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鹿月历*06(7)

 友缘乐书屋 2018-10-07
5月13日见证石头阵,完成找寻之旅

心情日记


                                                                          -------寻找石门阵



寻找龙泉“石门阵”,一路风景撩人。
车出城关,驴友们热烈地议论着登锣钹顶的感受,突然刺耳的刹车声响起,驴友们纷纷把目光转向车前方,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位交警,比划着僵硬的手势,让所有车辆停*在公路两旁,说是文明创城检查团车队要通过。半小时过去了,公路两端近百辆汽车排起了长龙,气势蔚为壮观,由各式各样车子构成的亮丽风景弥补了市区自然景观缺乏的遗憾。
翘首以盼的检查团车队过去了,交警同志的公务已圆满完成,便转身与协管员神聊去了,两端等待的车辆鸣着喇叭争先恐后向前涌去,险象环生,此时维持交通秩序显然已不是交警的职责了。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我们的交警就是这样一支有纪律的队伍。我们所乘的公交车小心奕奕地避让着迎面而来的车辆,许久才走上“正轨”。
9点多我们到达了一个叫“半岭”的村子,和先前到达这儿的几位驴友会合,也许是村民想了解一下我们这些不请自到的客人的来意,三三两两集在一起交头结耳,其中一位“胆子”大一点的村民大哥走到我们队伍的面前,我顺便向他打听龙泉“石门阵”的方位,他脸上一片茫然,许久反问我一句话:“‘石门阵’是什么东西”?哽得我显些岔气。这时有驴友告诉我,队员米兰已在龙安村联系上一位“向导”。背起行囊继续向着龙安进发。
龙安,曾经有过辉煌,但我对她的了解几乎为零。进入龙安村,放眼望去,一处处由三五户人家组成的居住群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用围墙围成一个独立的天地,有点像永定的土楼,这里的建筑与周边其他村落有较大的区别。顺着这些建筑一处处找过去,我们来到了一处与其他建筑浑然不同的房屋前,这里用高大的围墙隔出一个独家大院,高大的拱门上方上书“凝秀”两个斗大金字,这就是这家主人的“名号”了吧。进入大门,映入眼眶的是四周厢房窗户精美的镂空雕刻,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我们在赞叹古人精湛的手艺的同时,也为主人至今仍保护的如此完好而付出的劳动心生敬意;回首张望,只见大厅正堂两旁立柱镶嵌着木漆对联“南渡黄扉垂汗马,东来紫气擁骑牛”,无时不刻地向世人炫耀着其主人曾经的显赫与辉煌;天井左右各放着一只唐瓷大缸,显然是古时用于盛水防患火灾之用,可就是这两只看似平常的大缸,同样表达着主人的豪气与霸气。问其还在此居住的后人,才知其先祖在嘉庆年间司职“骑尉”,老屋是嘉庆13年建成的,距今近200年。
我们还想了解更多,无奈向导已敦促好几遍了,只得上路寻找“石门阵”。
向导是位花甲老人,虽然门牙没了,但依旧很精神,他说他曾是生产队副队长,也就是任副队长那几年有了经常到公社和大队(村部)开会的机会,那时才学的普通话,他现在说的普通话在农村老人中算得上佼佼者。进山途中老人先带我们去看“燕子洞”,我们匍匐钻进洞里,“呼啦啦”飞出几只巨大的蝙蝠。啊,原来这里是蝙蝠洞,只是当地人把蝙蝠叫成“燕子”吧。通过洞口进入一个高约2米,长、宽约2.5米的天然石洞里,在数码相机微弱的灯光下,依稀可见洞顶还倒挂着数只蝙蝠,看到我们并无恶意,刚才飞出去的蝙蝠也陆续飞回,从洞里堆积的蝙蝠粪便推断,此洞内蝙蝠数量不多,但肯定是老“住户”。
蝙蝠洞是天然形成的,但洞口是人为用块石彻成的,问及老人是何人的杰作,彻这么一个小出入口有何用意?老人说,解放前就是这个样子了。由此看来,是兵荒马乱时代,有人为了避难来到这儿,看到这个天然的石洞可以栖身,就用石块彻一个可容一个人匍匐进出的“门”洞,形成易守难攻之势,即使有恶人来犯也可抵挡一阵。后来迎来太平盛世了,遗弃的石洞成了蝙蝠的栖身场所。
离开“蝙蝠洞”向“石门阵”进发,竹林中还有些许竹笋,向导“不误正业”忙着采起竹笋来,脚力本就不如铁驴们的向导一下就被我们拉开距离,看到我们逐渐远去,他只得进行“遥控”指挥,在一个岔路口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等他,只见老人搂一把着剥好皮的竹笋气喘嘘嘘的赶了上来,执意要我们每人带一颗竹笋回家,刚才我们都误解了老人的一片好心了。顿时,大家都乖乖地跟在老人后面向上攀登,再不敢造次了。攀登了一段路程,老人又自个儿往另一个方向走去,大家只好目视着他。突然,老人说,就是这儿了!驴们一片茫然,这哪是“石门阵”呀?我们要找的“石门阵”是“寸草不生,风吹石动”的地方呀!老人见大家不相信,就提高声调重复了一句:就是这里了!说完自顾自坐在乱石上抽起旱烟,还自言自语地说起“典故”。没办法,我只好一马当先凑到老人跟前想用当地话和他套近乎,当我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才发现眼前一片约有500平米的乱石坡,乱石就像是从自卸车上卸下的石头,虽然杂乱但也有序。一块块乱石看上去随时有往下滑的危险,我不知从何下脚,老人仿佛看出我的心思,说到:踩上去,不会动的。我小心翼翼地踏上一块乱石,果真纹丝不动。啊!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石门阵”,不,确切地说是石头阵。就是这片包围在毛竹林中的石头阵,几百年来不长一棵树,不长一棵笋,寄生在石头上的不知名的草,根系出奇发达,纵横交错地把一块块乱石紧紧地盘缠在一起,难怪乱石踩踏上去纹丝不动。陆续赶过来的驴们无不对眼前的景象啧啧称奇。
老人为我们说起石头阵的传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永安市周边有八个斗(一斗、二斗-------皆为地名),那时没有永安县,只有上斗县。有位仙人想再扩大“八斗”地域,就想架一座桥,把上斗县和普殚山连接起来,他就从其他地方赶了一批石头来彻桥墩,赶着赶着,有一天遇到一个牧童,他就对牧童说,我要在这儿建一座大桥直通普殚山,到时龙泉这地方都要变成汪洋了。恰巧这个牧童就是龙泉人,他一听,那还了得,我得哄哄这个赶石头的人。牧童就说:你这个想法行不通,这么高的桥谁敢走呢?没人敢走的桥你架起来有什么用呢?仙人想想也对,就丢弃赶石头的鞭子掉头走了,鞭子长成现在的了竹林,这堆遗弃在这儿的乱石你看像不像废弃的桥墩基岸?
我们终于见证了石头阵,我们是首批看到石头阵的驴友。



                                                                    2006513日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