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例解诗词结句

 杏坛归客 2021-07-03

1、诗词结句,一种是放开式的,含不尽之意,耐思耐品,令人回味无穷。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此词写人面和桃花相类似的感慨。诗人访问秋娘,“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但人已经不见,只能回忆过去的事情。“归骑晚”,以“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作结。断肠透露人去楼空,飞絮透露漂泊之感,以景结情,含蓄耐品。词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用好了自然出彩。
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又'掩重关、遍城钟鼓’之类是也。”又有近代夏敬观在《清真集》中评曰:“词中对偶句,最忌堆砌板重。如此词'褪粉’二句,'名园’二句,皆极流动,所以妙也。'愔愔’、'侵晨’挺接。末段挺接处尤妙,用'潜气内转’之笔行之。”

七律·诗友生日奉寄 月满西山

一诗跑马向天南,满载浓情厚谊含。 

欲使繁星镶玉佩,肯将弯月化金簪。

芳辰敬酒伊心醉,夜半吟怀我梦岚。

日上三竿莺唱曲,花丛舞蝶吐丝蚕。

醉霓虹/元宵节/词/月满西山

彩信飞空,新城亮世,月圆日,老少人娇。路畔笑声沸,灯挂处,情似潮。马踏银川飞瑞雪,燕环朱门踩高跷。

百世龙盘,千年狮舞,万众欢,若梦逍遥。仙乐起云端,铜锣响,曲儿飘。细雨流酥丝万缕,和风送暖柳千条。

“日上三竿莺唱曲,花丛舞蝶吐丝蚕。”、“细雨流酥丝万缕,和风送暖柳千条。”都是以景结句的。但这里面要注意的“丝”与“思”谐音的妙用。读者自会联想到思念的“思”。

2、另一种以情作结,话直率。但要注意避免直白。

清真词(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风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结句“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就是以情结尾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迫切心情,透露出无法相见的苦闷,话就比较直率。但有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故还是不直白的结句。

五律·马年散步感怀 月满西山
塞北多思念,春风未醒蝉。
蛟龙腾玉宇,铁马踏祥烟。
雪落浮尘遁,云开日影悬。
心藏萍水梦,海角有情牵。

水调歌头·马年抒怀 月满西山

骏马配鞍否,迅疾掠松原。雪堆千里寒气,杨柳盼春繁。昨日龙腾云漫,今夜蹄欢草茂,四海总平安。欲乘乌骓去,身后甩忧烦。 

穿雾霰,赏水月,过重山。衷情宋韵,何必酗酒、叹浮烟。晨种田园恬静,夕钓人生富足,快意度余年。心驻红桃景,自可谓神仙。

“海角有情牵”、“自可谓神仙”也是以情结句的。抒怀、感怀,都是要体现情感的,所以,以情语作结,能更好的为诗题服务。

3、就题目放开收住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 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读此诗不要忘了题目。要结合题目来体会。用“边城”来结“幽州”,用“夜饮”来结“恩遇”。跟题目对照一下,大家就明了了。我们读诗和写诗都好犯一个错误,就是不重视题目。读诗时不再看题目了。写诗时题目是随意安放上去的。这都不好。

4、就题目拓出远神

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诗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这也是一种妙结。

5、就题目放开一步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写画上的鹰,自然不会飞出去搏击凡鸟,但作者的笔转一下,把画上的鹰当作真鹰,所以这样作结。这就是就题目放开一步的作结方法。
以上3、4、5作结的方式都是就题目而说的。6 就写作技巧来说,有以下几种。

(1)用议论作结。

五言·井赞 毛泽东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十三岁时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时写的。这首诗见景生情,托物寄兴,有很深的寓意。前四句具体描写,形象可见——小鱼喻指孩子。后两句,顺势议论点题。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知道笙歌未彻,隋兵已迫近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
这首怀古诗,以故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读者读来丝毫不会感觉诗人烦躁的讥评古人古事,能够体会到美的享受。

(2)用比喻作结。

七绝观潮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紧扣题目之“观”字,具体描绘钱塘潮的气势。读者都会记得杜甫《登高》里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毛泽东善于化用前人的名句,说明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也不妨依此方法来练习写诗词,提高一定会加快速度的。注意,“雪花”喻浪涛。如苏轼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系指钱塘江中断的富春江边的钓台。
相传是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好像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欢迎。前面两句重点描述自己观潮的视角,后两句则转到了其他观潮者的反映。诗人还使用了夸张手法,用千里”修饰“波涛”。外景与内在互会,主观与客观交融,便产生了雄浑豪壮,磅礴冲天的气势。

(3)用疑问作结。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此词上下两阕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结构对称,美观。上阕写长征胜利,下阕写联想。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景,明媚夺目;其情,催人振奋。诗人运用了借喻手法,“长缨”比喻革命武装力量,“苍龙”借指蒋介石。结句以诘问的笔法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词的韵味。

(4)画龙点睛作结 
天净沙·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是画龙点睛的结尾。点睛之后,整首词就活灵活现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结句把洞庭山水比喻为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真乃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令人赞赏不已。

(5)衬托作结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上阕因月起兴,以月为喻,回忆当初与卢氏夫妇间幸福而短暂的爱情生活。诗人为何如此选材起兴呢?

纳兰性德曾在其词序说亡妻曾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所以诗人以月起兴。便有了深情人的深情语:“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下阕借帘前燕子,花间双蝶寄托哀思。设想了亡妻孤魂独处的凄婉,便有了伤心人的伤心语:“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此词既凄婉又清丽。

双栖蝶更加衬托了人生离死别,不能团聚的哀怨愁绝。艺术力量无可比拟。

呜呼!品读此词,谁不为人间挚爱而感动?本无泪而欲悲,原有爱则更惜!

(6)用遐想作结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唐)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三月三日这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第一句写出发地点东渡头的景物,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萧萧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联想。

三四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 这里暗用了桃花源的典故。 但是大家要注意题目“寻”字,其实作者还没到目的地呢。这只不过是诗人的遐想而已。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加耐人涵咏咀嚼了。

(7)对比作结  

野老歌 张籍(唐)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此诗不用议论而用对比作结,反而更加含蓄。该诗是新乐府体。韵脚屡换。白居易称赞其“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当然诗无定法,而且有些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写作时可以综合运用的。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