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控制一个人,到底有多简单?详细揭秘人性特点,深度好文!

 haliboteda2 2018-10-06

我家在农村,村子里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养狗,用来看家护院,我家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狗狗有个挺讨人厌的坏习惯,刚到家中的时候,总是会随地大小便,给人造成诸多不便,后来我爸妈每次看到狗狗要排泄,便作势要打它,将它赶到菜园子或者脚落里,重复几次之后,随地排泄的坏毛病就被纠正了。但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太“道德”,我看到城市里,有人训练狗狗的定点排泄,是用食物引诱,每次给予奖赏,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sdfd


我突然明白了,如果你想一只狗去按你的要求做事,要么用食物诱导它,要么用暴力恐吓它。一只驴子,你可以用青草引诱,也可以用皮鞭笞罚,那么人呢?人是否会和动物一样?又有哪些不一样?


今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人有得失(趋利避害)


《荀子第二十三·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性本恶,后人普遍认为,这句话是法家立法的基础,人性本恶,因此需要法律限制。


商鞅和韩非进一步深化了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法律可以推行的基础是人性的趋利避害,而这也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商鞅曰:“人性有好恶,故民可治也”,韩非子曰:“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在很多人看来,人是和猿猴、狗、驴并无本质区别的动物,想要掌控他们,棍棒加甜枣即可解决一切,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能使鬼推磨。


我在前几篇文章详细写了人有得失的一面,讲每个人都是喜欢获得,而不喜欢失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和趋利避害讲的是一件事情,只不过,利害多体现在物质、财富、身体方面,而得失还包括精神智慧情感方面。


sdfd


街头卖水果的商贩,在称好购买的水果之后,会给你加一点,一粒枣,一颗桃,都会让人心生欢喜,深谙人性的喜得恶失。


商朝时期,有鬼神相侵人权,凡事莫不请神占卜、问神请祖,稍有懈怠,便遭受身体与物质的损害。


那世间显赫的门派宗教,展示神通法术,虚构人死后可以超脱痛苦,往生天堂,去往极乐。只要你向往获得这些,你便进了此门,入了此宗不得脱。


四处各地有诸多法律禁忌,婚丧嫁娶,出行建造,都是以害言事,让人遵守。


对于人来说,要想让人按照特定的方式去生活,遵守某个规定,便有了跟狗、驴相同的操作方式:利害得失


《道德经》第三章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其实是反着讲了人性的利害得失的趋利喜得的一方面。只要我设立榜样,你在行为上向榜样学习靠齐,就可以得到奖赏的名誉、地位、金钱。我拿出人们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比如年薪百万,想要吗?按我说的做。


于是,你会看到为了得到齐桓公欢心的易牙烹子进献,为了贞洁牌坊的寡妇终生不再嫁,自杀殉葬。害怕受罚的女人裹了一辈子小脚,不想失去生命的人当了汉奸,没了良知。


人有得失,可以说是理性的一方面,通过理智的计算,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这样可以让自身生活得更好。对于动物来说,它想要获得食物,避免挨打,人便可以通过这两方的奖惩来控制它的一生。而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便可以通过得失来控制人的行为,只要你有想要获得的东西,只要你有害怕失去的东西。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和动物无异?并非如此,人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性。

二、心之所发


如果说用得失来看待事情,是人兽性的一面,是人理性的一面,除此之外,人也有灵性、感性的另一面。


七情存之于心,调动气血,发之于外,影响人的种种行为。而七情的通过触动、感动、共振的方式产生感性的一面,通常是不计得失的。


一个人心血来潮突然想去某处名山大川去旅游,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而狂热失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投入毕生积蓄,见到好久不见得恋人而冲过去拥抱,这都是情之所动。


也有另一面,因为别人的谩骂攻击而出手攻击,因为亲人离世悲痛恸哭,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是七情爆发,通常我们说的人的不理智的一面。


知道了人心有情感,那么,我们的这个特性是怎么被人使用,人们是怎么样被影响的呢?


sdfd


你会看到,这些年大火了一个概念叫做情怀,用来激发普通民众的七情,指对某物的特殊的感情。钻石和坚贞不渝、一生一世联系起来,摇身一变成了爱情的代言物。文天祥以生命的灭亡成了爱国主义情怀的捍卫者。苹果手机成了科技和创新的领跑者。


情怀出现的历史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得普遍性提高,开始慢慢的关注物品质量、功能用途之外的东西,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情感,人们愿意为情感付出一些东西,包括金钱、地位、甚至健康等等。


还有另一种东西,称作同情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便是这种推己及人的同情。


一个人跑过来,请你到他家帮助自己打扫卫生,你会去吗?如果这个人是个柔弱的小女孩呢?好,你说都不会,因为正常人都有戒备心。如果这是个柔弱的小女孩,在楼梯口无助的哭泣,恰巧你走过来,问小女孩发生了什么事,女孩伤心的告诉自己,妈妈布置了打扫房间的任务,可是自己个子太小擦不到柜子,马上妈妈下班了,回来之后肯定会严厉的批评自己。这是女孩顿了一下说:叔叔/阿姨,你帮我一下可以吗?你是让仍然忍心拒绝,还是答应了她?


于是,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在舞台上哭述生活的苦痛与不幸,用来赢得选票;有那么多人假装身体残疾,甚至用孩子博得同情,乞讨财物;老板叹息赚钱的不易,领导批阅文件到深夜,他们用自身的行为,触动了你的内心。“大家都不容易,领导都这样了,他都那么痛苦了。”“我是不是不要加工资了,我是不是对他要求太严格了,怪不得人家能成功。”


除了情感触动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做认同。人们除了趋利避害、喜得恶失、七情触动之外,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个人思想,但这完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吗?不完全是。


听闻,上古时期有智者,用智慧带领众人更好的生活,众人感其智慧,多对其尊敬崇奉而追随左右,聚集成族群。他们是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饱食而足,无有妨害。这是最早时期的认同。


后来,也有“圣人”,宣传自己的学说思想,教课授学,聚集众人,形成了有着相似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群体,比如诸子百家时期的诸子,比如各个教派的高僧大德。但这个时期的认同与上古时期已有不同,更多的是人为的赋予一种理念和使命,我们大家共同向着它去努力。有宗教告诉信徒,是要给大家带来智慧和温暖,有宗教说要超脱尘世,有学派欲以王权制天下,有学派想要建立大同世界。如此时候,这种认同与上古时期已经有了偏差。


sdfd


直到如今,这种理念目标与生活方式的认同,更多的是通过特定信息的宣传和洗脑教育来获得。只要制造外部侵略的假象,我们便可以主动交出自己的财产,去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只要铺天盖地的宣传忠孝、仁义思想,我们就认为舍己救人是对的,奉献牺牲是自豪的;只要推崇尊卑设立阶级,我们的一生,便匍匐在了别人脚下。


不过,人有灵性,相较于其他生灵,可以更好的体悟自身与自然之理,学习那些未知已知的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相信更多的人的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反思自身与他人的种种行为,他们便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三、自然而为


自然而为是什么?指的是天生不经过后天教育,没有得失诱导的发自本真的行为,遵从自然和人性。到最后,开始跳出人性,向着自然之性转变,更好的存在于这个宇宙中。这个转变,要点在于四个字:习以为常。通过个人和群体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修正,最终成为人类整个群体的本性。


一个老师屡次拖堂,理由是多讲一会,为了你们自己好,可以让你们成绩提高。即使这个班里大多数人都赞同,都信了老师的话,有个同学心里仍然抱有怀疑和不解,反对老师的拖堂行为,虽然老师说的百般动听,天花乱坠,虽然可能这个同学自己都不明白原因。


一个孩子在河边,不会涸泽而渔,并且这种举动可能他自身并不理解,不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不是因为于心不忍,不是因为父母教育过这样。


说的话,做出的承诺会努力去做,凡有行为都是发自本心,没有偏心私心,并且不是为了利益,不是因为得失,更没有人规定要这么做。


sdfd


自然而为离人们尚远,更多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处于第一阶段,有一部分人处在第二阶段。虽然我们文章开头,是在讲控制,但其实是反着讲了,最终控制自己的,还是自己本身的特性。能看懂这篇文章,便明白了怎么被“控制的”,自然会知道脱离之法。


对整个人类群体来说,会有一小部分人引领大家明己身得失,认识天道、地脉、人性,最终自然而为。


以一种什么形式?对处于得失阶段的人来说,是将这些道理蕴含在法律和风俗、禁忌之中,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就可以了。


现在将来,是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将天道、地脉、人性的运行规律告诉大家,通过原理的掌握来修正自身。


到最后,是我们真正的拥抱自然,融入自然的开始。


这一切的前提,从我们反思那些日产生活中普遍的思想和理念,做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开始,从认识自身特性,修正弱点,摆脱自己和他人的控制开始。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