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艾灸4穴,预防2大急性传染病!

 lxr1843 2018-10-05



开学传染病高发,家长要当心2种病!
1


孩子们开学了,人流量大,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细菌病邪容易在那时滋生传播,诱使秋季传染病高发,尤其下面2种急性传染病,家长们重点关注:


01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居多,排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但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秋季开学及开学后为高发时期,集中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



02

流行性感冒



秋季传染病里面,最常见的还属流感,它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等传播,传染性强,发病快、症状重。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更加危险,病人多表现为38℃以上发热,浑身酸痛、 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威胁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相比于腹泻更需防范!



中医如何应对流感?
2



中医很早有流感的记载,认为这是一种疫病,瘟疫,大意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明代《瘟疫论》中描述说:“疫者感天地之厉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可见流感对人的威胁确实不小。


那么中医如何应对流感呢?


中医认为,流感属表证和外感热证,流感厉气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外邪犯肺,肺之卫气与其抵抗,于是气道受阻,或肺气上逆咳嗽;鼓邪外出打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咽喉也属于肺系,会相应的感到痒或痛。


也就是说,流感发生前后,人体卫气有一个与之抗争的过程。身体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均是正邪相抗带来的反应,人体卫气愈强,抵抗愈足,流感病邪便不易得逞。


故《瘟疫论·原病》强调:“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本气,卫气,均类似于现在说的抵抗力,免疫力,免疫力不足,是流感等瘟疫发病的关键。


由此可知,中医对流感的方法,以强化人体卫气,免疫力为根本,不让病邪轻易得逞,或者即便感染了流感,好转的速度会比常人更快。


当然,现代医学对流感的防范理念,亦有值得借鉴之处,二者可相互配合:一方面保护身体免疫,强壮卫气;一方面控制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打流感疫苗,两相合璧,给予身体最严密的保护。



开学前给孩子艾灸4穴,增强免疫!
3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传染病最怕的是免疫力,开学之前,给孩子(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生)艾灸4个穴位,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在校园内的抗病能力。


艾燃烧产生的红外能量,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具有高效的穿透力,通过刺激经络系统,将能量送至身体相对虚弱或者病灶所在地,发挥防病驱病的作用,快的话艾灸当时便可以产生效果。



艾灸4穴,预防传染病

①、身柱:儿童必灸穴位



②、神阙:回阳固本,增强卫气

③、四缝:针对小儿疾病,提高免疫力

④、涌泉:孩童发热吐泻,点揉艾灸均可

艾灸方法:使用好好艾温和灸。躯干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5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最好连续)。好好艾燃烧时产生的烟杂质少,艾烟不会太呛,且含有的艾草精油物质也更丰富,调理效果也就更好。


孩子艾灸注意事项!
4



不少人担心孩子年龄小,总是束手束脚,不太敢艾灸,这大概是多虑了。


《万病回春》有云:“剪脐落地,犹恐脐窍不闭有伤婴儿之真气,随用艾火熏蒸,外固脐蒂之坚牢,内保真气而不漏……壮固根蒂,熏蒸本原,却除百病。”


可见孩童艾灸并无岁数限制,只要有需要,新生儿也可以艾灸。关键是控制施灸的时间。依据孩子年龄大小,身体发育程度,对灸量做出适当调整,总的原则是,孩子年龄越大,施灸的时间可越久。


2岁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每次1-2穴,热度温温的即可,毕竟艾灸不是烤肉,不是越烫越好。


3-5岁的孩子,每穴艾灸5-10分钟,每次3穴左右。儿童期,每穴10-15分钟,每次3-5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鉴于孩子的活泼性,艾灸时间可灵活分配,孩子配合的好,就多灸一会,孩子不配合,适当少灸。这样可以比较好的保证灸量和效果,随着艾灸次数增多,孩子一般都会享受艾灸的感觉。


总之,开学后1-2周,是传染性疾病高发期,也是孩子最需要呵护、最需要提高免疫力的时候,趁此机会,抓紧时间替孩子艾灸,也许就能少生几场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