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悦读】时殷弘 | 《华夏传统对外战略教益:经典前四史摘录和评注》——史记世家第十一越王勾践世家...

 yangtz008 2018-10-05

本书依据中国经典前四史,即司马迁撰《史记》、班固撰《汉书》、范晔撰《后汉书》和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摘录其中特别与五个范畴或主题深入关联的片断,并予以政治和战略视野出发的评注。它们是:(1)战略审慎;(2)战略保守主义;(3)过度伸展或对外妄为的教训;(4)混合的和情势性的大战略思想和实践;(5)殆无止境的大战略艰难。本书的根本要旨,是发现和提取华夏对外战略的基本历史教益,它们基于审慎精神和战略保守主义,契合关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的哲理关系的儒家意识形态,集中或优先地致力于华夏国家本部的稳定、繁荣和安全,从而非常注重对外目标的适切性、可用能力的限度和尽可能最合算的成本效益。

《华夏传统对外战略教益:经典前四史摘录和评注》

时殷弘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教授



书摘


史记世家第十一越王勾践世家摘录和评注


[争取复兴的伟大和经久的艰苦努力;在为决定性时刻而作的战略准备方面极端谨慎;二十年里,毅力始终支配一切:]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於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饹翟[狄],齐小白饹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用恰好适合的史上“经典”英雄主义成功楷模鼓舞士气。有抱负者在几乎绝望无助之际要想或会想“他们能,为何我们一定不能?”]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集解徐广曰:“吊,一作‘葬’。”与百姓同其劳。[伟大的英雄,甚至不仅是战略上的,也是道德或精神上的,在马基雅维里式美德或英勇(virtù)的意义上。他的钢铁意志和不像尊贵君主般的行为必定激励和鼓舞了他的人民。]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索隐镇音。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於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索隐越大夫也。国语作“诸稽郢”。行成,为质於吴。[忠诚、能干、聪慧和同志情谊:伟大君主之下的伟大臣僚。]二岁而吴归蠡。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韬光养晦,同时“隐蔽地”大有作为,包括旨在联盟战争的国际联盟缔造。]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在其萌芽或早期状态中发现威胁和界定威胁:一种战略审慎和战略敏感。然而,在这么早的阶段,非常难以甚或不可能使绝大多数人信服这威胁的存在,而当他们变得信服时,往往已经为时过晚。政治困难差不多超过认知之难。]齐与吴,疥甪○索隐 疥甪音介尟。也。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索隐在鲁哀十一年(前484年)。虏齐高、国○索隐国惠子、高昭子。以归。[糟糕的领导vs.优秀的领导:勾践近乎总是接受来自臣僚的明智意见,夫差却截然相反,部分地因为他的主要幕僚中间分歧尖锐,莫衷一是。]让[指责]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战略审慎:在就政治行动做重大决定之前先做试验,如果有所需的时间。]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後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彊[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戒)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於齐,闻其讬子於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尔]父霸,○索隐而,汝也。父,阖庐也。我又立若,○索隐若亦汝也。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伍子胥:战略上富有洞察力的臣僚,但性情暴躁,全不圆通,而且自恃正直,这些大概使他的劝告更难被一位得意洋洋、过度自信或愚蠢的君主接受。]○索隐国语云吴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见”,乃盛以鸱夷,投之于江也。於是吴任嚭政。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战略审慎,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出来。]

 

[决定性时刻和决绝果断的大举出击:]至明年[前482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决定性机会终于被判断为到来,历经输掉战争和屈从胜者之后为时12年的等待和力量秘密准备。]乃发习流二千人,○索隐虞书云“流宥五刑”。按:流放之罪人,使之习战,任为卒伍,故有二千人。□正义谓先惯习流利战阵死者二千人也。教士四万人,○索隐谓常所教练之兵也。故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是也。君子六千人,◇集解韦昭曰:“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也。”诸御千人,○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经仔细准备的战略行动最有可能实现意欲的决胜。]吴告急於王,王方会诸侯於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祕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战略上的自律自制和审慎,甚至在一个辉煌的胜利时刻。]


其後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疲)弊,轻锐尽死於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於姑苏之山[前473年]。吴王使公孙雄◇集解虞翻曰:“吴大夫。”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於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早]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戹乎?”[范蠡:在最决定性关头和拥有压倒性力量优势时的战略彻底性,不留有任何未来风险,绝除逆转的任何可能性。他刚经历完命运的一轮彻底逆转,因而更相信那很有可能。]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於执事,◇集解虞翻曰:“执事,蠡自谓也。”使者去,不者且得罪。”◇集解虞翻曰:“我为子得罪。”○索隐虞翻注盖依国语之文,今望此文,谓使者宜速去,不且得罪於越,义亦通。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集解杜预曰:“甬东,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索隐国语云“与之夫妇三百”是也。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最终彻底胜利,经过22年与坚韧忍耐和积极准备相伴的巨大艰难。]……(文章摘自《华夏传统对外战略教益:经典前四史摘录和评注》第一部分第二小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