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莺戈岩村的千年红豆杉和千年白果树 |
|
文/图 陈名 爷爷护树,父亲护树,儿子护树,孙子护树,其实毕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莺戈岩村的3000余村民世世代代都在护树。他们守护的三棵千年树,一棵叫白果树,树干腰围需10位成年人牵手才能围住,树高30余米,张开的树伞能遮盖3亩左右土地;一棵叫香樟树,树干腰围需4位成年人牵手才能围住,树高25米左右;还有一棵叫红豆杉,树干腰围需2位成年人牵手才能围住,树高23米左右。据当地村民说,曾有相关专家来此考证,三棵树的树龄均超过1000岁。 住在莺戈岩村的3000余村民,世世代代生活也因为这三棵千年古树,在一代接着一代的守护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生态、和谐、幸福村。 三棵千年树 构建和谐幸福村 年过八旬的村民史开武说,因为莺戈岩村世代村民对其千年树的景仰之情,在一个个传奇的故事里,他们在守护古树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典型的生态、和谐、幸福村。 现在,全村3000余人,临近100岁的老人有15人,80岁至90岁的老人有68人,这是一个长寿村;现在全村耕地面积约占31%,森林面积约占69%,是一个生态宜居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全村未发生一起偷牛盗马的事,无一起打架斗殴的事发生,是一个和谐村。 一村有三树,三树都传奇。因为这三棵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奔小康的生活。如今在三棵千年树掩映下的莺戈岩村,全村村民对千年树一如既往地守护着。 白果树—— 佑护村民的如愿树 “这棵千年白果树,自古以来我们村民都叫他‘白大爷’。”莺戈岩村年过八旬的村民史开武说,他听老人们说,“白大爷”是一位书生,科考中举后,在一年的正月初一那天,请两位书童挑书回乡,经过此地,两位书童口渴了,在村民家中找水喝,几分钟回来后,不见“白大爷”的身影,却看见“白大爷”的那顶官帽子挂在树冠上。 此刻,两位书童才恍然大悟,原来白举人不是人,而是神,已化身高居树冠上。两位书童为了表达对白举人的一片忠心,养护白果树直到正月十五那天才离去。 自此,住在莺戈岩村的村民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那天,纷纷到“白大爷”处许愿,为官者愿官上加官,农耕者愿风调雨顺,经商者愿财源滚滚,年长者愿长命百岁,年幼者愿求学上进,不孕者愿早添贵子,生病者愿早日康复。 故事传开后,贵州、四川、重庆、广东等方圆百里的人慕名来此赏树、许愿、敬树。 “迷信永远经不起科学理论的推敲,迷信当然不可信。但不知是来者经历长途跋涉强身健体了,还是见到千年‘白大爷’后心情舒畅了的缘故,前来拜‘白大爷’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年过七旬的史开国一边指着树枝上的红布带、树干上的鸡毛、树下的鞋,一边告诉笔者。 只见树上有大约上千条红布带悬挂在树枝,还有将鸡毛和鸡血一起粘在树干上的,据史开国介绍,这是那些喜得贵子的来此杀鸡敬奉“白大爷”的,还有脚疼康复者来此为“白大爷”送鞋,条件差的送草鞋,条件好的送布鞋皮鞋,“来者都带回一个美好的愿望,并为这个愿望努力奋斗”。 香樟树—— 留给村民的宝剑树 “屋漏偏遭连天雨,人穷最怕裤子破。村民昔日穷的叮当响,一年不见油下锅。土匪三天两头来光顾,鸡栖于树恐进窝。”村民谢子阳说出这个顺口溜后,向笔者道出了有关千年香樟树的传奇故事。 从前,莺戈岩村村民很穷,由于这里居住的人“山一家水一家”的,土匪就看准了村民们不集中的弱点,三天两头进村偷东西。一天晚上,一位起夜,遭到土匪的欺辱。妇女回到房间后,在痛苦声中睡着了。一位武功高强的神仙知道此事后,悄悄走进房间对这位妇女说,你把我这把宝剑放在门前的小山包上,土匪就再也不敢来了。待天亮后,妇女起床开门,想看看梦中的这把神奇的宝剑。一开门,只见一道亮光从天空直插下来,“啪嗒”一声响,门前的小山包上立刻长出一棵粗壮的香樟树。 第二天夜里,三位土匪进村,见到这棵一夜之间长得如此粗壮的香樟树,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突然咔擦一声雷声响过之后,手腕粗的树枝被劈成几段,分别插进了三位土匪的心脏里,鲜血直流,倒地身亡。故事传开后,莺戈岩村再也没有土匪来过。自此,村民们就叫这棵香樟树为宝剑树。 红豆杉—— 化身村庄的相思树 “远征的阿哥呀,自从你离开后,我的思念有几背篓。你还记得吗?阿妹是树上相思鸟,多想阿哥飞过来,飞过来……”村民顾在怀一边唱着这首村里流传的《相思歌》,一边向笔者讲述树立在村庄的千年红豆杉的精彩故事。 从前,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嫁到村庄后,丈夫离家服役,久久不见回家。她每天站在家门口,一直守望着他们曾经种植过的半山坡。日日夜夜的守望中,她靠着门疲倦地睡着了。然而虽然睡着了,可伤心的泪水长流不止。一位神仙在此路过,被女子对丈夫的一片忠贞感动了。于是神仙托梦给熟睡中的所有村民,“我要带着女子去找她日夜思念的丈夫了”,但你们要永远记住女子守望的半山坡,也要记住她忠贞的泪水。 待第二天天刚亮,做着同一个梦的所有村民四处寻找女子,寻找良久,始终不见女子的身影。最后纷纷走近半山坡,惊奇地发现半山坡上一夜之间长出了一颗红豆杉。 这时,有村民惊奇地问,有没有听到“哗哗”流淌的泉水声。村民们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发现离红豆杉500米左右的山脚下一夜之间流出一股甘甜的清泉。从此以后,村民们称这棵红豆杉为相思树,称这口井为相思泉。
来源:毕节网-《乌蒙新报》 2014-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