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经历的惠山12座祠堂重建修复纪实(上篇)

 阿丁480 2018-10-06

作者  唐耀陈


祠堂是一个家族、一个姓氏之根脉所系的圣地,是祭祀祖先乡贤、传承族规家训的社会教化场所,是姓氏后裔、海外游子寻根问祖、联络感情、延续家族血统社会“亲”文化的枢纽;祠堂也是体现中国几千年来传统道德、精神信仰的一种文化代表。


无锡锡山惠山之麓,祠堂寺庙林立,香火烟雾缭绕,钟鼓乐声不绝。从南起锡山龙光塔,北至惠山浜,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占地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或星星点点,或鳞次栉比,掩藏在自然山水、林泉胜迹之间,聚集有唐代至民国时期建立的、蕴含77个姓氏、200余位名士的118座祠堂。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群——惠山祠堂群。综观这些古老建筑,大多保持着原有的格局,明清民国时期的肌理: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令人神往。其密度之大,数量之多,保存之相对完好,堪称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一处颇具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




2002年12月,无锡市政府发文,全面启动保护修复惠山古镇。2003年3月,江苏省政府将无锡惠山祠堂群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5年3月,无锡市政府发文,全面启动保护修复惠山祠堂建筑,并列为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无锡惠山祠堂群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一桩桩、一件件从市府、省城、北京传来的喜讯,令无锡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雀跃。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惠山祠堂群被列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的两年——2005年2月,无锡市城市建设规划局为了锡惠路宝善桥段改成步行街,竟打算拆除惠山浜陈文范祠、王文正公祠、唐桐卿专祠、王贞节妇祠等四座祠堂。消息传来,令我焦虑万分,寝食不安。


从2005年3月1日起,我先后五个多月,每周二上午,风雨无阻去西门外棉花巷城建规划局上访,吁请将改道方案北移若干米,既保留唐桐卿等四祠堂,又不妨碍锡惠路改道,一举两得,功德无量。接待室工作人员的态度热情和蔼,唯独对能否保留唐桐卿等四祠堂不作正面回答。半年多中,我记不清有多少次提心吊胆跑去惠山浜探望唐桐卿等四祠堂,穿过宝善桥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就是祠堂墙壁上刺目的“拆”字。祠堂内的租户告诉我,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催促搬迁,看来捱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步履沉重,徘徊于四座祠堂之间,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无以为能的苦涩压抑心头。


此前,无锡媒体曾以“市民观察员”的角色观察报道,于是我一边继续上访,一边求助媒体帮助发声。2005年8月26日,我分别给《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编辑部及外地驻锡记者站送去一封题为《惠山四祠堂面临拆除·声从八方来救救宗庙》的呼吁书。呼吁社会有识之士都来关心惠山祠堂古建筑群的保护。


皓首白发的“老无锡”们闻讯无不惊愕诧异,或奔走呼号,或仰天喟叹:1937年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惠山街,建国后十年动乱中,惠山祠堂建筑尚得以幸存,如今昇平盛世,省府将其列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却为一条马路改道要拆除这些老建筑?


我在呼吁书中建议有关领导到群众中去,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尹文子》)。有时候,“民意”“俗见”恰恰是打开“发展与保护”平衡点的钥匙。


《无锡日报》十分重视这封来信,于8月31日、9月14日两次来电约谈,并将我信中反映情况作为第七号“内参”上呈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并说领导已在“内参”作了批示。2005年9月27日上午,我照例去城建规划局上访,接待人员态度更加热情,脸带笑容对我说,老同志,有好消息啦!接着告知遵照市府批示,城建规划局、市重点建设办等已召开联席会议,重新论证,决定将锡惠路改道筑桥位置北移,保留陈文范祠、王文正公祠、唐桐卿专祠等三祠堂,改建王贞节妇祠为较高规格的石牌坊楼,作为惠山祠堂群北大门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物。


我听到这一消息,一时激动得哽咽语塞、热泪盈眶。我立即电告《无锡日报》社会生活部方主任和《江南晚报》记者黄孝萍。虽然遇到不少风雨坎坷,但最终还是春风化雨、阳光陪伴,曾经的困扰与烦恼烟消云散。


 


一场折腾了八个多月的奔走呼吁,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然而,时隔两年五个月,一桩咄咄怪事发生了,令人目瞪口呆,百思不解。之前的“喜悦”、“庆幸”,再次付诸东流。2008年3月下旬,正当锡惠路改道建造新桥之际,施工方竟罔顾市政府批示和市城建规划局、市重点建设办联席会议决议,依旧实施拆除方案,一夜之间,王文正公、唐桐卿等四座祠堂被拆除殆尽,夷为平地。


消息传来,令我惊恐万状,待稍转过神来,我不顾正下大雨,撑起雨伞就往外奔。到了惠山浜,只见眼前断垣残壁,碎砖乱瓦,一片狼藉,已全无王文正公祠、唐桐卿专祠等四座祠堂踪迹。我不仅失声狂呼:天理何在?公道何在?法制何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我更加想不通的是,王文正公祠、唐桐卿专祠等四祠堂拆除后不到一年,2009年2月中旬,相关部门又做出规划:对惠山浜地块的李阁学(金镛)祠、唐襄文公祠、徽国公(朱熹)祠、祝太守祠等八座祠堂建筑进行改造,修复其祠门、正厅、祭堂、多余祠舍全部拆除,改建商业用房,招商营业。


消息传来,我精神上再次受到重击。为此,终日忧虑愁闷,焦躁不安。家人劝我不要再为此操心费神,可守护惠山祠堂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份情怀。次日晨,我瞒着老伴又去了惠山浜。只见社居委公告栏内和路口墙上,贴着一张张“拆迁通告”,通知惠山浜的150多户居民于规定日期内定点搬迁。


折腾了将近一年左右,住户终于全部搬走,而主管部门没有派驻专人看管,祠堂内外许多刻印着历史文化、古典气息浓郁的屋脊墙角、花格漏窗、檐头横樑、楼栏廊柱、木雕石刻等,被人敲的敲、拆的拆、撬的撬、挖的挖,最后连祠堂遗址下的石基、石料也被人掘地三尺全部被偷盗走了。这里的12座祠堂建筑,如今4座被拆,8座被腰斩,只剩下一长条残缺不全的空壳。热闹的居民住宅区,也变得满地乱砖碎瓦,破败不堪。这一颓废破烂的场面,一拖又是三年,在惠山祠堂群申报“世遗”入围之后,竟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十余年来,我拗不过身体渐衰,疾病缠身,但依旧尽我所能,为保护抢救惠山祠堂奔波着,虽然效果不如人意,但我初心不改,坚持提笔撰文,期盼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理解与支持。我先后在《祠堂博览》上发表了《文坛才子荡寇雄杰——呼吁修复明·唐襄文公祠重放光彩》、《清代大善士唐桐卿逝世百年祭——吁请重建唐桐卿等四祠堂》。


2014年秋,惠山古镇直街、横街、上河塘、下河塘等地块,已陆续完成主要祠堂的修复。但惠山浜地块周围依旧断垣残壁,一片荒芜。目睹此状我心急如焚。于是,我忍着多年痼疾——心房颤动的折磨和腰椎侧弯的剧痛,给北京的申遗专家陈同滨教授暨惠山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顾问组写了言辞恳切的一封信。我与陈同滨教授素昧平生,但知道她长期致力于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又是无锡惠山祠堂群申遗高级顾问,所以斗胆想到了求助于她。




在信中,我把惠山浜地块12座祠堂的遭遇和现状,以及自己求助无门的困境,做了倾诉。还谈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六大民族资本集团中的唐氏集团,对惠山浜唐襄文公祠、唐桐卿专祠祖庙的尊重爱护。1992-2013年清明期间,海外唐氏后裔,包括唐翔千、唐英年在内,已多次组成省亲团回锡扫墓祭祖、瞻仰祖庙。希望陈教授能理解我这个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老人的祈求。


这封信断断续续于2014年12月底写成,原设想委托祠堂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夏泉生面呈陈同滨教授,不料她已回北京,老夏也不知道她的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无奈,此信一直被搁置,不久我从一则报道中得知陈教授履职单位是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孰料又因“地址不详”被退回。直至3月2日,才查询到该研究所的新地址,一波三折后终于送达目的地。2015年3月10日,陈同滨教授读到这封信时,距这封信写成已时隔百天。


2015年3月25日,我终于收到了陈同滨教授的亲笔复信。她说:“读完你的来信,我们项目组的全体成员都十分感动。您对无锡惠山祠堂群的真挚热爱和由衷的传承意愿,对遗产保护措施一系列明确到位的评议和理解,给予我们很大鼓舞。”“您在信中谈及的已经被毁掉的祠堂重建算不算数?唐家二所祠堂修复与重建的建议,以及遗产真实性的标准等问题,同我们正在策划的祠堂建筑群的保护、传承策略不谋而合。”“我们会在下一步的遗产保护工作中继续探讨、推进,并寻求落到实处,如何具体开展,届时一定和你们唐家族人一起商讨。”捧着陈教授的复信,我仔细拜读了数遍,几度哽咽,感慨不已。


2015年5月,我忽然接到电话通知,内容是“申遗”领导小组委托承包方——苏州市古典建筑设计院工程队负责召开惠山浜地块12座祠堂后裔代表座谈会,听取并征求对修复、重建祠堂的意见、要求。

 

会上,我如实陈述了唐襄文公祠、唐桐卿专祠的原建筑规模式样和主要文化元素。例如,唐桐卿专祠祠前有碑亭,祠内有轿房、塾馆、正厅、享堂、寝室、仁庄(施舍口粮、棉衣被、药品、棺木的慈善所)、思园(后花园)、藏书楼、厅堂匾额、楹联书籍、文献、石刻、碑文等,并第二次递交了附有文字说明的二座祠堂的《建筑平面图》。会上,我再次强调:对被损毁的祠堂,一定要还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绝对不要浮泛、浅薄的修建!


2015年7月,我冒着炎热,踏着惠山古镇的石板道去惠山浜实地察看,只见从宝善桥堍往北、惠山浜沿河一带已经封闭施工,建筑工人正忙着打桩,夯地基,砌墙脚,一片繁忙景象。我既激动,又高兴,我的那封信正在“奏效”了。


本文未完,精彩看点待续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