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了十几年太极拳,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些原则和要领

 觅书时代 2018-10-05

太极拳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心静,二体松,三气和。即练意、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的三个基本功夫,它是太极拳的精华,也是健身的三大法宝。

1、心静:采用意识指导运动和呼吸的原则,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动中触动动犹静,以静御动,安神静练,物我两无,使大脑皮层充分休息,有利于神经系统慢性病的治疗,能增强体质,精神焕发。

2、体松:采用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速度均匀,绵绵不断地运动,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由于体松,则血脉内脏亦放松,所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加强对心肌的营养,提高对心脏系统疾病的抵抗能力。

3、气和:采用腹式呼吸,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识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到丹田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但要力求自然,不可使力硬压,吸气时则横膈膜下降,压挤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随即慢慢从鼻或口呼气,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用膈膜一上一下的深、长,细、匀、缓的太极拳腹式呼吸来达到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和发挥技击等作用。在练拳时要求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地配合一致。

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可以排除病灶,增强体质,对推手的引劲和发劲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

传统太极拳套路在编排上呼吸与动作是协调一致的,都采取起、开、虚、蓄势为吸气,落、合,实、发势为呼气的原则,使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呼一吸的自然配合。

如掤手上势中, 双手抱球时为虚势,则吸气;身体前掤时为实势,则呼气;揽雀尾中前掤时为实势,则呼气;后捋时为虚势,则吸气。

前辈太极拳家的腹式呼吸法有3种:第1种是“调息法”,闭唇卷舌,呼吸以鼻,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第2种是“迎气法”,口呼鼻吸,任其自然;第3种是“迎气出声法”,口呼鼻吸,发劲时吐气出声,呼吸量是随运动量的大小和人的体质强弱而不同。从疗效上来讲,“迎气法”不如用“调息法”更为柔和,适合体弱多病者练,“ 迎气法”的缺点是在练拳时容易引起喉头干燥,而“调息法”呼吸以鼻,口内易生津,能润湿喉头,更合乎生理要求。

太极拳的七个锻练要领

太极拳套路中七个锻练要领非常重要,它是太极拳套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整生理机制作了科学的安排,是保健强身的根本,也是推手技击的基础。学者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掌握。

( 1 )中正安舒:太极拳身法,主要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方。《太极拳论》说的“虚灵顶劲”,《十三式行功歌诀》说的“尾闾正中神贯顶”,都是要求保持躯干正直,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四肢动作如何,都要从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成一条线,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整、和顺的形象。这是为了意识集中,精神振作,是锻炼神经中枢的关键。

(2)含胸拔背:练拳时对胸背的骨节和肌肉,用意识加以控制,尽量松舒下沉,自然会形成“含胸拔背”的姿势。含胸者,胸微内含,使气沉丹田,则上体轻灵,下体稳重,不同于挺胸,挺胸会使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胸膈的一张一缩,腹腔脏器受到有规律的时松时紧的腹压运动,有利于输运血液和内脏的机能活动。拔背是两肩的背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脊柱可以得到微微屈伸运动,起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开通闭塞作用。

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使力从脊发而所向无敌。“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是气不上浮,重心稳定的关键。但必须指出,练拳时不是自始至终都要采用“含胸拔背”的姿势,而只是在手法引劲回收和手法运动前进时才用之。在定式时必须平正,否则长期“含胸拔背”在破坏身法中正的同时,还会造成驼背。

(3)沉肩坠肘:沉肩是松开下垂之意,坠肘是肘往下松坠之意,沉肩是为了下盘稳固,坠肘是为了防守严密。能沉肩坠肘,则气不上升,举止沉着有力。肩为气门,上抬则气升,下沉则气降,两肩松开,自然下沉,肘要松坠,不能抬肘或挟腋。

(4)坐腕舒指:所谓坐腕,就是在手臂伸,缩、升、降运动时,腕部不强硬,也不松软无力,而是灵活带有韧性地运转,使内劲不断,拥劲不丢。定式时,随着身法落胯、塌腰、沉气而沉着下塌,掌根坐起,促使手臂和指端徐徐贯注内劲,充满气感(麻胀),这叫作“坐腕”,也叫“塌腕”。

坐腕,在练拳与推手中非常重要,坐腕能使内劲贯注到手指,也影响到手臂的拥劲积累增长,如果不坐腕,腕部松塌脆弱,手臂必然无拥劲,容易养成跳舞式的揉腕,不合理法,如推手就容易被对方所制。

舒指,太极拳掌法的特点是手指松舒,初学拳时,出掌与收掌都自然舒展为主,手指不要用力并紧或用力张开,掌心也不要故意做成窝形,掌心自然窝形,这叫舒指。等到功夫深时,手掌自然会有表示,例如手臂在未前伸时,手掌微带窝形,着而不长,这是虚掌。在手臂前伸过程中,手掌逐渐舒展,窝形减少,到终点时,窝形近于消失,这叫实掌。

练拳日久,太极拳的行气运动首先在手指尖端上感觉到,它随手臂的伸缩运转方向的不同而变,它的劲点亦有主次不同的变换,例如单鞭掌,左臂旋转前伸,由小指在前领劲,劲点由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以至拇指尖,内劲贯到五指指腹。例如右云手,由拇指尖在前领劲时,劲点由拇指依次到小指尖,如平掌起落时,中指领劲,中指尖劲足,其余指尖劲亦足矣。

(5)松腰胯:腰为一身之主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腰能松,则稳当有力而又转动灵话,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拳论说:“ 命意源头在腰隙。”定式时,腰和胯松沉,则有利于沉气和贯劲于四梢(手足尖端称为四梢),桩步也更稳固。

(6)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即一动全动的意思,在肢旋腕转臂,在下肢旋踝转腿,在身躯是旋腰转背,三者结合形成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即由脚而腿而腰,一齐运动, 中间胸腹随之运转, 带动上肢,一气贯通,全身动作协调,此谓上下相随。

(7)分清虚实:太极拳整套动作处处要分清虚实,两腿的转换要分清虚实,重心落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重心落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虚实分清则转动轻灵平稳。身法、手法、步法的虚实变换,要求做到内外统一,上下相随,一动全动。在转换中,有的动作手虚脚亦虚,手实脚亦实,例如单鞭式,扇通背式,也有的动作左手在上为实,左脚在下为虚,右手在上为实,右脚在下为虚,例如左搂膝拗步。这样上下左右划分虚实,动作就能园转自如,内外合一的虚实变换还需与呼吸自然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