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发行的南京题材邮票(三十七)——李渔与芥子园【图文】

 沁园春春2016 2018-10-06

    李渔,浙江兰溪(现在的金华)人,自幼聪颖,被誉为“五经童子”,在家乡很有名气,可惜次次科举名落孙山,明清易代后,干脆绝意仕途。顺治九年(1652年)他举家迁到杭州,开始了创作戏剧小说的生涯。他的戏剧创作最重要的有《笠翁十种曲》,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风筝误》如今还在昆曲舞台上演出,全剧是一个风筝引发的故事,最后是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他的小说重要的有《十二楼》《连城璧》,都是仿《三言二拍》的拟话本短篇,此外他的《闲情偶寄》更是戏剧理论等方面的杰作。在当时他就是所谓畅销书作家,书一圃出,洛阳纸贵。一个官员没有诞生,一个大作家大戏剧家出现了。当然这还不是他的全部。

    他移家南京可以说按今天说法是为了打假、保护版权而来。因为他的书太畅销,他是最早为著作权而战的文人,以致后来作了个决定,于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举家从杭州迁来南京

    南京在明清一直是书业的大本营,三山街状元境和夫子庙一带书铺鳞次栉比,他搬来南京最初住在夫子庙旁的金陵闸附近,后于康熙八年(1669年)芥子园落成,江左三大家之一的礼部尚书龚鼎孳为之题写园名。

    李渔早在家乡的时候即在李村伊山脚下建有一座伊园。于创作小说戏剧外,造园他也是行家。李渔曾说自己有两大绝技,一是小说戏剧,二是造园。芥子园地仅三亩,真所谓是芥子了。芥子即菜籽也,李渔说芥子园“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但芥子虽小,能纳须弥山,境界内涵于此可见。

   李渔又以芥子园名义创办了芥子园书铺,除了刻印自己的书籍,还出版了许多通俗文学作品,比如《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当然影响最大的是《芥子园画谱》,这部书是他的女婿收集整理,他做序言的,一直以来都是有志的学画人的启蒙读物和圭臬,虽然这部书一直以来有人诟病,但它终究给许多学画人特别是没有名师指点的以“金针度人”。在园内他还自组家班,自任编剧,导演,去各地选演员,上演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在园内排练,然后带着他们全国巡演,一时红遍大半个中国。

   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又举家迁回杭州,芥子园几经易主,终于湮没在历史中,以至于园子到底什么样只能从他自己的作品里看到一鳞半爪。据《闲情偶寄》的一些记载,芥子园的建筑,花木,山水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园内有一大假山,内有石洞与建筑相连,有栖云谷、月榭、歌台、浮白轩等诸景,又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

    芥子园的园址如今众说纷纷,主要是两说,根据李渔的联语“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以及《芥子园书联》“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家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台旧址,与余居址相邻园址应在周处读书台附近另一说在现在的老门东街区三条营的蒋寿山故居,据说当年蒋百万买下了芥子园作为花园。如今在蒋的故居西侧重建了芥子园,现已开放。南京历史上园林众多,不过正如南京的兴亡一样,如今保存完整的只存瞻园,熙园。今门西重建愚园,门东重建芥子园,两园东西交辉,重放异彩,南京园林又添双璧。

(天行健原文,表示感谢)

2010年10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梅兰竹菊》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第二枚主图选自《芥子园画谱》康熙彩本;邮票配北晋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