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二】

 木香草堂 2018-10-06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二】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第三章 言传身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常言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身为父母,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努力表现出好的方面,就会给孩子起到好的示范;如果父母表现出的是不好的方面,那么就会对孩子造成错误的导向。一句话,父母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1.爱成绩,更要爱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令?感动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如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越来越带有功利性,他们不再爱孩子的本身,而是爱孩子的学习成绩,爱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爱,慢慢变味了!
    如果问任何一对父母:“你们爱孩子吗?”相信得到的回答都是:“当然啊!这还用问,自己的孩子能不爱吗!”这个回答是那么不假思索,是那么干净利落,但如果你再追问:“你们爱孩子什么呢?”不少父母就可能露出“狐狸尾巴”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满脸得意地说:“因为我的儿子很听话啊,我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叫?别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从来不让我操心。”
    有的父母可能不无得意地说:“我的女儿可聪明了,虽然只有5岁,但是琴棋书画样样通!”
    还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女儿眼睛圆圆的,大大的,光看她那张脸,你就不由自主地会爱上她。”
    ……
    父母能找出无数个爱孩子的理由,却抓不到爱孩子的核心理由--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爱他需要理由吗?如果父母这样回答,那么他的答案才是最富有智慧的。
    ◎爱孩子不需要理由,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听话,试问:“如果孩子不听话了,父母还爱孩子吗?”如果父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聪明伶俐,试问:“如果孩子不会琴棋书画,不认识字,不会背诗,父母还爱孩子吗?”如果父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长得可爱,试问:“如果孩子长得不可爱,父母还爱孩子吗?”
    当然,父母依然会爱孩子,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天性,是无条件的。但是如果父母在乎孩子听不听话,在乎孩子聪不聪明,在乎孩子可不可爱,问题就出现了,于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听父母抱怨、唠叨:“宝宝,你要乖、要听话,不然妈妈不爱你了。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宝宝,你要认真认字、背诗,你要是不认真,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当父母说出这些话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居然把最真实的爱藏了起来,同时传达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我要乖,妈妈才爱我;我要好好学习,妈妈才喜欢我。于是孩子认为“乖”“好好学习”成了父母爱自己的一个条件,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吗?这种情况绝非子虚乌有,看看下面这种现象我们就全明白了。
    孩子考得好,爸爸妈妈特意买礼品、做好吃的,来犒劳孩子;孩子考得差,回家被父母打骂一顿,还要遭受洗碗、扫地等惩罚。孩子感到很无语、很失落、很疑惑,不由得暗自发问:爸爸妈妈到底是爱我,还是爱我的考试分数?
    如今,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家长过分地重视孩子的分数,一切以孩子的分数为出发点,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虽然家长在乎孩子的分数不代表他们不爱孩子,可是给孩子造成的错觉就是“父母不爱自己”。这对孩子的打击和伤害是非常大的,有的孩子屡次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批评,最后放弃了努力,抱着“反正父母不爱我”的心态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生活中,父母经常在批评或打骂孩子之后说这样一句话:“我都是为你好啊!”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是一片真心,从来没有变过。可是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很难理解他们的好。那么,父母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真爱,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没有任何理由,不讲任何条件呢?
    ◎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为了孩子好,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可是孩子不愿意上,父母很生气,批评孩子,没用;打骂孩子,依然没用;最后孩子烦了,说几句顶撞的话,甩门而去。气得妈妈大哭道:“真是太伤我心了,我这么爱他,他却这样气我!”这种抱怨和沮丧的声音相信在生活中我们都听见过。
    “父母是为孩子好吗?”对于这个问题,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可是有些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到很有压力,有时候甚至感到痛苦,孩子难以承受父母的爱。所以他才接受不了父母的“爱”。
    所以,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就必须考虑孩子的感受,给孩子需要的爱。如果孩子不愿意上特长班、兴趣班,就不要逼孩子去上,而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氛围,这样孩子才会快乐,才会感谢父母,才会明白父母是真的爱他。
    ◎可以反对孩子的表现,但不能否定孩子本身
    当孩子不小心闯祸时,父母会不高兴,会责备孩子,可是责备的时候往往不注意措辞,动不动就说:“你这个讨厌的孩子,你又把杯子打碎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真是笨蛋,气死我了!”
    孩子打碎了杯子,需要父母的教导,可是父母教导的内容却是:孩子你很讨厌,你很笨,我很生气。试问,孩子听到这样的教导,会认真接受吗?要是你,你也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这种教导否定了你的人格,忽视了你的感受,是不尊重你的表现。
    同样,孩子也能感受到这种伤害。这时候,孩子就会怀疑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一旦他认定父母不是真的爱自己,就可能表现得更糟糕。正确的做法其实只有一句话:“下次小心点儿哦,要把杯子放在桌子中间,这样,才不会打碎。”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定然不会生气,而是会牢记教训。因为父母淡化了他的错误,指出了他下次应该怎样做,而且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以此为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的错,告诉孩子怎样避免犯错,而不是否定孩子本身。

 

    2.关起门来为孩子鼓掌
    无论是世界伟人,还是普通民众,抑或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都不能缺少肯定、欣赏和喝彩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是使人奋进的催化剂,是人克服挫折的安慰剂,是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的桥梁。
    “你瞧人家!”这是很多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的话,也是孩子最不喜欢听的话。因为这句话表露了父母对孩子的不满,带有攀比之意,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惹得孩子很不高兴。
    有位母亲经常对孩子抱怨:“你瞧瞧人家能考90分,你却只考70分;人家当班长,你却当组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却什么奖也得不到。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终于有一天,儿子忍无可忍了,冲妈妈喊道:“妈妈,你瞧李阿姨当经理,你却当部门组长;张阿姨每月挣5000元,你却挣2000元;隔壁王婶婶家有电脑,咱们家只有电视。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
    妈妈被儿子的话触动了,无奈地说:“儿子,跟人家比,永远会气死你。”
    儿子笑着说:“是啊,那以后不要再拿我和别人比了。”
    妈妈哑口无言,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过错。
    生活中,像这位妈妈一样的父母真不少,他们不懂得为孩子的成绩喝彩,只知道拿自己孩子与那些更优秀的孩子作比较,比来比去,总是把孩子比下来,然后批评孩子,希望以此刺激孩子继续努力。家长的这种想法值得理解,不就是希望孩子更进一步吗?那么何不把批评换作鼓励和赞扬呢?要知道,鼓励和赞扬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劲头,孩子更容易取得进步。
    身为家长,要知道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天下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人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因此,你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所创造的成绩,都值得你去肯定和喝彩,这样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力量。有一位童话大师说:“信心是希望之桥,经常肯定孩子,为孩子喝彩,可以激励孩子不断上进。”所以说,为孩子喝彩,真的很重要。

    有一个美国男人娶了一个俄罗斯女人当老婆,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妻子不懂英语,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做完的作业给她看时,她总是对儿子赞赏有加。然后把作业挂在客厅里,等有客人来时,她就会很自豪地向客人介绍儿子的作业,夸赞儿子的字写得很工整。客人很配合地夸奖,使一旁的儿子听得信心大增,发誓以后更认真地写作业。就这样,儿子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不但完成的质量高,字也写得越来越好,后来还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天下所有的孩子,个性不同,能力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渴望父母为他喝彩。父母说他行,他就会“行”给父母看;父母说他不行,他就会“不行”给父母看。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给你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喜,就要多给孩子掌声和喝彩,让孩子在你的激励中不断进步。
    ◎从细节处赏识你的孩子
    我们经常提倡赏识教育,那么,真正的赏识是怎样的呢?有些家长并不了解,他们认为赏识就是夸奖,一有机会就夸奖孩子,看到孩子写完作业,就夸孩子:“你真懂事,真棒。”看到孩子主动收拾玩具,也夸孩子:“你真懂事,真棒。”看到孩子按时起床了,依然夸孩子:“你真懂事,真棒。”
    殊不知,这些家长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孩子的夸奖太笼统,没有针对性,使孩子感到迷糊,甚至厌烦。其实夸奖是有技巧的,要有针对性,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因什么而夸奖他,从细微之处去夸奖,这样更容易打动孩子。

    比如,看到孩子按时写完作业,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作业完成得很及时啊,真不错,好习惯要保持下去哦。”看到孩子主动收拾玩具,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主动收拾玩具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妈妈为你感到高兴。”要把孩子好的行为表现指出来,让孩子明白父母因为什么而赞赏他。这样孩子下次就会继续好的行为。
    ◎给孩子创造安全的表扬环境
    有句话叫“关起门来为孩子鼓掌”,这样做不仅表现出对孩子的赏识,还表现出对孩子的呵护和保护。为什么要关起门来呢?首先,可能是因为孩子胆小羞怯,不敢当众表演,关起门来是为了鼓励孩子更放松地表演节目。其次,关起门来,是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孩子受到的表扬,让孩子沉浸在亲情的关切之中,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安全的表扬环境,鼓励孩子在祥和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喝彩之余不忘指出孩子的不足
    再优秀的孩子也有不足的地方,父母在为孩子好的表现喝彩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夸赞孩子。当你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时,完全有必要指出来,引导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更加优秀。比如说,父母鼓励孩子画画,孩子也画了。画完之后,父母可以先肯定孩子的画,指出画中的“亮点”,然后指出欠缺的地方。这样孩子才不会沉迷在表扬声中,而会懂得虚心地改进不足。


    3.要言传,更要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如果不合格,怎么指望他教出好学生呢?所以,父母想要教好孩子,首先要完善自己,否则,连教育孩子的资格都不具备,势必难以让孩子信服,更难保证把孩子教好。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诞生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喜事,把孩子教育好更是一件喜事。在孩子的身上,每个父母都寄托了自己的希望,没有哪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无用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作为。但是,当父母一边指责和埋怨孩子,一边羡慕人家的孩子时,是否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为孩子做了好榜样?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时期可塑性非常大,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反,如果父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就可能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如此一来,父母将是孩子一生不幸的开始。
    有些父母经常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指望了,就等着孩子将来能混出个名堂。”他们不知道,一心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自己却不改变,年幼的孩子会改变吗?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就像很多父母不懂得看书学习,却每天强迫孩子专心学习,试问孩子怎么可能听父母的话呢?
    胡先生搬家的时候,除了搬走那些家电,还要搬走很多书,于是就和搬家公司的人商量价钱。
    “我有一些书需要搬,请问你要加多少钱?”胡先生说。
    “带我去看看吧!”在胡先生的带领下,一个汗淋淋的搬家工人进了书房。书已经装好了,几十个箱子,让搬家工人愣了一下。
    “你要这么多书干什么?”搬家工人一边说,一边踢胡先生的箱子。胡先生是个爱书如命的人,赶忙制止搬家工人“践踏”书籍的行为。
    “那就加50吧!”搬家工人说。

    搬了几箱后,搬家工人说渴了,于是胡先生下楼买来10瓶水。又搬了几箱,那人说要抽烟,于是胡先生下楼给他买了几包烟。
    书太重了,搬了一会儿,搬家工人发牢骚:“哎呀,书这么重,又占地,留着干什么?看完了就扔了呗。”胡先生见他对书很有意见,就和他聊了起来。
    “请问你今年多大年纪啊?”一问才知道,胡先生与那位搬家工人同龄。
    “其实我非常感谢这些书,要不是读了这些书,我今天可能和你干一样的活儿了。”那人一听,点头称是,嘴里说道:“我也知道读书重要啊,所以我让儿子多读书,可是他就是不读。”
    “你爱读书吗?”胡先生问道。
    “我这把年纪了,就是一个搬家的大老粗,读啥书啊,有那闲工夫还不如睡睡觉呢!”他乐呵呵地说。
    “你看看,自己在家不读书,怎么又要求孩子多读书呢?如果你爱读书,孩子不就跟着你学了吗?”胡先生说。
    那人想了想,问胡先生:“你是干啥的啊?”
    “我呀,主要是帮一些家长教育孩子。”说完顺手递给他一张名片。
    “胡老师啊!原来是你,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你呢,那今天搬书不要钱了,算是我们家长对你的感谢吧!”他见胡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教育专家,马上变得热情起来,胡先生并没有料到自己的知名度会普及搬家公司,心中暗自好笑,马上从书箱里拿出几本书。
    “钱必须给你,我们同岁,今天你帮我一个大忙,我就送给你几本书吧……”
    在这个故事里,搬家工人和胡先生同岁,境况却大不一样。当然,还有很多人比胡先生更成功。在我们的生活中,年龄相同,命运不同的人大有人在。今天,很多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但是10年20年之后,他们之间同样会有很大的差距。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差距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家长总是督促孩子去努力,不能松懈,可是他们似乎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经常要求孩子读书的家长,有可能讨厌读书;不让孩子看电视的家长,有可能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正在看电视;不让孩子睡懒觉的家长,有可能每天赖在床上迟迟不起来……
    一句话,很多家长喜欢说一套做一套,总是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没有做到;总是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自己却不懂得学习。这样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从父母的教育呢?下面几种情况是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也是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
    ◎逼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打麻将
    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很多家长知道这个道理,却并不这样做,他们总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有必要学习。但他们知道孩子年幼,不能不读书,因此经常逼孩子看书学习,但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坐在麻将桌上打麻将。在这里,家长可谓给孩子充当了生动的反面教材。
    其实,想让孩子爱上学习,你不需要费尽口舌地催促,只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一有空就手捧一本书,专心地阅读,慢慢地,孩子就很容易模仿你认真地看书。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会养成学习的习惯。
    ◎要求孩子尊重长辈,自己却对父母大呼小叫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有些家长经常教育孩子要对长辈礼貌,而自己却忽视了尊重长辈,经常对老人大呼小叫、爱答不理。殊不知,这样又怎能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尊重父母的美德呢?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在家里,在尊敬长辈方面做孩子的榜样。要知道,孩子最喜欢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对老人非常恭敬礼貌,孩子怎么会对长辈无礼呢?
    ◎要求孩子做作业,自己却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回家做作业,自己却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有趣的电视节目,却不知这样会影响孩子写作业。孩子见父母那么认真定然感到好奇,很想知道爸爸妈妈究竟看什么电视节目,这样一来,孩子就没办法专心地做作业。而父母见孩子没专心做作业,又会责怪孩子做作业不认真。试问,孩子内心会有多么委屈?
    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父母先要养成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孩子的好榜样。要知道,身教远远重于言传,父母只有在以身作则的同时,结合口头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敬重长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美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父母,要努力做孩子敬重长辈的典范,使孩子向父母学习,学会尊敬长辈。
    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则广告:
    一位年轻的妈妈刚下班回家,就开始忙家务,忙完之后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你累了吧,快歇一会儿吧!别把身子累坏了。”她笑呵呵地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一言一行被4岁的儿子看到了,他牢记在心。
    一天晚上,儿子一声不响地给妈妈端来一盆水,虽然他端水的样子很吃力,虽然盆里的水溅了出来,可孩子仍是满脸灿烂的微笑。他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就在这时,响起了画面配音:“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
    爱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想要培养孩子一颗孝敬长辈、尊重长辈的心,让孩子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孩子?敬长辈的楷模。因为一个行动胜于千句言语,想要教育孩子敬重长辈就自己先做出来,让孩子懂得向父母学习。
    好的榜样会把孩子教好,坏的榜样会把孩子教坏。孩子是变好还是变坏,关键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的示范是对还是错,从这一点上来看,父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意义重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表明了错误的示范会影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一对中年夫妇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可是他们对父母很不孝顺,竟然把父母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去?,每天用木碗送给老人一些吃剩的食物。一天,他们看到年幼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感到好奇,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刻木碗,等你们老了,我就用这个给你们盛饭。”
    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过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不孝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马上把老人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还把那只木碗扔掉了,每餐都给老人好东西吃。他们的孩子也慢慢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这个故事对于三代同堂的家庭很有意义: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不能忽视了对老人的尊敬,不能为了省事丢给老人一个木碗。时刻都要记住,孩子正看着你,你怎样对老人,将来孩子也会怎样对你。
    ◎从小建立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现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成了孩子的保姆和侍从,整天围着孩子转,大人对孩子稍有照顾不周,孩子就哭闹、发脾气,孩子要是有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谈何孝敬长辈呢?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与父母、与爷爷奶奶的关系,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长者,是家里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任意在家里逞强。
    ◎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
    孝敬长辈表现在很多小事上,比如给长辈盛饭、倒水,搀扶老人,给老人让座。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回家时,要求孩子向父母或爷爷奶奶问好;当父母或爷爷奶奶劳累时,要求孩子主动帮助或请父母、爷爷奶奶休息一下;当父母或爷爷奶奶生病时,教孩子学会照顾,多说宽慰的话,替他们做家务等。
    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如果做父母的懂得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去孝顺老人,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懂得这样对待爷爷奶奶,对待父母。
    如果和老人住的地方相隔较远,工作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可以经常在休假日抽时间带孩子去探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聚聚、聊聊,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帮助孩子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一天,爸爸问:“鱼放哪儿了?”奶奶奇怪地问:“什么,驴放哪儿了,咱们家哪儿来的驴啊?”小孩子听了大笑起来,爸爸马上伏在奶奶耳边,一字一句地说清楚,然后把儿子叫到房间,对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咱们不能笑话她。以后和奶奶说话,要说慢点儿,说清楚点儿,知道吗?”儿子知道错了,点了点头。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很多,你是否以这些小事为契机来教育孩子孝顺老人呢?平心而论,敬重、孝顺老人的时候,注意细节最能感染人。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习惯,要注意小事,比如,为妈妈梳梳头,为奶奶捶捶背等,都是一种孝心的表达。


    5.带孩子做文明的公民
    在公共场合,你的孩子能做到礼貌待人,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吗?千万不要认为在公共场合,大家彼此不认识,就可以任意妄为。要知道,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如何,在公共场合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这种教养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电影院的售票处,对售票员说:“我要买3张电影票,一张大人票,两张儿童票。”
    “女士,请问你的孩子多大啊?6岁以上的孩子要半票,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免费看电影。”售票员礼貌地问。
    “哦,那就买两张票吧!我一个孩子今天刚好6岁,一个孩子还不满4岁。”
    售票员把电影片递给那位母亲,忽然笑着说了句:“其实,你如果不说,我也看不出你的孩子已经6岁了。”言外之意是说她太老实了,甚至有些笑话她傻的意思。
    那位母亲平静地说:“可是,我如果说假话,我的孩子是知道的。”
    这是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但却蕴涵了动人的情节,让人受益良多。这位年轻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诚实--这一宝贵的品质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懂得不在公共场合做那些贪小便宜的事情,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教养和公共品德。
    在这里,这位母亲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见其母,知其子。”可见母亲对孩子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国外有专门机构经过数年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母亲决定的。换言之,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的发展。
    有一个因抢劫罪进入少管所的少年回忆说:

    我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大约是在四五岁。一次,妈妈带我乘公交车去外婆家,当时我的个子超过了“一米线”一点点,原本应该买票的,但妈妈却用手按了一下我的头,我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很机灵地屈着腿走了过去,售票员没有发现。
    下车后,妈妈很得意地对我说:“你今天挺聪明的啊,下次带你坐车的时候,你还要像今天这样,知道吗?”我点了点头,妈妈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我就学乖了,每次妈妈带我坐车时,不等妈妈提醒,我就会有意识地曲着腿上车,售票员一次都没有发现。每次下车后,妈妈总是得意地说:“今天坐车又没花钱。”还经常夸我聪明。有了一次又一次占便宜的成功感,我便想着占大便宜,渐渐地,我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最后结伙抢劫。
    母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孩子的年龄越小,受到父母的影响就越大。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公共道德、懂礼貌的文明人,那么不妨经常带孩子去公共场合,有意识地教孩子遵守公共秩序,教孩子养成礼貌的习惯。
    ◎给孩子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
    在公共场合,讲究文明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是很有必要的。讲文明礼貌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而不是像过街老鼠一样,被人敌视,甚至人人喊打。想让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文明礼貌,父母就要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等。在人行道上行走,一律靠右,不要随意横穿马路,乱闯红灯。这些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都是需要父母给孩子示范的。

    ◎给孩子树立正派上进的形象
    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正派的,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但要分辨清楚,而且要疾恶如仇,该反对的绝对不姑息,该揭发的绝不纵容,能抵制的应该努力抵制。这种正派的态度应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让孩子看见、听见,对孩子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据报道,有个孩子跟爸爸坐公共汽车,孩子发现小偷在偷别人的钱包,孩子把这一情况及时告诉了爸爸,爸爸只看了看小偷,然后对孩子使了个眼色,让他闭嘴。很明显,这位父亲是害怕小偷报复才会这样做的。但是他把是非、善恶混淆了,对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很明显,这是不正派的作风,是胆小怕事的表现。当然了,这样的事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才行。
    ◎在公共场合应该注意文明细节
    或许你发现,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喜欢追逐打闹,尤其是一些不宜喧闹的场合,如博物馆、图书馆,在这些场所打闹会影响到别人。乘电梯的时候,应该靠右站立,可有些孩子偏偏靠左站立,甚至在电梯里嬉闹。还有一些常见的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设施等,这些细节问题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引起重视。


    6.领着孩子招待客人
    很难想象,对来到家里的客人不冷不热的父母,能培养出一个热情待客的孩子。父母待客礼貌、热情,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礼貌、热情地待客,做一个有教养的小主人。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常日子,家里都可能会来客人,你是怎样接待来客的,关系到孩子怎么样对待来客。因为你接待来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孩子也学着你的样子对待客人。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的有礼貌和有教养,那就应该努力给孩子做礼貌待客的榜样。
    同时,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礼貌地对待小朋友,告诉孩子不要和小客人抢吃的、抢玩具,因为那是很不友好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如果对待小客人不礼貌、不友好,以后去别人家可能不会受到热情欢迎,那样串门做客就会失去趣味。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受人喜爱,为了让孩子给别人留下热情待客的美名,家长要重视向孩子传授待客之道。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周女士和女儿静静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人敲门,来者是周女士丈夫的老同学,周女士与他也很熟悉,因此很热情地将他请进屋,让他坐下,然后给他倒了杯水。交谈之后,周女士得知对方是来找丈夫的,于是很抱歉地说:“他刚出去了,估计要过一会儿回来,我给他打个电话,叫他赶紧办完事回来。”
    在周女士丈夫回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周女士和他闲聊起来,聊聊对方的妻子,聊聊孩子。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一会儿周女士的丈夫回来了。然后周女士去厨房准备饭菜,静静也跑到厨房里帮妈妈摘菜、洗菜,干得特别认真。
    要吃饭了,静静在周女士的鼓励下,跑到叔叔的旁边,热情地叫叔叔吃饭,然后给大家盛饭。吃饭的时候,静静居然出人意料地帮助叔叔夹菜,得到了叔叔的大声称赞,她感到很高兴。有了这次待客经历之后,静静变得懂事了很多。当家里再有客人来拜访时,她不再自顾自地看电视,而是会主动站起来向客人问好,然后给客人倒水,和客人闲聊。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小绅士或小淑女。孩子也希望自己被大家欢迎,他们也想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绅士、小淑女。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很有必要,而且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小绅士、小淑女就在你身边。
    所谓教育得当,指的就是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当家里来客人时,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身教的好机会。父母怎么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学着怎么招待客人。从这个角度说,父母千万不能怠慢客人,否则孩子以后也可能傲慢地对待客人。具体怎么培养孩子的待客之道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训练孩子的礼貌言行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怎么与客人相处呢?这个问题父母需要给孩子讲解一下,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规矩。比如,听到敲门声打开门要说“请进”;见了亲友,要按称谓主动问好,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对于年老体弱的客人,可以鼓励孩子搀扶行走;然后拿出茶点和客人分享,不应显得不高兴或独自吃;如果客人给孩子带来礼物,要让孩子双手去接礼物;当客人提问时,要让孩子大大方方地回答,在客人面前最好不要撒娇,不要耍脾气;大人谈话的时候,要让孩子安静,最好不要无礼地插话;如果有小客人,可让孩子拿出玩具和小客人玩;在进餐的时候,要等客人完全入席后才能动筷子;当客人告辞时,提醒孩子把客人送到门口或电梯门口。
    ◎给孩子树立文明的榜样
    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作为父母,如果要求孩子礼貌待客,首先自己要作出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该充分利用家里来客人的机会给孩子做示范,使孩子看到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看到父母的礼貌、热情,就会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礼貌待客的品德。

    有个女孩叫莉莉,她从小就懂得把“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亲朋好友、邻居都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家里来客人时,她的表现更是让人拍手称赞。莉莉之所以这么有礼貌,懂得热情待客,与她妈妈的身教是分不开的。她妈妈是商场售货员,自身的文明素质较高,平时家里来客人了,妈妈总是热情地接待。在妈妈的影响下,莉莉渐渐也学会了礼貌待客。
    ◎对孩子的待客表现作出评价
    父母的反应通常很能刺激孩子。客人在时,父母如果及时指出孩子良好的表现,并提出表扬,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客人走后,父母还可再次对孩子的表现作出点评,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指出孩子不足的地方,并告诉孩子怎样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失误,比如打碎了杯子、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于孩子的过失要重视动机、轻视后果,要原谅孩子由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过失。
    要知道,孩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平时不断教育、训练和强化。年轻的父母要经常为孩子创造教育情境,让孩子受到不断的暗示和熏陶,巩固孩子热情、礼貌待人的行为,这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7.做孩子的诚信榜样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从小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让孩子养成说话算数的习惯,对孩子为人处世是很有好处的。想要孩子做到说话算数,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说话算数,做孩子诚信的榜样。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说话算数,却忽视了自己的榜样作用,经常给孩子开“空头支票”,答应孩子的事情转眼就抛在脑后,不去兑现。久而久之,孩子发现父母不守信的次数多了,就渐渐认为不守信没关系,于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可能轻视自己的承诺,变得不守信用。父母只有对孩子做到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才能使孩子变得守信用。
    妈妈对子航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啊,如果下次考试你能得优,妈妈就带你去野炊。”子航在幼儿园里成绩平平,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妈妈向子航许下诺言,想以此激励子航。
    子航听到妈妈的话,非常高兴,当即和妈妈拉钩,表示会认真学习。果然,子航表现得很不错,每天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完成作业,还积极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半个月之后,子航真的得了优。当他把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很高兴,但是却绝口不提带子航去野炊的事。
    子航忍不住了,就问妈妈:“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野炊啊?”妈妈说:“我最近比较忙,没办法请假,去不了啊!”子航一听就急了,马上说:“不行,你答应过我的,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妈妈见子航说她说话不算数,非常生气,说:“说话不算数?开玩笑,妈妈整天忙着赚钱,还不是为你,你倒好,居然说妈妈说话不算数,是没良心。”妈妈的话让子航感到很伤心,从此他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学习上也失去了动力。幸亏后来老师了解到情况,及时跟子航妈妈做了沟通,让子航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许诺,但是却没有履行承诺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失信感到生气,累积的怨气不但严重影响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事实上,父母向孩子许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给孩子增添进步的动力,希望孩子变得更出色,只是父母没有意识到无缘无故地爽约,会使正面刺激变成消极打击,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进步的动力。古人说,人无信不立,父母说话算数才能教出诚信的孩子,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以古代著名思想家曾子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绝不无缘无故地对孩子爽约。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要跟他去。妻子觉得带孩子不方便,就哄儿子:“好儿子,你别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儿子听说有肉吃,非常高兴,就答应留在家里。
    当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正在磨刀,觉得奇怪,就问他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炖肉给儿子吃。”妻子笑着说:“我只是哄哄儿子,你还当真啊?”
    曾子严肃地说:“你要知道,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会不讲信用。”于是,曾子和妻子真的杀猪炖肉给儿子吃。曾子夫妇的行为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睡下了但又爬起来,曾子不解,问他干什么,儿子说他答应今天把借来的书还给朋友,虽然很晚了,但是不能不讲信用。听了儿子一番话,曾子笑得非常开心。
    曾子的诚信行为值得每个父母学习,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就要努力做到说话算数。
    ◎尊重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可以随便哄骗
    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重视孩子的感受,是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爱。有些父母不这样想,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随便哄骗孩子。当孩子抱怨大人说话不算数时,他们却认为孩子不尊重父母,没有礼貌,然后训斥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非常委屈,因为首先父母不兑现承诺是一种错,然后还批评孩子不尊重大人,不礼貌,当然是错上加错。
    ◎不可胡乱许诺,如果许诺应努力兑现
    许诺应该适度,不可太多,如果许诺多了,对孩子的刺激性就减弱了。而且父母的许诺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
    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努力兑现,如果实在有客观原因无法兑现,也应向孩子解释,请求孩子的理解和原谅,这样方能维护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诚信形象和威信。就像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的那样:“如果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能及时向孩子说声‘对不起’,那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使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养成守信的习惯。”
    ◎适当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
    许诺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物质许诺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使孩子变得虚荣、自私。为了避免孩子染上这些毛病,父母应该增加一些精神方面的许诺,比如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外出旅行、陪孩子看电影等,这样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增进亲子感情。


    8.给孩子做个乐观的榜样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比语言更有教育作用,父母对生活、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若能乐观、坚强地面对,孩子也会学着像父母那样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露出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力。身为父母,可以用这段话激励自己,一定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给孩子做个乐观的榜样,使孩子变得坚强而成熟。
    犹太民族有句俗语:如果你断了一条腿,那你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你断了两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如果你断了脖子,那你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这句话很好地表明,同样是一件事情,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就能排除消极、悲观的因素,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爸爸带明明去动物园玩,在看到骆驼的时候,爸爸给明明讲了一个故事:
    小骆驼原来非常自卑,因为它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一天,它难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长得这么难看,我们的睫毛为什么这么长呢?”
    妈妈告诉小骆驼:“睫毛长有好处啊,当风沙来的时候,长睫毛可以挡住风沙,让我们看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我们的背为什么那么驼呢?丑死了。”
    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备水和养分,能让我们有耐力行走十几天。”
    小骆驼又问:“妈妈,我们的脚掌为什么那么厚?笨死了。”
    妈妈说:“我们的身子很重,脚掌又厚又大可以防止我们陷入软软的沙子里。”

    在妈妈的讲解下,小骆驼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改变了自卑的心理,变得乐观起来。
    讲完故事后,爸爸对明明说:“每个事物都有另一面,当你遇到一件坏事时,不要太难过,因为它也有好的一面,要乐观坚强地面对。”
    在生活中,你的孩子也会遇到小骆驼那样的困惑。在困惑没有解除之前,孩子可能会陷入片面的思维中,看不到事物的优点,变得自卑、沮丧。如果孩子长期这样看问题,就很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会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从而产生自卑和悲观的情绪。
    所以,父母应该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地面对生活。就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那样,当他的家中被盗时,朋友写信安慰他,没想到他回信说:“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只偷了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了我的一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幸运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你遇到困难时,请不要抱怨,而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在看待别人的时候,不要挑剔,而要多看、多想别人的优点。对待孩子,也不要一味斥责,而要多鼓励和夸奖他。这样,孩子会在积极乐观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容易变得乐观坚强起来。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乐观、坚强的品格,以下几点值得父母借鉴。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他的内心通常会非常沮丧,这时父母应鼓励孩子把感受说出来,有助于缓解孩子内心的痛苦和压抑。比如,当孩子受到不公平的评价时,他可能会想:“为什么他们这样对我?我好委屈,难道我这么糟糕吗?”此时,父母应鼓励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并告诉孩子:“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不必计较别人的看法。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你在爸爸妈妈心目中是最棒的。”这样,孩子就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告诉孩子,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当孩子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困难是考验,挫折是朋友,困难和挫折都可以磨炼你的意志力。虽然困难会让你感到很头疼,但实际上事情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告诉孩子,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每次承受困难之后,都会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会让你越来越成熟。当孩子露出坚强的微笑时,你应该大声地肯定他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
    有两个小男孩在做游戏的时候,为由谁当“奥特曼”谁当“怪兽”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起手来。那个被推倒在地的男孩很不服气,说:“有本事我们来比掰手腕,谁赢了谁就当奥特曼,谁输了谁就当怪兽。”另一个男孩说:“比就比!”结果那个被推倒的男孩赢了,他当奥特曼,那个输了的男孩心服口服,甘当“怪兽”。那个被推倒的男孩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对儿子的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说他像一个男子汉。
    ◎适当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顺境中,容易变得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当他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就会经不起打击。为了让孩子能经得起失败的打击,父母在平时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想办法去面对困难,这对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很有好处。孩子经历的困难多了,受到的磨炼也就多了,也就容易变得成熟和坚强。
    ◎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小题大做
    在生活中,当孩子摔倒、擦伤时,父母可能心里着急,但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对孩子说:“一点儿小伤,没关系的。”这样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面对。如果父母一惊一乍的,孩子反而会紧张地大哭起来。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由于胆小怕事,见了蟑螂、毛毛虫、老鼠等会吓得大呼小叫。作为家长,即使真的很害怕,也有必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镇定自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9.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爱干净、讲卫生、不挑食等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讲卫生、不挑食的同时,自己却乱丢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吃饭的时候嫌弃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合胃口。殊不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讲卫生、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自己就应该先做到,这样孩子自然会跟着学。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妈妈去接放学的儿子时,见儿子随地乱扔垃圾,当即教育了儿子一番。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她教育完儿子,就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然后直接带着儿子走了,垃圾依然留在地上。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能挑食,自己却在吃饭的时候没精打采,抱怨道:“哎,整天吃这个菜,难吃死了。”“怎么又是西葫芦炒鸡蛋啊?”
    父母发现孩子不讲卫生、挑食,仅仅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一边教育孩子要这样做,却一边用不良的行为否定自己的话。叫孩子不要随地丢垃圾,自己却把烟头扔在地上;叫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却饭前便后不洗手;叫孩子别挑食,告诉孩子每个菜都好吃,自己却挑三拣四。这种言传身不教的做法,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孩子怎么做之前,父母用正确的行为给孩子示范。比如,父母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这种习惯,然后结合口头教育,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当然,还有很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遵循言传身教的原则,具体表现如下。
    ◎注重在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榜样
    在生活中,讲卫生有很多细节性的表现,比如,早上起床刷牙、洗脸,饭前便后勤洗手,不乱丢垃圾,勤换鞋袜,不随地吐痰,等等。可是很多父母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饭前便后不洗手有什么关系呢?往地上吐一口痰又有什么呢?结果他们不去做,却把孩子误导了。其实,这些小细节对于成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父母如果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多注意一下,就能做好孩子的榜样。
    ◎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
    有些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比,当他发现别人做得比他好时,就会努力地做得像别人一样好。
    有个孩子不讲卫生,晚上睡觉前,妈妈要求他刷牙,他却问:“为什么要刷牙呢?”妈妈告诉他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防止虫子吃掉牙齿,他却说:“虫子咬我,我也咬它。况且我的牙齿好好的,不刷牙也没关系。”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随孩子去。

    可是有一次,妈妈无意中说到隔壁的一个小孩很讲卫生,她的孩子当即问道:“真的吗?”妈妈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其实你很多方面都挺好的,如果你能刷牙,那你会更出色。”这一招很灵,儿子乖乖地刷牙了,从那以后,儿子一直很自觉地刷牙。
    这个故事说明可以拿别人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作良性的比较。孩子之间可以进行良性的比较,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促使孩子进步。这一招可以用在培养孩子讲卫生、不挑食的习惯方面。
    ◎制造和谐的进餐氛围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论其他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上兴趣班等,更不宜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教育孩子,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因为恐惧、担忧、难受等负面情绪而影响食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吃饭的时候专心地吃饭,和孩子闲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营造快乐的气氛,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孩子才会乐于进食,从而减少挑食的可能性。
    ◎努力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孩子不爱吃某个菜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担心孩子饿着了,然后给孩子准备其他的食物。相反,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个菜很好吃,全家人都爱吃这个菜,吃了之后身体会更加强壮,而且今天只有这个菜可吃,不吃的话就会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可以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坚决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很多时候,孩子挑食是因为家长不必要的提问,比如,不少家长总习惯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呢?”这些问题实际上给了孩子挑食的机会。孩子会觉得只要说出自己喜欢吃的,父母就会给自己准备,当他觉得某种食物不好吃,就会找借口不吃。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家长最好少问或不问孩子喜欢吃什么。
    ◎经常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吃饭的时候,家长应表现出极大的食欲,比如,吃饭时对餐桌上的食物赞不绝口,说:“真好吃,我太爱吃这些菜了。”孩子长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会主动模仿,从而养成积极进食的习惯。
    ◎对孩子进行巧妙的诱导
    当你发现孩子挑食时,要善于诱导孩子吃掉他不爱吃的食物。比如,孩子不爱吃鱼,但爱吃萝卜,妈妈可以把鱼和萝卜合在一起做一个菜。最初的时候,多放萝卜,少放鱼,以后慢慢增加鱼的分量,使孩子逐渐接受萝卜中的鱼。这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原来你是喜欢吃鱼的。”


    10.培养孩子惜时的好习惯
    强烈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高效办事的必要保证,从小让孩子形成强烈的时间观念,养成做事果敢、不磨蹭、不拖拉的习惯,对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延续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充分利用时间,早点儿实现自己的梦想。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钱,其实在时间和金钱之间,还有效率和财富。换言之,争分夺秒可以提高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说,时间比金钱还重要,珍惜时间不仅是珍惜财富,更是珍惜生命。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事喜欢磨蹭,没有时间观念。主要表现为找借口拖延或三心二意,根本谈不上效率。拖延是一种恶习,孩子越拖延就越不想做事,渐渐地陷入恶性循环,变成一个懒虫。懒虫的显著特点就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三心二意,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玩具,这样既做不好作业,也玩得不痛快。相信下面这种情况是很多家长见过的。
    “妈妈,我回来了!”振华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从房间里拿出几个玩具,坐在沙发上准备玩。“儿子,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妈妈问。振华说:“没有,急什么,我先玩玩再做也不迟。”妈妈觉得孩子说的也没错,就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她平时也是这么干的,她下班回家后经常上网偷菜,而不是做饭,经常是老公回来了,她还没“开火”。
    事实上,老公也是这样的人,他见厨房冷冰冰的并不生气,而是跑到妻子旁边,对她说:“你做饭去吧,我来玩玩。”妻子去厨房后,他就开始玩游戏。妻子一边做饭一边看老公游戏。振华经常看到父母这样三心二意,做事磨蹭,也就很自然地染上了拖拉的不良习惯。
    一个小时后,妈妈发现振华依然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有些生气地说:“你还没写作业啊?这样拖下去,拖到什么时候啊?难道要拖到明天早上做吗?”振华不以为然地说:“妈妈,急什么,作业不多,吃晚饭后两下就做好了。”妈妈是一个爱拖延的人,因此不觉得儿子的话过分就不再催促他写作业了,再说马上就要吃饭了,吃完饭再让儿子写也可以。

    吃完饭后,振华很自觉地坐在电视机前,妈妈催他做作业,他不耐烦地说:“急什么啊,动画片这么精彩,错过了多可惜啊!作业可以等下再做,动画片等下就没了。”这时振华的爸爸发言了,他大吼道:“马上去做作业,不许磨蹭!”振华见爸爸发火了,乖乖地去做作业了,尽管他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
    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如果孩子把这个时间段浪费掉了,那么不但完不成这个时间段里应该完成的事情,还会影响下个时间段内的事情,这种恶性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造成一连串不良的后果。
    因此,父母绝不能让孩子拖延,应该让孩子明白: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又有新功课。在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时,父母应尽量引导孩子先做作业再玩。当然,也可适当满足孩子玩的需要,但要掌握一个限度。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玩得过分,以至于忘了做作业。此外,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还有下面几种方法。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
    如果父母是一个做事勤快的人,平时尽可能今日事今日毕,生活节奏快而不乱,那么孩子自然会受到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表现为懒懒散散,做事慢腾腾的,或耗费大量的空闲时间,那么想让孩子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是很难的。父母是孩子活生生的榜样,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平时做家务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也可以把当天未完成的工作带到家里做,“充电”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练字、画画来打发空闲时间。总之,父母是否珍惜时间,行动最能说明问题。
    ◎让孩子意识到拖延的后果
    当你发现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时,应该及时提醒他。比如,晚上9点了,孩子还在抱怨作业没做完,这时候你可以认真地对他说:“如果你放学回来就赶紧做作业,我相信你现在可以悠闲地坐在电视机前面。”这句话一定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经常这样提醒孩子,告诉孩子拖延的后果--浪费时间,把事情搞砸,孩子就很容易改掉拖延的习惯。
    ◎让孩子尝尝磨蹭的恶果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磨蹭,父母不用太担心。当孩子磨蹭着不肯起床时,父母提醒孩子一两句,然后不再理会孩子,让孩子去睡懒觉。如果孩子慢腾?地起床,父母不要给孩子穿衣服,让孩子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老师批评,下一次为了避免被批评,孩子就会自觉地按时起床。
    ◎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做任何事都要合理安排时间,孩子年幼,不懂得安排时间,就可能做事没效率。因此,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的习性,教孩子制订一份时间表,按照时间表去做,形成一种规律、习惯,这对孩子充分利用时间是有一定好处的。同时,有了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孩子的干劲儿会更大。值得牢记的是,当孩子表现不错时,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表现,给孩子一些赞扬,这会激发孩子高效办事的积极性。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二】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