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MITOMMY 2018-10-06

目前关于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可归纳如下:

1、红肉有饱和性脂肪酸和唾液酸,会促进慢性发炎与肥胖、升高罹癌风险。

红肉含有许多饱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后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容易被活性氧氧化,沉积在血管壁,吸引巨噬细胞来吃这些脂肪,巨噬细胞最后则变成泡沫细胞。这些被氧化的LDL会活化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多种发炎激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全身慢性发炎(因为全身到处都有血管);细胞一旦受到发炎干扰,其讯息传递就会受阻,造成代谢紊乱与肥胖,长期还会促进基因突变、癌细胞生长,并降低抗癌免疫力。

不饱和脂肪酸则相反,例如来自鱼油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能抗发炎,进而让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也会让肥胖较好控制。以后我们将提到发炎会助长癌细胞,因此控制发炎自然有助于控制癌症。

另外,加州大学医学院的瓦而基博士,在2008年也发现吃红肉或牛奶会刺激肿瘤生长的另一机制:因为这类食物含有非人类的特殊唾液酸Neu5Gc(人类的唾液酸为Neu5Ac),当人们吃进红肉或牛奶后,唾液酸Neu5Gc会被融入人体组织,并诱导人体产生【唾液酸抗体】;这种外来唾液酸与抗体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会诱发慢性发炎与刺激癌细胞生长。此外会加重肿瘤发炎。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使用消炎药阻断外来唾液酸所诱导的发炎,小鼠肿瘤便会缩小。此外,唾液酸Neu5Gc还会促进致命性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因此,吃红肉或喝牛奶不一定带来好处,但内含的饱和脂肪酸或唾液酸Neu5Gc却招致慢性发炎,是助长癌细胞与慢性病的肥料。想一想,我们有这么多美味营养的植物学食物,哪里还需要多吃红肉或牛奶来补充营养!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2、吃烧烤、油炸的肉品会增加有剧毒的【高度糖化终产物】,加重发炎与老化。

畜养的动物由于经常饱食,导致血糖过高,肉品因而含有退化性的糖化蛋白【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食用后会加重人体发炎。而且不同烹饪方式会影响其含量,例如干煎、油炸或烧烤会促进高度糖化终产物的生成达10~100倍;微波、燉滷次之;而蒸、煮等湿热料理(烹调温度较低)所产生的最少。此外,较短的烹调时间,或烹饪时添加柠檬汁或醋都能减少高度糖化终产物的产生。而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浆则因为少有糖化的前驱物,及时经过烹饪也不易产生高度糖化终产物。

■ 现在认为,引起体内高度糖化终产物增加的原因有:

(1)糖尿病患者、或吃过多引发高血糖是主因。

(2)食物原本就含有大量的高度糖化终产物,包括红肉、腌渍物、油炸或烧烤肉品等;有20~30%高度糖化终产物偏高的人由此而来。

(3)抽烟。

因此可以想见,平日如果嗜吃甜食、淀粉类主食、油炸烧烤肉品,且抽烟有缺少运动,便会加速老化与促癌。英文【age】是【老化】的意思,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的英文命名真是非常贴切。

这些高度糖化终产物在体内会被吸收到各组织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核免疫细胞),进而活化高度糖化终产物受体;同时诱导产生活性氧【超氧化物】,促进发炎。而被活化的受体也会诱导发炎。高度糖化终产物也会与其它蛋白质交叉键结而破坏其结构与功能。这些慢性发炎加总起来,会破坏各种细胞,引发或加重糖尿病、皮肤老化松垮、心血管发炎与硬化、肾脏病变、白内障、末梢神经病变等慢性病,甚至参与癌变或恶化。

一分钟医学教室

高度糖化终产物

当血中葡萄糖超过一定浓度时,葡萄糖的羰基会与核酸、脂肪或蛋白质的精氨酸或赖氨酸的胺基结合,产生糖胺化合物;到此都还只是可逆的结合。然而糖胺化合物一旦被活性氧或自由基所氧化,就会形成不可逆、有剧毒的高度糖化终产物。由于人或动物都会有高血糖的时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与活性氧的作用,自然会逐渐累积高度糖化终产物。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3、吃进肉类易促进腐败菌增生,增加罹癌风险。

肠道里大约有400~500种有益菌或坏菌。在健康状态下,有益菌可能稍多于坏菌,但彼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肠道或全身性疾病。

一般健康人的粪便不特别臭,但是当肉食(尤其是鱼、红肉蛋白质)特别多,而蔬果/益生菌吃的少时,会促进腐败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滋生,使肉类的发酵产生毒素(如尸鹼、尸毒、腐胺)或吲哚、甲烷、硫化氢等,导致粪便恶臭无比。这些毒素通常会被送到肝脏进行解毒,与葡萄糖醛酸键结以解除其毒性,再随着胆汁分泌到肠道而排出体外。

然而,如果大肠内坏菌长期过多,它们的β-葡萄糖醛酸酶会在肠道内将毒素上的葡萄糖醛酸去掉,使毒素重新恢复活性,增加大肠直肠癌风险。在某些大肠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比健康的人高出12.1倍。这样长期下来便会增加肝、肾的解毒负荷,加速老化。因此保持大肠内部良好的菌相非常重要。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4、红肉高温油煎、烧烤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

红肉含有丰富的苯丙氨酸及肌酸,这两者的胺基在高温烹调时会透过缩合反应,产生多达17中杂环胺。而烹调时间愈久或温度愈高,形成的杂环胺就愈多,常见于烧烤红肉/鸡肉,或熏肉培根、肉松。杂环胺被吃进人体后,可在尿液中测得。

杂环胺在人体内透过酵素活化,能突变控制细胞生长的致癌基因或抗癌基因。杂环胺在鼠类已经被证实对大肠具有致癌性。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大量摄食过焦或过热肉品者,罹患乳癌、大肠直肠癌与胃癌的机率会升高3~5倍。杂环胺也具有脑度性,会引起病人震颤。

尽管有些研究表示,橄榄油、柠檬汁或大蒜腌料可以减少红肉的杂环胺产量,例如把牛排先浸泡在啤酒或红酒大蒜腌料中6小时,既开胃又减少90%的杂环胺,但是这对于降低癌症风险的效果仍然有限,因为牛排被烧烤或油煎后,仍会产生多种致癌物。因此若要防癌,最好是尽可能不吃高温料理的红肉或加工肉类。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5、肉品经高温油炸、烧烤、煎、烟熏,产生致癌物【多环芳香烃】。

烧烤任何含碳物质(包括棉花糖)都可能产生【多环芳香烃】,这与香烟烟雾中的是同类化学物。尤其肉品的饱和脂肪经高温反复油炸、烧烤、煎、烟熏后,最容易产生多环芳香烃。另外,腊肉、烟熏肉、火腿的制造过程,或含碳燃料(木柴、木炭、油脂和烟草)的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因此油炸肉品早已被WHO公告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而且早已被界定为致癌物,它们可破坏或使基因突变,尤其是五环结构的更是强力致癌物。

而高温烤肉后,烤肉架上的黑色碳化残留物就包含不少多环芳香烃与杂环胺,容易导致乳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肺癌和其他癌症。因此在厨房工作的人,亟需改变调理方式或加强抽油烟机,来预防污染。另外,动物性油脂的胆固醇经过高温油炸、烧烤后,所产生的氧化胆固醇也是致癌物。因此干煎、油炸或烧烤等高温方式料理红肉是极度危险的,最易产生多种致癌物。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6、亚硝胺是加工肉品中最该注意的致癌物。

加工肉类被认定为会增加胃癌、大肠直肠癌、胰脏癌、肺癌、乳癌和摄护腺癌的风险。研究指出,每天进食一条香肠或两片熏肉,胰脏癌的风险会增加19%。

早在17世纪时,人们发现加工肉品易有肉毒杆菌的污染,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公克的肉毒杆菌毒素即可致人于死,因此在香肠、熏肉里添加亚硝酸盐以抑制病菌,也可增艳肉品的颜色与风味。

硝酸盐类对人体是无毒的,但亚硝酸被转化成亚硝基化合物后,在体内会造成肝脏出血或坏死,长期会增加癌症风险。当人体吃进加工肉品时,内含的亚硝酸盐会在强酸(胃酸)或油炸高温下,与人体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鱼、虾及蚵贝类)中的二级胺或三级胺,反应成会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或亚硝胺。另外,从蔬菜吸收的肥料硝酸盐,经过胃酸作用后会被转化为亚硝胺,再与肉类蛋白质反应,也会变成亚硝基化合物。

根据动物实验,已有超过270种亚硝基化合物被证明可能致癌,而且至少在39种动物身上被发现有致癌性。从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证实亚硝酸盐或亚硝胺与何种癌症(包括胃癌、大肠直肠癌、肺癌)密切相关。

因此,目前各国政府对亚硝酸盐添加量都订出明确限制;依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香肠、腊肉、火腿等所含之亚硝酸盐残留量应在70ppm一下。目前【可能会】添加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加工肉品,包括:某些红肉香肠、热狗、火腿、培根(熏肉)、腊味、板鸭、燻肠、家禽类的香肠与低脂肪热狗、酸味鹹腊肠、鱼浆、红白肉冷盘。另外,酱油、味噌及腌制酱菜等也可能添加亚硝酸盐。这些被亚硝酸盐污染的食品原料也会扩散到其它再制食品,例如火腿常出现在面包、披萨、炒饭、炒菜、便当或西式早餐中。

■ 那么有何策略可以降低亚硝胺的产生与致癌风险吗?其实不吃才是王道!如果非吃不可,则可以採行下列措施:

(1)选择与加工肉品制造过程中,添加氧化剂维生素C或E的产品,因为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亚硝酸盐的还原,或将亚硝基化合物还原成无毒的一氧化氮。

(2)用餐时多摄取柠檬、柑橘、番石榴、糙米等富含维生素C或E的食物,减少亚硝胺的产生;或搭配大蒜、人参、也能抑制亚硝胺形成。

(3)尽量不要与优酪乳或乳酸菌饮料一起食用,因为这些可能添加硝酸盐以防止过度发酵;然而乳酸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酵素,能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也要避免与富含胺类的食品(发芽中之麦芽、鱿鱼、鱼干、青鱼)同时进食,以免产生亚硝胺。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7、红肉所含的血红素铁会促进亚硝胺与其他毒物生成。

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除了来自加工肉品的蛋白质与亚硝酸盐结合,也可能来自红肉的【带铁血红素】在胃肠道内催化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因此当加工肉品或红肉吃的愈多,体内亚硝基化合物就愈多,癌变的机率也愈高。

这是怎么发现的?过去某些大型研究发现,肉吃的多不一定增加罹癌风险,反倒是红肉或加工肉品吃得多,才是大肠直肠癌的重大风险因子。这是因为红肉或加工肉品含有10倍于白肉的带铁血红素;当带铁血红素被吃进体内后,会促进肠内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因此增加致癌风险。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支持吃进的血红素量愈多,大肠直肠癌的风险就愈高。

红肉(含有血红素)→血红素铁偏高→催化亚硝胺/亚硝基化合物产生→促进癌变

因为加工肉品的腌制与固化过程会加入亚硝酸钠,再经过烟熏之后,血红素会被亚硝化;当加工肉品被烹饪时,亚硝酸钠与亚硝化血红素,会被释放出来,因此加工肉品比新鲜红肉有更大的致癌风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便早在2007年,就建议人们除了少吃红肉,更应避开加工肉品类。

红肉的血红素与其它癌症也有密切关系,例如血红素铁所诱导的亚硝基化合物会增加胃癌、食道、肺癌、摄护腺癌与肾细胞癌的风险。以胃癌为例,血红素铁能促进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与感染,也能促进自由基的形成,如果再加上其它胃癌风险因子(发炎、吸烟等),都会增加氧化性压力而促癌。在欧洲的超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科学家们追踪了48万人的饮食习惯,发现血红素铁的摄取量最高的前四分之一的人,胃癌的风险比最低四分之一的人高出70%。

血红素铁还能催化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产生毒性醛类:丙二醛与4-羟基壬烯醛,导致基因伤害与癌变。正常人血中丙二醛浓度几近于零,但是在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血中丙二醛浓度也会大增,此时如果又多吃红肉或加工肉品,便会造成脂肪与基因过氧化,而导致基因突变或老化。这就是为什么职业运动员一旦减少运动,又不知节制地吃肉时,便容易肥胖。另外,4-羟基壬烯醛的基因突变力虽然较弱,但仍会影响细胞的讯号传递,可能促进癌细胞增生。

红肉可能致癌的机制

讨论这么多红肉与癌症的关系,主要是红肉饮食文化中包含的动物性脂肪、唾液酸、高度糖化终产物、血红素铁,与高温油炸烧烤所产生的致癌物,影响既深远且广大。现今主流医学界对癌症病人在化疗、放疗期间的营养建议是尽量吃,以保持好的营养状况与体力,以便接受完整的治疗。这是因为现行的化疗或放疗,可能对胃肠黏膜、皮肤和头发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与动物性食品,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但是,过多的糖或红肉衍生物,除了会引起发炎,也是促进癌细胞生长与恶化的肥料。因此,较明确的建议是,在未施行化疗或放疗期间,如果要控制癌症,一定要限制糖分,动物性蛋白与脂肪的摄取,尤其应禁食牛、羊、猪肉等动物的红肉与红鱼肉。

但白肉或鱼、海鲜的致癌风险会比较低吗?或许有人因为担心吃红肉会产生健康问题,而改吃白肉(鸡肉)、鱼或海鲜,但事实上,这些动物肉品也有高量的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或残留杀虫剂与抗生素,也缺乏有利健康的植物纤维或抗氧化剂。例如,一份100克的去皮家禽肉所含有的胆固醇量(约85~90毫克),其实和100克的红肉相近;而鱼类的胆固醇仍高达75毫克/100克。此外,干制海产(鱼干、鱿鱼干、乌鱼子、鲍鱼、干贝、蚝干、海参等)所含的胆固醇,也可能因制程而被氧化;尤其是你如果过于放心,以至于补偿性地大吃特吃,仍然让你无法从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风险中脱身。

——摘录自《抗癌就像减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