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零基础的书法(软笔)初学者的入门教学贴及相关资源

 晨光藏书 2020-05-22
写在前面的话:

写字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

即便现在大大小小各种尺寸的屏幕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我相信一定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看纸质的书,喜欢用笔写字。但是很多人可能都听说学习书法都要从小开始,可能这个不知道是谁提出的理论就此阻挡了一大部分爱好者追寻书法之路。事实上,无论多大年纪,只要你喜欢,现在就可以开始学,很简单,真的。

书法,说白了不过就是写字而已。当然艺术与实用还有一定区别的,关于这一点我以后会说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所谓书法确实是以写字为基础的,古人也没有所谓”书法“,更没有所谓的”书法家“,如果你穿越到晋代见到了王羲之,你可以称赞他高雅,可以叫他”右将军“,但如果你说他是”书法家“,他很可能回一句:”你才是书法家,你全家都是书法家。“

作为一个书法专业的硕士,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几乎每天除了早中晚饭,中午回宿舍休息一个多小时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画室写字,每天至少八个小时。这么说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累,但是坐在那写字的时候时间却过得很快。书法和其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一样,喜欢是一回事儿,但若真的因为喜欢想在此有所发展,也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我不是培训学校的老师,当然就更谈不上校长了;我没有买笔墨纸砚的淘宝店,不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卖东西。写这篇教程的原因是,我喜欢书法,恰好也喜欢分享。我很缺钱,也想过以后会办培训学校,会开淘宝店,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我依然是愿意继续在这分享我会的一切,分享写字时那种或是沉静或是畅快淋漓的快感。

所有的教学会在这个帖子内更新并搭建电梯,请推荐收藏。
我会更新的很慢,整理好我的思路,带给每一个愿意看我这篇教程的朋友最实际的东西。
有愿意交流的朋友可以发邮件给我w.wayne@hotmail.com

我面向的是所有零基础的初学者,我的水平并不高,欢迎批评指正,反正如果我觉得不对我也不会听。我会尽量写的通俗易懂,虽然不是说相声的,但是我也尽量写的轻松一点,学书法,说白了就是个玩儿。

别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算入不了全国展,进不了中书协,最起码还能偶尔给朋友写封信得瑟得瑟,春节写个对联什么的。自娱自乐有时候更自在。

······································································································

第一章

学书法,离不开笔墨纸。这一章从基本工具开始。

学书法,也就是写字,既然是写字就离不开写字的工具。古代说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到现如今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有笔、墨、纸就足够了。砚台现在被抬价抬得很高,而且砚台其实是发墨用的(《释名》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古人用墨块,写字作画之前需要先蘸水磨墨,自然需要砚台。现在大家都用墨汁,方便省力,砚台这种东西土豪买来放家里装饰装饰也就可以了。


至于毛笔则需要好好选一选。
毛笔的种类很多,写字常用的有羊毫(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狼毫(现今所用为黄鼠狼尾尖之毫)、紫毫(野兔项背之毫)、兼毫(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当然其他的如鸡毫、猪鬃、鼠须等笔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寻摸着试试。

羊毫笔软,至清代才开始广泛使用,适宜写篆隶。狼毫、紫毫、兼毫笔健,写小楷、行草都很好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练习小楷很费毛笔,我曾经下狠心买过40块钱一支的小楷笔,结果用了一个月尖就磨没了。作为一个苦逼学生党,当时是承担不起如此之昂贵的开销的,所以后来干脆改用10块钱一支的。

现代的毛笔并非古法制笔,其工艺与古时想必不可同日而语,往往同一款毛笔买十支二十支甚至更多,才有可能遇到一只好用的。所以初学不需要买很贵的毛笔,可以去某宝上面挑,一次买个五六支花上50块钱,比一次买一支五六十的毛笔更划算。

有一些比如“邹氏农耕笔庄”、“书换群鹅(这是借用了王羲之以书换鹅的典故)”的毛笔都很好用,可以直接在某宝上面搜索这些关键字就能够找到。


下面说墨。

三国时韦诞曾对魏明帝说:“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出自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

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来古代的书法大佬们很多都会自己制笔制墨,并且笔、墨、纸在写字的时候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用不同的毛笔,沾不同的墨,写在不同的纸上,写出来的字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大家学习书法的话建议不要用墨块,原因很简单,便宜的不好用,贵的太费钱(土豪请忽视我这句话)。市场上常见的墨比如一得阁厂、红星厂生产的都不错。不过一得阁出的墨汁普遍胶多,写字时很容易拉不动笔,我个人的感觉是红星出的墨汁写字还比较好用的。450ml的红星墨液大概20块钱左右,一瓶能用很久。但是这个墨汁不是很黑,写在一般的毛边纸或者手工毛边纸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写在熟宣(宣纸的一种,不洇水)就能够明显看出其不够黑。

宋代的苏东坡用墨就“须湛湛如小儿眼乃佳”,这就是说墨色黑亮才能显出其精神。所以除了红星墨液,还可以备一瓶“云头艳”(一得阁厂生产)200ml大概15到20元,或者红星出的“玄宗”中浓墨汁(以前的玄宗墨汁是日本进口的,但是由于版权问题,现在的玄宗墨汁都是红星厂生产的了,但是效果没问题),小瓶大概35元。


下面说纸。

敬告广大爱好者,千万别再用报纸练毛笔字,那个东西真不好用。

平时可以买一刀(即100张)毛边纸,大概15元,用来练习。还有一种更好的叫做“手工毛边纸”,其实不是纯手工的,是半手工的,写大字非常不错,很吃墨,但是不洇水,大概25左右一刀。

还可以备一点宣纸,宣纸分生宣、熟宣、生熟宣,其实生熟宣和熟宣都是在生宣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只是加工的程度不一样。初学不建议用生宣,可以少量买几张生熟宣和熟宣来感受一下。生熟宣还是洇水地,只是程度不如生宣严重,初学时不会用墨,很不好写。

熟宣完全不洇水,可以写小楷、大楷、行书等都没问题,但是写字时建议用红星墨液兑一点云头艳或者玄宗,这样墨就很黑了。

如果喜欢写小楷的朋友,可以多备一点信笺纸。信笺纸有很多种,洇水的、不洇水的,去买的时候可以在店家那用毛笔沾一点水点上面试一下,不往开洇(俗称扩散)再买,不然用着会很蛋疼。

宣纸里面,包括信笺纸当然也有粉彩和泥金等纸,这些都是不洇的,但是粉彩纸用手摸上去有点磨砂的感觉,写字的时候如果用云头艳或者普通一得阁墨汁就会感觉很涩,拉不动笔,但是用红星墨液就比较流畅。

当然还有绢纸,表面有点像绢,写起来感觉很不错;还有水纹纸、麻纸等,大家可以去逛一逛专门卖宣纸的店,每样都少买几张,自己试验一下。

切忌,不要买书画纸。所谓书画纸,其实和宣纸样子差不多,但是宣纸是手工制的,而书画纸是机器制的,又薄又脆(我说的不是饼干),其特点是非常便宜大概15到50不等就能够买一刀。而一般的宣纸大概在200元左右一刀,当然我说的是一般的,像是红星宣纸正品大概2000多一刀。粉彩、麻纸、水纹纸等价格也都差不多在200元一刀。大家去买纸的时候如果觉得整刀买很贵,又没有囤货的心思的话,完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纸买个三五张拿回去用。

宣纸买回去囤在家里是不会贬值的,尤其是红星宣纸尤为保值。但是千万别被黑心老板忽悠着买了书画纸,那个东西一点价值都没有。

关于笔、墨、纸的问题就说到这里。
很多朋友觉得写毛笔字很麻烦,要准备墨,还要准备一盆水,还要洗笔巴拉巴拉一大堆。

事实上,如果觉得麻烦可以写小楷,或者写尺牍。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很多书法作品比如在美术馆展出内的,尺幅很大,动辄就是四尺整张(138× 69cm)乃至丈二(367×144cm)的。这是由现代展厅决定的,一般展览馆层高五米以上,只有尺幅大才有足够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若将一张高30厘米的尺牍挂墙上,想要引起观众注意太难!

古代人写字多是小幅的尺牍或者手卷,他们的交流方式也多是几位朋友聚在一起拿于手中展玩,而到了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宣纸的尺幅更大,才逐渐出现大幅作品。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有一种“写毛笔字一定要写很大”的想法。

一旦确定了这种想法,好了,我们的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了。一张信笺纸的尺幅大概30×20cm以内,随便放在哪个电脑桌都能够放得开。写字那更是随手拈来么么哒。

闲话扯了不少,现在继续转入正题。除了笔墨纸,还需要一个毛毡,一个小碟子,一个笔洗,一个砚滴,一个镇纸。

毛毡铺在桌子上除了防滑还有免于将桌子弄脏的重要功效,友情提示,毛毡不要用洗衣机洗,真的会碎,至于如何清洁,事实上就我来说,从来不清洁毛毡,最多掸掸土完事儿。

小碟子随便用家里吃菜用的接碟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大,事实上如果写小楷的话,在碟子上滴上个两三滴墨汁就足够信笺纸写一篇了。

笔洗也不需要很大,除非写榜书(说白了就是大字,诸位所见一个横幅上龙飞凤舞写上一个词的那种就叫榜书,本来是指古代贴在城门口或者什么地方的告示榜文或者宫殿匾额之类,后来泛指大字)用斗笔(即大型的毛笔),小笔洗当然就不够用了。至于我们平时写字,随便找一容器接点水就够了,最不济纸杯都可以。

砚滴这种东西可能一般人不怎么用。它是一种滴壶,可以让水滴一滴一滴的流出来。墨汁暴露在空气下会逐渐蒸发水分,变得更加浓稠,这个时候要控制墨液浓度以便顺利书写,这种砚滴就方便一点一点的加水,使墨液浓度适宜,方便控制。某宝上搜“砚滴”就能找到,一般的砚滴十元之内搞定。

镇纸大家就很熟悉了,我个人建议选镇纸选窄、薄、重者为佳,不过此乃个人喜好,全看诸位习惯了。

以上是写字需准备的工具,说起来虽然很多,但其实都是一点小玩意。

以上说的是写字工具,下面说一点注意事项。

关于毛笔的保护

哪怕是十元一支的毛笔,如果使用和保养方法不对的话,也是会很费钱地,况且能遇上一支好用的毛笔不说多难吧,却也没那么容易。

大家在各类古装影视中所常见的笔架,大家喜欢自然随意买来用,但是如果想把毛笔挂在笔架上则建议一定要写完字洗好笔,等毛笔完全干透之后再挂上去。干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用手一捻,笔毫能够完全散开,没有残留墨液的程度。如果毛笔没有完全洗干净,里面还有残留墨液的话,那样笔尖朝下挂上去会使笔内存的墨液向下流,最终存在笔尖出,等笔干之后墨液凝结成块会导致笔尖非常脆,容易受到损坏。

写完字后清洗毛笔时,不要在笔洗中清洗,那样洗不干净。可以在洗脸池放水浸泡毛笔,然后用手捏住笔肚处来回揉搓(用劲要适中),将笔毫揉散,洗净残余墨液之后拿出来,将笔肚垫在废旧的宣纸或者毛边纸(就是能够吸水的纸,熟宣、粉彩、泥金等纸就免了吧)上,至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做的话,废旧宣纸能够将毛笔中残存的水及墨液吸干,能够有效的保护笔毫。笔干之后用手在笔肚上一搓笔毫就能自然散开了。

外出时如果想带上毛笔,可以买一个笔廉,方便好用。

······································································································

第二章

写了这么多依然没有写到如何去选帖、如何去临习,大家想必也都着急了,但是这些却都是不得不说的,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想必不是无意义的唠闲嗑,只要您耐心的一点一点看完,我相信会节省您以后学习中的很多时间。

下面说一下选帖的问题。

首先声明一点:
说到此处避免不了谈论碑帖之分,我所说仅代表个人观点,旨在为零基础的初学者做抛砖引玉之用,各位不同主张的大神如果想发表不同意见请文明阐述,恶语相向者恕不奉陪。

之所以作此声明是因为有关帖学与碑学之争至今未消,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看各类相关书籍文章也避免不了看到各种观点,在此并不赘述,如有需要以后会专门论述。

我还是如之前所说,所谓书法无非就是个玩,兴趣爱好才是第一的。艺术也是如此,有人喜欢写实,有人喜欢抽象,除了其中内涵、精神等等流诸于笔端的见解之外,个人好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并且是最直观的因素。

所以就书法选帖的问题,我唯一的建议就是自己多看看历代名家的作品,喜欢谁的就写谁的。

不过有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别学现代人的,至少选清朝以前的书家作为范本。

第二,最好你选的这个人能够有多一点的法帖传世,别在某幅画或者字后面看到有那么几行题跋觉得写的好就学他的,万一这位先生就这么几行字流传下来了怎么办?

第三,选好之后要一门深入,专心致志的临习你所选的帖子。现代印刷技术发达,我们能看到很多古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经典法帖,有经济能力的朋友可以多看各种经典法帖,但是临习的时候要一门深入,不要一个帖子刚临了两天就换别的。至于买字帖的技巧后面会说到。

前面只是说了选帖的总“方针”,即跟着自己的兴趣走。现在我再就一些小问题分开来说。

首先是“碑”与“帖”的问题

这个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稍显枯燥,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碑帖”之争多是牵强附会之言,所以我本身对此也不怎么感冒。下文所述其实对于书法学习之初来说并无太大关系,因为碑帖的选择我之前也说了是以自己兴趣为准,不过既然此处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有必要简略说一下,以方便初学者以后看到类似文章书籍的时候能够明白说的是什么,如果觉得枯燥可以掠过此处。

所谓“碑帖”之种种论断多与“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有关。

清代中期以降,书法论著已是浩如烟海,各种名词、说法层出不穷,要想使自己的主张被广大学子乃至文人雅士,权臣贵胄所熟知,只有标新立异一途。阮元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宣扬自己的“北碑南帖”论。

他认为古代书法自三国锺繇之后便分成了南北两派,以其中地域作为区分:晋、梁、陈等国书法为南派;魏、赵、燕、周、隋等国书法则为北派。以人物分又有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僧智永、虞世南等为南派;而如索靖、赵文深、丁道護、以及至唐代欧阳询、褚遂良等则划归北派。

南派萧散妍妙,擅长简牍;北派则是古质简朴,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自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发扬二王一脉的千余年间一直广泛流传的是南派书法,阮元认为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明清馆阁体盛行,书风不振。为了改变当时书风疲软之态,阮元欲为北派正名,提倡研究北碑。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说法确实在其后一百年左右的实践中,对书学理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给书坛造成了不小的混乱。人们开始重视秦汉篆隶以及隋唐之前的碑版,使书坛出现了一些生机;但更多的在一般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对艺术史所知甚少的人中,强行将历代碑刻法帖分派,将历代书家分派,最后还发展到将艺术史分派,更有甚者还欲将技法的工细与否也分为南北两派,这些现象却是所谓“南帖北碑”论起到了物极必反的作用。

“南派”、“北派”的滥用给很多不能达到登堂入室水准的那些功力远逊的伪书家提供了借口,他们堂而皇之的将粗狂地、毫无技法地儿戏之作也说成是北派以掩众人耳目。

阮元等人牵强附会式武断地将中国书法分为“南帖北碑”的说法是那个特定时期的一些现象走向极端的直接因素,民国书家潘伯鹰先生对此曾经明确反对和抨击道:“由于阮元限于所见的资料范围,只从字形看问题,而不从笔法上去看,所以他虽然触及书法的时代性,却未能抓住要害。这一点是我们和阮氏所不同的地方,从而也不能同意他的南北分派的论点” 。

历数千年以降,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在笔法上都有着惊人的同一性,即为中锋行笔,人们所看到的不同多是形态的变化,如篆书多圆转,但也有《秦诏版》、《诅楚文》及汉碑额等呈方折的形态;汉隶虽多严整,但出土简牍中也有轻松流便,主笔夸张,潇洒痛快如行云流水一般且孕育着后来正、行、草书的雏形;北朝碑刻多方折,如《始平公造像记》斩钉截铁,但也有很多如《石门铭》一样的圆润闲逸的碑刻。

又或者北方出土的六朝简牍、纸帛文字也与南方日常流行的书法风格一致;南朝虽有二王一脉书风流传天下,但仍不免有《爨龙颜碑》的稚拙与方俊。再细数如褚遂良早年《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较为方整,但晚年如《雁塔圣教序》又偏于妩媚清丽,若依照阮元所说,无论将他划入北派还是南派都很勉强。

况且书法界中,无论字体、形式还是时代、地域都不能成为书法风格南北分论的依据,所谓“南”、“北”又该以何处为界也是一大问题。

就阮元所属的时代而言,由于印刷术的局限性,他所见六朝以来的真迹极为有限,仅凭墨拓本妄下断言,所以不能得要领。而当代却是一个新时代,印刷技术之先进亘古未有,甚至有专业的仿真印刷技术作为后盾,配合各种相应的纸张,使得古代碑刻无论是设色还是笔法都能一清二楚的被复制出来广泛流传。当代流传的无论是碑版还是纸帛法帖都前所未有的丰富,任何一个人所能见到的都要远多于阮氏所见所闻。故潘伯鹰先生说:我们有幸纵观而得到比阮氏更加正确的认识,方知道在这无数的真迹中显现出时代尽管有先后,地域尽管有南北,但用笔却是一贯的。由此可证南北分派之说实在是强行分割的,无根据的,不必要的。

所谓碑帖是无需区分这么详细的,因为无论碑帖都是首先有着人为的精神意气的灌注,其中区别不在于载体的不同,只是碑刻有了刻手的二次加工。

所以大家在学书之初可以就自己的喜好或者遵从师友的建议选择一种范本就可以了。当然选择之后就必须得长久坚持下去,只要动笔写便以此为归依,这是所谓的“约取”。

但是在这同时还需要“博观”,“博观”即是“碑帖兼学”。有了“家法”的同时还需要多看别家和别的时代的书法。研究“别派的书法路线和我的家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以博为辅,大部分是眼睛的功夫,读碑帖要越多越好,当然高兴临摹也是可以的,却不能丢掉自己的“家法”,只能作为开拓境界之用。

“碑帖”之论就说到这,另外我建议初学者尽量选择传世的墨迹法帖为范本。如果不是非常喜欢,尽量避免临习碑版拓本和刻帖。因为碑版和和刻帖都是经过刻手二次加工的,无论刻得多么精细也不如墨迹直观,其中点画、笔法不好揣摩。

说完碑帖选择的问题,我们再说一点如何买字帖的问题。

在选择字帖时,以字帖中点画、笔法印刷清晰者为优,并且最好选择原大的字帖,临习时也原大临习。

中国书店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的字帖都比较有质量保障,可以在亚马逊或者京东之类的电商买,要比书店中卖的更便宜。吉林文史出版社以前出的字帖比较好,但是现在的比较一般了。另外还可以搜罗一下盗版二玄社的字帖,大概10到15元一本,在我对比之后觉得印刷的也着实不错。

另外字帖的纸张最好选那种不怎么反光的,太亮的纸放在桌子上看的时候会反光看不清。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们,虽然对各位的回帖没有一一回复,但是我对各位的感激之情不减半分,在此一并谢过。书法并非多么严肃的事情,汉代扬雄便有“书为心画”之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见《法言·问神卷》),书法自古也被视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手段,所以请大家放松心情,别把写字当负担,在坚持渡过最初入门这个难关与略微枯燥并且自信心不断受打击的短暂阶段之后,很快你就会发现其中乐趣的。

选好字帖之后自然就要开始着手临习了。

之前有朋友问我,学习书法是不是一定要去模仿别人?可不可以不临习古人字帖?

答案很明显,这是绝对不行的!

当然众位所见很多人其实都不临习字帖,而是就像自己平时写字一样,随心所欲的去写。我们俗称这种书法为“江湖体”或者“老干部体”,相信我,但凡一个人的字被打上这种标签,那和“俗不可耐”“无可救药”是一回事儿,这是绝对的贬义。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临习古人的字帖呢?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汉字发明之初首先是具有实用性,其后在书写的过程中才开始逐渐尝试其装饰性,比如春秋中后期出现在吴、越等地的“鸟虫篆”,其华美大气、变幻莫测的形态非常有装饰效果。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演变到大篆、小篆,后又出现隶书(因篆书书写速度非常慢,朝廷官吏为了快速记录的方便逐渐出现隶书,后隶书亦被用作朝廷官方书体),真书(楷书)、草书同由隶书演变而来。

书体之间的异同也有不同变化:“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篆书要求婉转通气,隶书应该精密,草书注重流动畅通,而章草务必简便。

书体的演变伴随着笔法的发展,所谓笔法即是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与运笔法。执笔法即现在流行的“五指执笔法”:擫、押、钩、格、抵(五指执笔法并非自古有之,而是自唐代传下来的,古代执笔法也并非只有五指执笔法,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等都可以在古代书论与绘画中找到痕迹)。运笔法即有起笔、收笔之法也有行笔之法,如起笔有藏锋、露锋、切笔,行笔需中锋行笔等(后面还会详细介绍)。

笔法是书法的核心与精髓,赵孟頫跋《兰亭序》中说:书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也。

结字即是汉字结体方法,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的布局方式。结字方法随着时代不同是不一样的,但是用笔的方法自古至今都一样。

这便是传承,自古传承下来的书法的精髓,尽管各代书法意趣不同,风格都有变化,如:商周尚象,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朝尚法,宋朝尚意,元明尚态,清朝尚朴。但是通过这种传承,我们能够从众多书法家中分辨出这种传承有序的脉络:

蔡邕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之徐浩、徐浩传颜真卿等等...

这些大书法家没有一人的书风是相似的,但笔法却是一脉相承,只是基本技法学到手后,每个人掺入自己的审美因素,因此必然会印上其个人自己独特的书风烙印。

书法的内涵也在于此,如若不在乎这些传承,那便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出自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看似随意,尤其是外行看草书几乎“满纸云烟”,什么都不认识,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草书的法度非常森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买一本于右任编写的《标准草书》,里面有常用汉字的“草法”,背下来之后就能看得懂草书了。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坚持不懈的临帖,后面我会讲临帖的方法。书画都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东西,大家如果想学书法,急于求成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在我读研第一天,我的导师就说,学书法有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珍爱生命,一定要活得长,活的时间越长越好,等你到九十岁也就成书法大家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多是大器晚成的。

前几天去外地,没有电脑一直没有更新,在此对大家说声抱歉。感谢各位朋友对本帖的关注。我有时候事情多会更新的有点慢,但是相信我,这并不会减缓大家学习的进程,如果此时此刻已经有看了帖子的朋友们下定决心学习书法了,已经准备好各种工具即字帖的,请现在开始就临习吧,不要觉得我还没讲到临习方法,自己不会,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写。相信我,即便看了我讲的临习方法也不会比此刻写的好,该手抖还是会手抖,该控制不住还是控制不住,该写的难看还是写得难看。但是这都是正常的,最初的这一段时间就是在联系控制毛笔,只要坚持下去,大概两周左右一般就又会有明显的进步,那个时候才涉及到如何临帖的问题。

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