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醫如何治療胃食道逆流@新店漢唐中醫

 风和日丽悉尼 2018-10-05
臺北漢唐中醫診所 蕭亦愷

喝咖啡,吃甜食,又用力,讓你胃食道逆流嗎?



胃食道逆流疾病應該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問題。
然而電視廣告中所描述的症狀、其常見的誘發因素、以及所採取的治療方式,卻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究竟甚麼是
胃食道逆流疾病?又該如何治療呢?

首先,到底是甚麼直接的原因造成胃食道逆流?
我們知道,胃中有胃酸的產生,用於蛋白質的消化,那我們胃壁也是蛋白質,不就很危險?
沒錯,這時,就是靠胃壁的黏膜細胞分泌黏液讓我們的胃壁保持在弱酸性。若是胃酸的產生與黏液的產生出現落差,就會造成胃酸過多,人們覺得胃隱隱作痛,口中偶而有酸水出現。
胃酸在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或是姿勢的錯誤,會往上跑,侵蝕胃部上端的開口,也就是賁門。
簡單來說,就是食道下括約肌(賁門)的張力鬆弛,造成關閉不緊,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

一位女性患者,眉頭微皺,對我說:最近我老是覺得胸口卡卡的,好像有東西,吞東西又沒什麼特別感覺,喝水也沖不掉,到底是甚麼問題?
熟悉經方的朋友,可能腦中一閃而過,
上聯:此為梅核氣,
下聯:厚朴半夏湯;

雖然心中有了想法,我們還是該四診合參,再問:那你胃有不舒服嗎?
有,好像悶悶的,有點煩!

那有胃酸上來嗎?
有。
我心想:恩恩~看來是胃食道逆流,而非梅核氣了!

再問:那你想喝熱的,還是喝冷的?
雖然平時都想喝熱的,可是最近想喝冷的耶…

至此,心中大概有了計較,胃熱造成胃酸逆流,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了…
再看舌頭,有些黃,表示腸胃道有些熱;關脈又稍浮,就可確診了。

再往下聊,此女性患者平日愛吃甜食,飯後習慣躺在沙發看看電視,生活的確十分愜意,不過,這卻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談到這裡,平常生活中胃食道逆流有那些症狀是我們可以注意的?

典型症狀(多半會發生的)
火燒心(胸口灼熱感)
胃酸逆流

非典型症狀(可能發生,也可能沒發生)
慢性喉嚨發炎
慢性咳嗽
氣喘
喉嚨異物感
聲音沙啞
胸痛或胸悶
嗝氣

在西醫的治療上,多以制酸劑為主[1],例如:質子幫浦抑制劑( 又稱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以及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
以胃腸蠕動促進劑為輔,它可以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壓力,促進食道蠕動及加速胃排空。
不過,治病如治水,我們可以知道胃酸的過量產生,光是用制酸劑只能緩解症狀,而沒有解決胃酸為何會過量,就像大雨來了,我們該到上游去清理淤積,而不是等洪水沖來,再去建河堤。

就上面的案例,可以知道胃熱也就是胃發炎才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原因,治療上,應該要從胃熱上著手才是。

胃酸上逆,又稱吐酸,其實中醫的經典上早就有紀載,
《素問‧至真要大論》,謂:“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也就是說,胃酸上逆有很大機會是因為熱產生的,這個熱主要是在消化道,也就消化道的慢性或是急性發炎所造成的。

既然發病的原因跟機制我們都了解,用半夏瀉心湯加旋覆代赭石湯自然是不二選擇。
患者於三天後回報胸中熱,不適感已減緩,一個星期後胸中不再有任何感覺,自此改變作息,胃食道逆流也就不再發生了。



倪海厦老師跟我們說:胃酸逆流,火燒心,旋覆代赭石湯一劑就好,果然沒錯。用旋覆花及代赭石去掉熱痰,因為胃發炎了,消化道的淋巴液被蒸發,自然會產生痰,再加上逆流的胃酸,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熱痰,一起去除。

而半夏瀉心湯則是治療慢性胃炎的主力用藥,辦證得當,即時生效。偶而感到胃有嘈雜感不舒服,想喝冷的,就可以用。

其實,胃酸上逆,還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像是肝胃不合、胃寒、肝氣鬱悶等,留待之後跟大家介紹。

最後,若不幸被醫師告知胃食道逆流了,我該怎麼辦?
[2]
1.避開容易嘔酸水食物:這因人而異,通常有油炸高脂食物、甜食、糯米製品、酒、咖啡或汽水可樂、洋蔥、柑橘類水果和果汁或番茄製品。
2.避免大吃大喝,不要在睡前 2~3小時吃東西。
3.床腳墊上木頭或磚塊,或是在床墊和床架之間放置硬泡棉或木頭,把床頭墊高15~20公分(不是墊高枕頭),防止胃逆流。
4.過重或肥胖的人要減重:贅肉會增加腹部對胃的壓力,造成胃酸逆流。
5.忌穿緊身衣物,太貼身的衣物會壓迫腹部使胃酸逆流。
6.戒菸:抽菸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正常運作。 

-
參考資料
[1] Soll AH. Medical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practice guidelines.
JAMA 1996;275(8):622-9
[2]康健雜誌 15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