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房中的“网红”

 李叔狠生气 2018-10-07

陈凯歌有部电影叫《妖猫传》

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图中这个在舔墨寻思的人物形象是李白,很多观众被他手上那支造型独特,看起来粗短可爱的笔所吸引。导演陈凯歌很走心,他在拍摄《妖猫传》时曾专门邀请江西安徽制笔大师仿制唐代毛笔,为观众呈现古代文房中的“网红”——鸡距笔。


仅存的一支晋唐鸡距笔(在日本正藏院 )



鸡距笔是古代写经专用笔,我们常见的写经体小楷大多是用这款毛笔书写的,因为鸡距笔省力、快捷、笔头硬劲,可有效控制笔锋使用范围,能写出精细工整的楷书。


▲唐 国诠鸡距笔小楷经生体《善见律》


但如果你认为鸡距笔只能写写小楷,那就大错特错了。“天下十大行书”中有两部作品极具鸡距笔的书写特征,分别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王珣的《伯远帖》。


▲唐 颜真卿使用类鸡距笔书作《祭侄文稿》


▲晋 王珣鸡距笔书作《伯远帖》


说到鸡距笔的“忠实粉”,白居易自然排在第一位。作为一个以诗名闻世的诗人,白居易的书法被淹没在繁荣的唐代书法史中,导致现代人很少了解他的书法作品,而将他和书法关联起来更多是由于他曾经为这款“网红笔”写过一篇广告——《鸡距笔赋》。


唐 白居易手迹《白氏文集古抄残卷》


在《鸡距笔赋》中,一向语言朴实的白居易极尽辞藻来形容这款笔:


圆而直,始造意於蒙恬;利而铦,终骋能於逸少。始则创因智士,制在良工。拔毫为锋,截竹为筒。视其端若武安君之头锐,窥其管如元元氏之心空。


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


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作银钩。夫然,则董狐操可以修为良史,宣尼握可以删定《春秋》。


白居易 像


至于为何古人写字喜欢用鸡距笔?先来了解一下鸡距笔的制法——缠纸法。“缠纸法”最早最详的文献是托名东晋王羲之的《笔经》:


“採毫竟,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先用人发杪数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惟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然后安之。”


由此可知,缠纸法是用麻纸束缚笔柱(亦称笔心)根部,再取上等毛料披于其外,最后安插于杆腔。这样可使毛笔笔肚饱满,遇水不胀,吸墨量大,弹性好,韧性足。



可惜的是鸡距笔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元代赵孟頫就曾感叹: “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古法的丧失,势必会影响到毛笔制作技术某些方面的转变。现在想要回头探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书法孔见】联系到制笔老师傅,经我们共同查阅古法鸡距笔的制作资料并多次实验之后,一款工艺复杂的仿晋唐短锋鸡距笔终于能和大家见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