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教机构“包装感统”误导家长

 木香草堂 2018-10-06
早教机构“包装感统”误导家长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吴艳琼 文

   早教机构“包装感统”误导家长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儿童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前庭平衡训练

  自早教兴起,从国外引进的各种早教概念就不断被包装,如感统训练。但究竟什么是感统失调?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感统训练?家长却知之甚少。部分早教中心因此钻了空子,进行感统失调诊断,夸大感统训练效果,家长花了冤枉钱还让孩子被误贴上“感统失调”的标签。吴艳琼 文

  多动、自闭或由感统失调造成

  5岁的玲玲很小就有“多动症”的嫌疑。比如在电梯里,虽然她一只手紧紧拉住妈妈,另一只手就难以控制得把所有楼层都按了一遍。或者在幼儿园里上课上得好好的,玲玲却突然站起来巡视教室一圈,老师和父母多次批评都没有用。玲玲的妈妈秦女士说:“刚开始没有在意,小孩好动难免,而且她奶奶说,玲玲像她爸爸小时候。随着年龄渐长,玲玲多动的毛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眼看着就要入学,我才在朋友的建议下去医院看看,诊断下来医生说她有前庭失衡感统失调。”

  而在儿科门诊中,像玲玲这样有感统失调的儿童并不在少数,除了前庭失调,感统失调儿童中,有的触觉功能不良——表现为过分防御,如怕黑、挑食等;有的是本体感失调——表现为孤独、胆小等;有的则是学习能力不足——表现为粗心、阅读障碍等。而这些常被误诊为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的表现,很有可能是由于感统失调引起——儿童大脑在发育过程中,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缺陷。

  原上海市黄浦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李仲浩研究感统失调多年,他告诉笔者:“感统失调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感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促进,造成其在认知、行为或情绪上出现明显问题。表现出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粗心、左右不分、难以控制情绪、怕生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闭、多动、学习障碍、攻击行为等。然而由于感统失调概念很新,大部分家长对此不甚了解,因此感统失调最常被误诊为弱智、多动症或自闭症。”

  李医生介绍,剖腹产、缺乏运动、家庭关系过分简单等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原因是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重要原因。“上海市儿童医院在90年代曾做过一个调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中有约2成感统失调,而近年这个比例正不断上升。不久前杭州某个学区做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学区3-6岁的孩子中,有近五成感统失调,其中重度感统失调的占近一成。”李医生表示担忧。

  早教机构鉴定失调并不专业

  20世纪末,感统概念进入中国,最初是幼儿园引进感统教育,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近年来,不少早教机构将感统教育再包装,使之成为继蒙特梭利后更科学、前沿的早教理念。目前上海有不少早教机构在推广早教课程时使用感统概念。然而,同蒙特梭利一样,“感统”最初并非是针对普通儿童的早教方式,而是为了治疗感统失调严重的儿童。据了解,感统训练对于治疗儿童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早教机构夸大儿童感统失调的严重性,进行不正规感统诊断,有误导家长之嫌。

  日前,一个名为“广林代”的网友在微博上向上海儿童医院官方网提问:“周末某早教机构对我家小朋友做了个测试,三四个项目,最后得出结论说我家小朋友有点感统失调,之后就煞有其事地介绍他们的套餐。我想知道如果真的是感统失调的话,哪里有权威的鉴定机构?怎样的孩子才会需要专业机构来纠正?谁才是专业的?我家孩子目前31个月。”上海儿童医院的官方微博对此回复是,可以到医院来做鉴定。

  专业从事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鉴定和训练的童康儿童体检市场助理总监施乾认为,感觉统合是一个非常需要家长重视的儿童成长问题。但检测需要通过智测、注意力检测和儿童感觉统合量表的统筹评估后才有具体结果。一般分为五种障碍和四大类失调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情况,不同的失调情况有不同的治疗训练课程。感觉统合失调以医疗为主的。“此外,感统失调鉴定一般是36个月到12岁,过早和过晚都不科学。”施先生说。

  施先生认为,感统失调是由教育行业进行鉴定还是医疗行业鉴定目前并无定论,这是感统训练市场发展艰难的根源之一:“有些早教机构鉴定并不专业,简单的几个测试就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会误导家长。此外,专业感统训练要有医生指导,经过训练的感统师配合。每个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和病症都不同,需要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是早教机构无法提供的。”

  感统游戏对抗轻度失调

  卡乐咪国际儿童俱乐部在美国的母公司做感统玩具起家,然而在落户中国后并没有开发专业的感统训练课程,而是将感统游戏融入进课程中,如沙包游戏、软式棍球、户外运动、手工课等。对于感统失调在中国的情况,卡乐咪国际儿童俱乐部副总经理潘岐给出了与儿童医疗机构不同的意见。她认为,严重的感统失调儿童数量有限,针对他们的专业感统训练课程商业价值较小,这也是他们并不开设专门感统课程的主要原因。

  “写字不能写进方格是感统失调的一种表现,不少孩子刚学写字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家长就会担忧是不是感统失调引起。其实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小,手部肌肉不能控制笔导致。”潘岐认为即便是有感统失调,按程度区分也不是所有失调的孩子都需要医疗感统训练,“许多孩子只是在那个年龄段有点‘小状况’,家长也无需过分紧张。”

  即便从事专业的医疗感统训练,但李医生也认为,感统失调的干预是一个“教医结合”的过程,医疗机构能提供短时间高强度的矫正,这只是针对严重感统失调的儿童进行,矫正过程严格而显得残酷。更多轻度感统失调的儿童完全无需“遭受这种罪”,他们只需加强运动,在早教机构做一些感统游戏,简单的感统游戏在家庭中也能进行:“无论失调还是没失调,对提升感统能力都有帮助。”

“即使感统失调严重的患儿,我们进行医疗矫正后,也一直强调家庭训练。回到家中家长应与孩子进行趴地推球、翻跟斗、蹦床等运动,进步会比较大。即便没有感统失调的孩子,多玩点感统游戏能提升感统能力。”李医生建议说。

 早教机构“包装感统”误导家长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http://www./epublish/node37623/node37624/userobject7ai31380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