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首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古诗,堪称沧海遗珠,千年后读来津津有味

 海航润泽馆 2018-10-05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而除了大诗人大作品外,还有很多好诗被埋没了,没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这3首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古诗,堪称沧海遗珠,千年后读来津津有味。

第1首,南宋古籍《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了诗人刘义的一首《落叶诗》: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窝。满廊僧不厌,一片俗嫌多。

这首诗确实写得很不错,蚂蚁找不到窝是因为被落叶盖住了,而归来巢穴的鸟却能因为树叶稀少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家。前两句已经是一种对比,而后两句又加深了一种对比,由兽而及人,意蕴更加深刻了。僧人有平常心自在心,所以看到满地落叶都不会厌烦,而对俗人来说,只是一片也是多余的。这首诗通过两重对比,让落叶这个静静的形象染上了生命的味道,韵味十足。

第2首,戴复古是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经常在各地游历,在当年闯下了不少声名。只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他的诗歌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他有一首《诘燕》写得非常巧妙: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雀献金环来报德。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

这首诗因为是古体诗,所以风格有些佶屈聱牙。不过意思很明白,说贫穷人家曾经很爱护燕子,也不奢望燕子能够报恩,只希望燕子第二年能够再来家里做客探望。只不过燕子贪恋富贵人家的好环境,再也看不上穷人家的房子了。

这首诗假借责问燕子,实则是责问世上那些忘恩负义的人,说了许多世态炎凉,让人十分有共鸣。人生在世,有时候难免遇到忘恩负义的人,真是让人烦恼憋屈。

第3首,在明代建文年间,有一个秀才叫做王永颐,他曾经在钱塘江观潮。正好遇上了御史和一众官员在钱塘江观潮。这些大官看到一个秀才居然敢来到他们的身边,都有些生气:“哪来的穷酸书生,这么不懂规矩?”旁边的差役连忙大声呵斥:“秀才,快走开,没见到大人们正在观潮吗?”

没想到这个秀才居然恍若未闻,非但没有避开,反而大摇大摆的向着众官员走来。差役一看,这还了得,连忙将王永颐抓了起来,扭送到御史大人面前。王永颐完全没有慌张,反而笑眯眯的对御史说:“大人好,不知道小生犯了什么错啊?我是看潮水即将到来,不过凑个热闹罢了。”

御史大人眼睛一转,说:“你既然是读书人,这样吧,如果你能写一首主题为等待观潮的诗,我就放了你。”

王永颐拿了笔,不假思索就在纸上写出了一首诗:大江东去接蓬莱,万里潮声两浙开。几度夜随明月上,有时风卷雪山颓。画船冲汛沙头立,白马凌空海上回。我欲乘槎访霄汉,清风不拟钓鱼台。

这首诗写钱塘潮确实有一定水准,尤其第3和第4句,对仗工整,炼字精彩,一个上字一个颓字,都是恰到好处,形象的刻画了潮水的高大和声势。

御史听了连连点头,旁边有个官员还是有点生气:“一首诗不算本事,你给我再写一首来。”王永颐又写了一首,其中两句是“分明一派长江水,做出许多声势来。”表面是说潮水本身是长江水,却有壮观的声势。但这两句诗暗地又指这个官员和御史都是官,御史都点头满意了,你旁边的官员还要虚张声势,你这是要闹哪样啊!

御史看到这两句诗后,哈哈大笑,痛快的放了王永颐。

不得不说,王永颐这个秀才还真有点才华。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能够写出这首观潮诗,确实有狂妄的资本啊。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诗呢?欢迎留言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