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孤独状态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意味着无人陪伴、无人倾诉的失落感。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人会越来越封闭、不愿参与社交活动,与身边的人越来越疏远,甚至变得孤僻、郁郁寡欢。

但是,从心理层面看,孤独的状态与真正的孤独感不同,真正的孤独会逐渐腐蚀内心,让人产生与世界疏离的边缘感。而孤独的状态,则是一种独来独往的生活状态,一种敢于不掬于大众化的人生态度。所以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孤独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上升期

首先,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是你最佳的上升期。不管是因为失恋单身,还是因为到一个新环境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都会给人带来孤独寂寞的失落感。

处于这种孤独境界时,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以泪洗面、萎靡不振,而应该去勇敢的接受目前的孤独状态。先去接受孤独,才能最终走出孤独。

走出舒适区

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当下的孤独境地,是给你提升自己能力、走出舒适区的良好机会。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才能不局限于当下的小事,放眼更远大的志向。

其次,孤独能让你更清楚的看清身边的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遭遇挫折时,可能以前身边的狐朋狗友见势离开,只剩你形单影只。这时候你不必灰心、难过,而是应该收拾心态,鼓起勇气重新出发。

孤独能使人清醒,能使人看到吃喝玩乐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去辨别哪些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哪些是一些酒肉朋友。

并且,孤独并不意味着孤单、不合群、过得不好。有的人经常自己独自行动,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很独立的人,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愿意去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努力。

生活方式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知己,都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对于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独来独往并不是孤独,他们平常忙于自己想追求的事情中,少了些社交活动,但是真正想去与人相处放松时,也不会畏惧退缩。

还有一种原因是,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太会通过社会交往中找到力量,而是通过自身找到力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孤独也是一种常态,他们会更喜欢自己做事情,自己看书、吃饭、娱乐,偶尔和其他人去交往,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内向性格并不是不好,他们只是更倾向于自己为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作为自己的能量源泉,而不太擅长与人嘻笑打闹、谈笑风生。

总得来说,孤独的状态并不等同于孤单寂寞,而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处于孤独状态时应该接受当下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整日垂头丧气、悲天悯人。

不如趁此时期,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去重新认识自己以前的状态,走向新的人生际遇。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