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四季的代表作用 【原文】季春三月,丰隆1乃出,以将其雨。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2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时之气,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闭其寒。女夷3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孟夏之月,以熟谷禾,雄鸠长鸣,为帝候岁。是故天不发其阴,则万物不生;地不发其阳,则万物不成。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日为德4,月为刑。月归而万物死,日至而万物生。远山则山气藏,远水则水虫蛰,远木则木叶槁。日五日不见,失其位也,圣人不与也。 【译文】季春三月,云师丰隆便露面,开始行雨。到季秋三月,地气向下伏藏,大自然有了收敛的萧杀之气。各种昆虫蛰伏起来,关闭门户静静地待在洞穴里。这时青女便露面,降霜下雪,施行十二时令之气,直到明年仲春二月下旬,才结束伏藏阳气而闭塞阴寒之气。女夷出来踏乐而歌,主管着上天自然温和之气,促使百谷禽鸟草木发育生长。孟夏四月,温和阳气使谷物成熟,雄鸠不断鸣叫,为天帝预报节候。因此,天如果不释放阴冷之气,则万物不能生育;地如果不散发阳热之气,则万物不能成熟。天圆地方,而道则在中央。太阳为发展规律,月亮为刑杀。月刑到来则万物死亡,太阳的发展规律到来则万物生存。太阳如果远离山则山气就藏伏,如果远离水则水中鱼就蛰伏,如果远离树木则树叶就枯萎,这就是说太阳如果连续五天不出来露脸,就是失去位置,连圣人都不会随从的。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四季的代表作用,冬至一阳起,春季便三阳开泰;夏至一阴起,秋季便万物肃杀。这个世界便是冷热当家,掌控万物的生长与死亡。 —————————————————— 【注释】1.丰隆:传说中的云师。《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淮南子·天文》:“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这里用为云雷之神之意。 2.青女:雪神的简称。《淮南子·天文训》:“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3.女夷:在中国古代,东方被称为夷。女夷,即东方之女神,代表青春。《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 4.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5.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