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雲泉 2018-10-05

宋末降将(5)奉旨投降的夏贵


南宋实行的是“募兵制”,一个男人只要参军,他一辈子基本都得在部队里呆着。一般要一直呆到六十岁才能退休。因此,南宋的军队里,家属是可以随军的。部队在哪驻扎,士兵的亲友团也要跟着迁移到哪个地方。

夏贵,就是这样随着当兵的父亲在军中长大。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战士。夏贵有个特长,就是晚上能见到箭射出去落下的地方,人称“夏夜眼”。这个特长对现代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由于食物结构的原因,大多数人晚上是看不清东西的,即“夜盲症”。夏贵的这个特长使他在战场上显然拥有很大的优势,起码在晚上打战时,别人看不到他,但他可以看得到别人。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1234年,南宋配合蒙古灭掉金国之后,发动“三京之战”,虽然这场战争以南宋的惨败收场,但随东路军统帅赵范进军洛阳的夏贵,以其勇猛的表现,获得赵范的赏识,因此升为裨将。此后数年,在淮东战场上,夏贵数次力克蒙古军队的进攻,包括解寿春之围、救援高邮。这段时间的夏贵,在战场上基本保持了不败的战绩。到1257年,60岁的夏贵终于得以掌管一地一军,他擢升为吉州刺史、知怀远军。第二年又兼任河南招抚使,不久封寿春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战场上勇猛的夏贵,一直到此时才得到重用,并非因为他的出身不好或是战功不显,而是因为他的靠山太弱。他的后台赵范、赵葵兄弟此时已经没落,他的同乡吕文德还没成为军中一霸。在漫长的积累资历的过程中,熬着熬着,人就熬老了。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1258年开始,在蒙哥发动的攻宋之战中,夏贵固守怀远,又在滩源、黄石港、新生洲、白鹿矶等战役上获得战功。朝廷授其左金吾上将军、知怀安州,兼怀东安抚副使、京东招抚使。1261年,在与山东李璮的对阵中,收复涟水军、东海军及海州等地。1264年,夏贵又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调防四川。

从1234年宋蒙正式开战,一直到1264年的这些年间,南宋面对蒙古的战争,双方处于互有胜负的对峙状态,这是南宋灭亡之前最好的一段时光。

一方面,因为蒙古从窝阔台、贵由、蒙哥直至忽必烈上位,内部始终处于混乱的汗位争夺状态,内部不稳使得无法持续性地对南宋用兵。

另一方面,金国灭亡时,河南被打残,千里无人烟。无法就粮于敌也就没办法派遣过多的兵力。这阶段蒙古军队基本都把主力重心放在西征方向,南下的战争大多由降蒙的汉军执行,而这些汉军势力还游离于蒙古统治中心之外,其战力远没有后期经过整合之后的强大。同时,此时蒙古水军太弱,一旦进入淮水、长江河湖纵横之地,其优势荡然无存。

而此时的南宋还在宋理宗的有效管理之下,虽然国内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经济开始失衡,但也未到崩溃状态。因此,这阶段南宋对蒙战争中,出现了包括孟珙、余玠、夏贵、吕文德等人在内的一批良将。除了1261年的刘整以及部分四川守将外,荆湖与两淮战区基本没有出现降蒙的南宋将领。总的来说,军心尚且可用。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泸州

宋蒙战争的转折点是从1266年,忽必烈派兵进攻襄樊开始的。将河南之地经营了六年,完成了对内部汉世侯军队的整合与清理,消除了北边阿里不哥的隐患。忽必烈此时所拥有的军队,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蒙汉联军。这支军队在野战上依靠蒙古人的强横,在攻城上依靠北地汉军的坚韧。关键是忽必烈听从了刘整的建议,开始打造水军,经过数年的发展,其部下水军无论在数量还是装备上都已经远超荆湖战区的南宋水师。

而南宋由于宋理宗的去世(1264年),朝堂风向突变,权力平衡被打破,贾似道所推行的“打算法”与“公田法”被中止,南宋经济开始出现崩溃苗头。

于是,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北倾斜,直至完全倒向北方。

在这种局势下,战场上的夏贵想要谋求一胜,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1268(宋度宗咸淳四年)年,夏贵被任为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参与援救襄樊的战争。虽然夏贵有过一次率水师将物资成功送进襄樊,但返回时就被蒙军击败。

1269年底,吕文德去世后,夏贵临危受命,任权荆湖安抚制置大使、湖广总领、四川策应大使、知鄂州。一个“权”字,说明了夏贵地位的严重不稳。没多久,夏贵的新职位就被正式到任的李庭芝取代了,而自己的军队却划给了范文虎统管。在襄樊战场上无法作为的夏贵屡次请求回黄州或致仕退休,都不被宋度宗允许。

1273年,襄樊战役彻底失败后,夏贵被任命为淮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黄州。南宋的军队一路惨败,夏贵也一样无法避免:两次兵败正阳,其子夏松战死;援救鄂州失败,致鄂州守将程鹏飞降敌;直至1275年的丁家洲战役上,遇敌溃败而逃。夏贵只得躲入庐州。此时,蒙军已经分驻建康、镇江,当宋廷征召夏贵为枢密副使入朝时,他已经没法挪窝了。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1276年二月,宋室谢太皇太后携恭帝向元军投降,谢道清颁布诏令,要各地州郡归附元朝,并将各地勤王之兵全部解散。两浙一带的南宋文臣武将随即崩溃,知建德军方回、知婺州刘怡、知处州梁椅、知台州杨必大等全部投降。

三月,在自家女婿(程鹏飞之子)的劝谕之下,夏贵率淮西二府、六州、四军、三十四县向元军投降。淮西一降,淮东更加无法坚守。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接受南宋逃亡小朝廷诏命,离开扬州之后,淮东制置副使知扬州朱焕随即降元,泰州守将孙良臣、都统曹安国、陴将孙贵、胡惟孝也相后投降。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届八十的夏贵,依然在战场上争战,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只是,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场之外的因素。即便曾经勇猛的夏贵,此时也只能以奉旨为名,一降了事。

降元后的夏贵被授开府仪同三司、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1279年,八十三岁的夏贵终于去世,如同这一年的南宋残部,兵败崖山之后彻底灭亡。

他曾经是宋末最有战力的勇将,却在耄耋之年奉旨而降

崖山海战

这是一个完全与南宋国运相契合的将领,当南宋强时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当南宋弱时他屡遭败迹,当南宋投降时他奉旨而降,当南宋彻底灭亡时他也随即离开人世。

他的人生,并非是一个“晚节不保”可以形容,更多的是无法自主的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