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溯源母亲河]系列之二:采菱城寻古:香艳的江湖旧事

 高山仙人掌 2018-10-06

河流是人类生命和文明的滥觞和摇篮。常德的沅澧两水,是两条屡见于古典词章的河流,曾经是整个湘西和川黔与外面相连的生命脐带。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穷尽一生,也未必能探尽她的奥秘。2010和2012年,我所在的媒体《常德晚报》分别组织了溯源澧水、沅水的大型人文寻根采访,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多组人马分头行动,溯江而上,从源头到入湖口,深度寻访那些散落在母亲河两沿岸的人文典故,并分别结集成书。我当时作为成员,参与了其中几站的采访,在炎炎烈日里走访,挥汗如雨却余味无穷。此次在公号里推出这组文章,既是致敬纸媒,亦是回望自己。  
       ——写在前面


 


采菱城旧址


  沿沅水溯游至桃源,总会在不同的场合“邂逅”采菱城。采菱,一个如梦如幻、如嗔如痴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但它的名声显然不太好,以至于经过几千年的光阴浸染之后,当地文化向导提及它时,仍然言辞闪烁。

 

  惊鸿回首

 

 据清康熙《桃源县志·古迹》载:“采菱城,县东十五里,楚平王筑。”从现在的地标上看,古采菱城位于桃源县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黄楚、金鸡两村交界处,东临沅江,北近白洋河。南北长830米,东西宽410米,残存有护城河、古城墙等。上个世纪80年代,因其地位特殊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踏着7月流火,寻找2000多年前的古城遗址,显然并不容易。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曾经的城池变成了良田,站在连绵的棉花地里,当地村民指着前方告诉我们,远处横亘的高处即为城墙,疑为宫殿遗址的高台地,如今是村民的聚集居住地,而传说中的护城河,残存着一片荷塘。如今,塘上仍然有莲,只是城池已不复在,繁华早已落寞。

 

  有史料表明,春秋时代,这里尚属洞庭湖滨的“云梦七泽”,此地湖池毗邻,荷菱飘香。如今,饱临着一池碧水,只能从诗人王昌龄的描写中感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究竟是为何,一座楚王离宫在此拔地而起,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亭台楼阁、莺歌燕舞、香舟画舫呢,又去了哪里?



 采菱城旧址发现战国古墓群

  

  猎艳之地

 

  

  “楚王城上水云蒸,白马湖边旧采菱。两岸清歌摇画桨,凉天落日下渔罾。”在当地,不少人至今能吟这样一首曲子,名曰《采菱曲》。顺着这一细节,似乎能引我们回溯2000多年以前,关于这个古城的细枝末节。




 

  春秋末期,楚国出了个楚平王。此时,楚国已是江河日下,楚王室危机四伏,但楚平王却是越发昏庸腐朽,其中最为人们指责的是“父纳子妻”、“残害忠良”。话说他的儿子太子建娶了秦国的公主嬴氏做儿媳妇。奸臣费无极此时进谗,说秦国公主生得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不如大王自己娶了,以后为太子另聘。就这样,他将嬴氏抬进

 

  自己的后宫,太子建则被调离京城,分封边关。更过分的是,进谏的忠臣伍奢、伍尚父子竟被诛族。

 

  然而,嬴氏正值妙龄,怎堪忍辱屈从,见她郁郁寡欢,费无极见状献上一计:“王后天资国色,可身居重阙,难得一笑。臣得知江南有一方盛产莲菱之地,美女如云,何不在此建一行宫,借出水芙蓉之景,以示殊荣,博王后笑逐颜开之容?”

 

  很快,一座行宫拔地而起,昏庸君王想必是在紫菱成熟的季节华盖前来,在此之前,那帮大红大紫的宠宦下臣,肯定会为主子的来临挖空心思。于是,一桩桩艰辛的重负,转嫁到了当地百姓头上。

 

  历史的激流荡涤了腐朽的堆砌,千年以后,人们发现的古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并随着时光归还了古老与自然。只是,这个古代君王的猎艳之地,终究经不起历史长河的荡涤,随着一个朝代的土崩瓦解,归于寂静。

 

  

 

  江湖情仇

 

  

 

  这座当时臭名昭著的采菱城,与许多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密切勾连。其中,楚平王、伍子胥在司马迁的笔下,上演一出刀光剑影的江湖情仇。

 

  公元前506年,吴军破郢之后,伍子胥掘其墓鞭尸,一个君王在历史上留下如此耻辱一页者,大约只有楚平王。了解春秋末这一史实的人,都会睁大惊奇的眼睛问个为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须回味司马迁留给后世的警示语。



 

  “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司马迁在写完《楚世家》以后,为了以史为鉴,特在文末抨击了楚灵王、楚平王,以为后世之戒。楚平王即公子弃疾,公元前528年即位,在位仅12年。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与楚王有何血海深仇?须得掘墓鞭尸才能解恨?这还得回到采菱城。话说伍家原为楚国贵族,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在楚平王父纳子妻大兴土木之际,冒死进谏,结果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到吴国,后成为吴王阖闾重臣。


 




  若干年后,他杀马重来,带兵攻入楚都,家仇旧恨,掘其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上演了一出快意恩仇。在故纸堆里读伍子胥很有意思,他文武双全,浑身侠气,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可乱世之中,终难万全。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在常德境内澧水之畔,还有一座申鸣楚城与它并驾齐驱,是楚平王的儿子惠王为楚大夫申鸣所建。除此,常德境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楚城分散在沅澧流域,这说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与2000多年前的楚国有着太深的渊源。而在逝去的古城里,读鲜活的历史,感悟帝制王权的必然坍塌和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