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刑法学说12个争议知识点汇总,备战主观题的秘密武器

 芬芳家园阿芳 2018-10-05

最近几年,鉴于刑法学理论的发展,在案例分析题中经常要求考生对于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掌握通说的前提下了解多种学说。此处列举一下,读者稍事浏览,即可从容掌握。需要掌握的东西其实不多,仅十二个知识点,毕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只是资格性考试,而非学术化考试。当然,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通说。


1、事前故意


主观区分说

主观合并说:概括故意说

客观合并说

客观区分说:相当因果关系说(通说)


说明:

在学说上,对于事前故意的处理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观区分说),刘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种观点认为(主观合并说,概括故意说),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施第二个行为之时,相信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认为(客观合并说),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一一个故意,只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客观区分说),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处理,只要满足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当前,多数学者采取第四种观点。



2、认识错误


法定符合说(通说)

规范具体符合说(选择题采取这种具体符合说)

纯粹具体符合说


说明:

对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在学说上,一直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争论。具体符合说认为,只要行为人主观所认识的犯罪事实和客观发生的犯罪事实不具体一一致,那么对于实际发生的犯罪事实,就不成立故意。法定符合说认为,行为人所认识到的犯罪事实和现实发生的犯罪事实在构成要件.上一致的话,就成立故意。



3、教唆未遂


教唆独立说

教唆从属说


说明:

刑法第29条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属于教唆未遂。

对于教唆未遂的处理,刑法理论有两种观点:(1)共犯从属说。非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必须从属于实行犯,只有实行犯进入实行阶段(着手后),对于非实行犯才可以进行处罚。(2)共犯独立说。教唆犯是共犯从属说的例外,具有独立性,只要行为人实施教唆行为,被教唆者未达到所教唆罪的既遂,一律认定为教唆未遂,也即教唆本身没有成功。我国传统的观点采共犯独立说。例如,①张三教唆李四杀人,但李四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②张三教唆李四杀人,但李四拒绝。③张三教唆李四杀人,但李四却实施了盗窃。按照这种观点,张三均成立教唆未遂。但按照共犯从属说,张三不构成犯罪。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①甲教唆乙杀人,乙着手实行犯罪,但最终未达既遂,可以适用教唆未遂的从宽条款;②甲教唆乙实施A罪,但乙实施了B罪,如果AB有重合部分,甲可以在重合部分成立教唆既遂。



4、不能犯


抽象危险说(传统观点)

具体危险说(当前通说)

客观危险说(选择题切勿采纳)


说明:

抽象的危险说。该说以行为人认识的情况为基础,然后根据社会上一般人的认识来判断,如果行为人认识的情况是真实的,是否对法秩序有侵犯的危险。如果一般人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有可能实现犯罪意图的,就成立未遂犯(相对不能犯) ;反之,没有可能实现犯罪的,就成立不可罚的不能犯(绝对不能犯)。具体的危险说。它以行为人认识的情况为基础,根据行为时社会上一般人认识来判断是否有侵犯法秩序的危险。有危险的,成立未遂犯(相对不能犯) ; 无危险的,成立不可罚的不能犯(绝对不能犯)。

客观的危险说。该说的宗旨主要是在行为发生后,也即事后再通过科学的因果法则,由社会上一般人针对当时的情况,去客观评价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险性。有危险性的,成立未遂犯(相对不能犯) ;无危险性的,就成立不可罚的不能犯(绝对不能犯)。



5、杀人免责


故意杀人罪(通说)

抢劫罪


说明:

对于杀人免债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有一定的争议。

首先,债务人抢劫欠条的,可以直接构成抢劫罪,这没有争议。

其次,如果直接将债权人杀死,以期免除其债务的,通说认为,这构成故意杀人罪。当然,对他人财物有拒不归还行为的,还同时构成侵占罪。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杀人免债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构成抢劫罪。



6、抢夺与盗窃的区别


公然和秘密区分说(通说)

暴力和平和区分说


说明:

传统的观点认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秘密窃取,后者是公然夺取。因此,当张三见李四摔伤在地,当其面将财物取走,此行为构成抢夺罪,而非盗窃罪。但现在有一种有力的见解认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并非秘密性对公然性,而是平和性对暴力性,盗窃罪是平和型犯罪,但抢夺罪是一种对物的暴力性犯罪,在间接上有致人伤亡的危险,按照这种观点,前案则应以盗窃罪论处。



7、财产犯罪的加重刑罚


构成要件说(通说)

量刑条件说


说明:

在数额犯中,行为人同时有既遂部分和未遂部分,通说认为,数额犯是构成要件,因此犯罪既遂部分与未遂部分分别对应不同法定刑幅度的,应当先决定对未遂部分是否减轻处罚,确定未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再与既遂部分对应的法定刑幅度进行比较,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定刑幅度,并酌情从重处罚; 二者在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犯罪既遂酌情从重处罚。

另一种观点认为,数额特别巨大不是加重犯罪构成,而是量刑规则。因此,只要客观. 上没有达到数额巨大,就不得适用数额巨大的法定刑,因此,只能按照数额较大型的犯罪论处,即用基本犯罪构成之刑罚选择法定刑,未遂事实作为量刑情节对待。这在2016年卷四作为观点展示类试题考察过。



8、死者占有


肯定说

否定说

区分说(通说)


说明:

人死亡后,是否还存在对财物的占有权?这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我国的主流通说是区别说,一般认为,对于死者生前的财物,在其死后的短时间内,在社会一般观念看来,认为死者对财物仍有占有权,是可以接受的,因此,  《两抢意见》指出: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其他犯罪与盗窃罪实施数罪并罚。然而,如果死者死亡时间较长,一般可否定死者的占有。



9、无权处分的财产损失


无权处分有效说

无权处分无效说


说明:

关于这个问题存在无权处分无效说和无权处分有效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无权处分是无效的,故财物的买受人遭受了财物损失,对买受人构成诈骗罪,后者认为无权处分是有效的,故财物的买受人没有遭受财物损失,对买受人不构成诈骗罪。



10、侵占罪中的财产损失


法律损失说

事实损失说


说明:

如果认为刑法和民法关于财产损失的理解应当保持一致,那么被害人必须在民法上对财物有返还请求权,才能认定存在财产损失,从而成立侵占。如果认为刑法和民法关于财产损失可以不一致,即便被害人对财物在民法上没有返还请求权,只要在事实上有财产损失,就属于刑法上的财产损失,那就可以成立侵占。



11、诈骗中的处分意思


抽象处分说

具体处分说


说明:

抽象处分说认为处分者只需对财产的属性有抽象的认识即可,而具体处分说认为处分者必须对财产性质、种类、数量、价值有具体的认识。比如甲在商场购物时,在方便面箱子中装. 上照相机,最后以买方便面的钱获得了照相机,在此案中,无论是按照抽象处分说,还是具体处分说,被害人都无处分意图,都应以盗窃罪论处,这没有争议。

但如果甲在商场购物时,在一个照相机的盒子中装入两个照相机,用购买一台照相机的价钱买了两台照相机,按照抽象处分说,被害人知道自己在处分照相机,具备处分意图,这仍然属于诈骗;按照具体处分说,被害人由于缺乏对财物具体数量的认识,故无处分意图,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12、偶然防卫的处理


防卫意识必要说(通说)

防卫意识不要说


说明:

前者认为成立正当防卫需要具备防卫意识,故偶然防卫不是正当防卫。但后者认为成立正当防卫无需防卫意识,故偶然防卫属于正当防卫。



厚厚陪你过法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