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王守山学堂 2018-10-06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社会现实生活,于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德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复兴,19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艺术家。
代表画家:   门采尔,布莱兴, 威廉·莱布尔。

门采尔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冯·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做出了接触贡献,既作版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画家真实记录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其他现实主义画家  南方的慕尼黑历来是德国重要的艺术中心,威廉·莱布尔(Wilhelm Leibl,1844~1900),是德国当代最优秀的画家之一,作品《教堂里的三个妇女》,他在慕尼黑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美术教育。他后来去巴黎留学8个月,1870年返回慕尼黑后,转向现实主义,并在他周围团结了一些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青年画家,如威廉·特吕布纳(Wilhelm Trubner,1851~1917),卡尔·舒赫(Carl Schuch,1846~1903),汉斯·托马(Hans Thoma,1838~1924)等人。1873年莱布尔离开了慕尼黑,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巴伐利亚的农村度过。他的作品细致入微的描绘了农民,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为《教堂中的三个妇女》。弗里茨·冯·乌德(Fritz Von Uhde,1848~1911)1880年定居慕尼黑,由于受到利伯曼的影响,画了一些外光画,其中一部分作品生动的描绘了农村劳动与日常生活,如《早晨》、《秋天》都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这些青年画家热情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景、恬静的农家生活以及周围真实生功德人物形象,为现实主义画坛增添了光彩。
卡尔·布莱兴(Carl Eduard Ferdinand Blechen,1798年7月29日,科特布斯 - 1840年7月23日,柏林)是德国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和曾经的柏林艺术学院教授。作品《威廉三世的棕榈树庭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