 因而有了大胆的 腔调或减弱。。。 构图并不追求完 整,同样为求瞬 间的印象。。。

梳头的女孩——卡萨特(美国女 画家) 当德加在第8届印象派画展 中看到这幅画时情不自禁地赞叹 道:“素描真棒,格调真高啊!” 他用自己的画交换了这幅画。 这幅画其选材、构图和人物所表 现出的自然随意性都很像德加的 风格,其色调和用笔却更接近库 尔贝以至于柯罗,笔意简洁而粗 犷。女孩两只弯曲的胳膊围绕着 头部形成了奇异的S形并使人物 动态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切 使画面上的并不美丽的形象显得 非同寻常。(室内自然光,皮肤 减弱了过度色)

少女——卡萨特 色彩在光的 作用下都是透明 的。。。

新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之后,艺术面向多元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流 派打开了现代艺术之门。 “新印象主义”,也可以称为“点彩派”或者“分色 主义”。点彩派根据色彩分割的理论指导创作,在具体创 作的时候采用点彩的方法。谢弗勒有关色彩混合的理论以 及美国科学家鲁特的《现代色彩学》是新印象派的理论支 撑。代表人物修拉、西涅克。

修拉 (1859-1891年)

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纯色的 优越性后,他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 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他们 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 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 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对比法则、点彩 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 对于大多数画家而言,太受约束,因而和者寥寥)

阿斯尼埃尔的沐浴》——修拉 这幅作品是根据在现场画的一些速写后在画室中画成的,修拉在这幅画 上选择了一个以工业区作背景的洗浴场面,表明题材来自现实生活,只是用 点彩画法描绘,以区别其他写实作品。

修拉画这幅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反击那些声称点彩 不适于画人物的说法,这幅画在构图上还表现出对古典主义安格尔的模仿。 (画人物确实受技法上的制约,为“点彩”将室内弄得零乱)
摆姿势的模特——修拉

后印象主义绘画
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流派,是艺术上的“殊途同 归”,是艺术的新思潮和时代的自然显现。后印象主义不 满足于对现实的忠实表现,而是重视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 所思所想(艺术进入主观时代),因为在印象派之后,所 以被统称为后印象主义。(林风眠先生曾将其命名为反印 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诸位画家在风格手法上都有很大差 别。塞尚在重视印象派在外光色彩上的成就同时,更加注 意对象内在结构的稳定性的表现,他的表现方法暗示了立 体主义的方向;凡· 高早期画风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 义影响,后有借鉴东方,开始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高更 善于学习土著文化艺术,吸收东方绘画、黑人艺术等多方 面的艺术特点,成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后印 象主义绘画标志着现代美术的开始。)

塞尚 (1839-1906年)
保罗· 塞尚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省(他与印象派是同时代人,只是 走了自己的路)。因为偏见,始终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他23 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画到官方沙 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 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 塞尚崇拜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写实派的库尔贝,再加上印象派 的影响,在他的脑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造力。他宣称要创作一种 像古代大师们那样可以进博物馆的永恒艺术。。痛苦于世间没有人理 解他的艺术思想,有时他也发出自尊自大的言词:“在法国所有活着的 画家中最伟大的是我塞尚。” 他不是为生活而画,是为画而生活,甚 至不为别人画,而完全为自己画。他在死后20年才赢得声誉,成为画 坛巨星,

坐在红色手扶椅上的塞尚夫 人——塞尚 (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他主张物象的体积是从色 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 幅肖像就体现了他的主张。 塞尚的肖像模特儿除了妻子 很少有其他人,这是因为他要求 模特一丝也不能动,稍微动一下 他就呵斥:“混蛋,谁叫你动?苹 果能动吗?”他极力寻求创造一 种稳定、坚实、永恒的艺术形象。 这幅画的布局是饱满的,具有一 种安详平静的境界,大红的椅子, 竖直条纹的裙子以及背景上散落 的蓝色小花,使画面充满了温暖、 舒适、稳定的气氛。 (略微倾 斜的身体的作用?)

高脚盘、玻璃酒杯和苹果——塞尚 物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由于光的反射颤动而更明显,高脚盘和苹果被鲜明地突现 出来,形成视觉的吸引力,画中的物象都显得非常结实、厚重。画中的一切都有其相 互的关系,每个物体都是构成其整体的一个要素。(结构的表面化、形体的细节)

凡· 高 (1853-1890年荷兰画家)
凡· 高出生于荷兰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德埃一个小镇新教牧师的家 庭。凡· 高之所以成为画家乃是为了解决撕裂他灵魂的内心冲突。 凡· 高33岁时来到巴黎,住在弟弟的画店并结识了高更等人。 凡· 高在弟弟的画店看到中国和日本的版画使他着了魔,他潜心临 摹学习,又从点彩派那里获得启发,他以激情拼命作画,在15个月中 竟画了二百余幅作品。不过画卖不出去,生活极其艰苦,加之失恋和 曾经作牧师不成而受的刺激发作,变得痴呆,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 就这样也从未停止过作画。 他害怕疾病再次发作,一种无言的悲伤浸 入他的心,就在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走进一片成熟的麦田,面向太 阳,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两天后即去世,时年37岁。 艺术特点——将色彩和线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强调色彩的明 度和张力、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 (窃以为还有激情笔触)

奥韦尔教堂——凡高

关于这幅画,他在给姐姐的 信中叙述道:“我画了一幅村中 教堂,我把紫红色的建筑物压在 用纯钴蓝画的天空上。我把镶嵌 的玻璃窗画成群青色块,屋顶是 紫罗蓝色的,部分是橘红色的。 前景是有花的草地与沙土,玫瑰 花被阳光染上颜色。它几乎是与 我在奈宁画的古塔和墓地一样的 东西,但这幅画的色彩更有表现 力,更丰富。” 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在火焰 般的蔚蓝天空下,教堂像一头巨 大的怪兽匍伏着,让人感到一种 异样的恐怖。这些都是通过形态 和色彩达到的精神共鸣。(自我 的张扬)

乌鸦群飞的麦田——凡高 1890年7月的一天,他画了这 幅一生中最后的写生。(依然金黄、阴郁、自己心中的天空、 乌鸦、画面骚动、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如何分析这幅画? 更自我的后印象画家。。。) 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开了一枪。。。

向日葵——凡高

凡· 高最有名的作品无 疑是这幅《向日葵》。他 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 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 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 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 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 的画室。”(线条的运用 完全是自由的,背景色?)

高更 (1848-1903年)
保罗· 高更生于巴黎,早年是业余画家。

高更做过海员、股票经纪人、生活优裕。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 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 他愿意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 始生活方式中去,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 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精神气质决定 画家的道路)他在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寻找到一种不同于我们极 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天堂一般的环境”。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 生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1887年),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 莫奈等人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简化了的巨大形状, 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 ,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但这只是自己幻想,社会不接纳她。他 又来到了塔希提岛,历经幸福与磨难,画了不少画后又回到法国举办了他的 《塔希提人》画展,结果是彻底失败,在物质上收入是零。 而新颖、神秘、野蛮的绘画,却迎得了一些崇拜者。

雅各和天使在搏斗——高更 这是一幅惊人的纯自我意识的作品,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 成的一幅图案,一种独创。任意使用色彩。他把色彩本身当成表现目 的,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某种描绘。它预示了西方艺术划时代的变迁。 (装饰性、平面化)

塔 希 提 岛

塔希提阿韦· 玛利 亚——高更 高更坚持探索 并从岛上简朴近乎原 始的生活中获得创作 灵感,这使高更的艺 术独树一帜。(近于 平涂的单色、同样有 美的规律在画面中呈 现?)

白马——高更 (毕竟是来自传统厚 重的文明之地,他也在借 用传统的信息 ,这不就 是塔西提的亚当夏娃吗?) 一片宁静、和谐、优美的 境界。(图案化、省略、 也是夸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