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膏、酱油、牛奶品种繁多,到底哪种好?九张表格告诉你真相!

 茂林之家 2018-10-07


牙膏、油、盐、酱、醋等

常买常用的东西

花样儿越来越多

真是越来越难选!


别发愁

今天我们就拨开迷雾见真相

该选哪种

答案一目了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ID:jksb2013),原文首发于2018年10月4日,标题为《牙膏、酱油、牛奶,到底哪种好?九张表格告诉你九种真相!》,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牙膏 · 真相



牙膏名称真相原因
1含氟牙膏6岁以下不能用6岁以下换牙关键时期,刷牙不熟练,易导致体内氟摄入量增加,从而发生氟牙症。
2抗菌消炎型牙膏长期用小心菌群紊乱味道往往不理想,长期使用可能有使口腔内菌群相互制约关系紊乱的副作用,可酌情选用。
3抗过敏牙膏不宜超过1个月长期使用必定会对某种细菌产生抑制作用,相对地其他细菌有可能会大量孳长。
4美白牙膏不是一刷就闪亮因喝咖啡、喝茶、吸烟而牙齿变黄的情况,美白牙膏有效。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牙齿变黄,美白牙膏就束手无策了。
5含钙牙膏对成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成年人牙齿中钙更新很慢,通过牙膏和含钙食品为牙齿补充钙质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木糖醇牙膏不是防龋齿,而是不会引起龋齿木糖醇类的糖,不产酸不发酵,不会引起口腔细菌的增长。
7中草药牙膏大量才见效以添加金银花的牙膏为例,号称可以清热去火。上火时如果喝金银花茶,要喝一大碗,而刷牙一次就用那么一丁点牙膏,里面能有多少金银花?
8维生素牙膏吸收微乎其微

刷牙的两三分钟内,维生素通过口腔黏膜能被人体吸收多少?况且还是黄豆粒大小的一块牙膏。想补维生素不如多吃点水果蔬菜。


2
酱油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海鲜酱油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大部分海鲜酱油中都没有所谓的海鲜成分,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些食品添加剂。
2儿童酱油纯粹是广告噱头小朋友3岁之前应该清淡饮食,酱油、盐都应尽量少吃,“儿童酱油”纯粹是广告噱头,对孩子健康有害无益。
3菌菇酱油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一些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等,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3
醋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香醋去腥提鲜香醋以粮食为主要原料,有去腥、提鲜、抑菌的作用。主要用于凉拌菜和蘸汁吃海鲜。
2陈醋味道重、颜色深陈醋颜色呈浓褐色、醋味醇厚,常用于需要突出酸味而颜色较深的菜肴中。比如酸辣汤、醋烧排骨等。
3米醋甜味儿是大米酿造的,除有特殊清香外,发酵中产生的糖使米醋有淡甜味,适合和白糖、白醋等调成甜酸盐水制作泡菜,如酸辣黄瓜等。
4水果醋口感好
如苹果醋、葡萄醋、梨醋等,多以部分水果为原料酿造而成,一般口感很好。


4
牛奶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早餐奶营养不及纯牛奶一般由鲜牛奶、白砂糖、麦芽粉、果蔬纤维等制成,因加了糖及麦片等,味道香甜。但同时也把牛奶稀释了,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
2高钙奶意义不大

牛奶和酸奶本身含钙丰富,高钙奶的钙含量并没有高出多少,意义也不大。另外,高钙牛奶中添加的这些钙很多都是碳酸钙、乳钙等,人体吸收利用率有限。

3儿童奶糖分略高

会加入糖或者蜂蜜等,口感更好,但会增加孩子摄入的能量,增加长胖的风险。添加的营养成分,比如鱼油、益生元等含量很少。

4核桃奶香精调味
从配料表上可以看出,添加量往往十分有限。浓浓的核桃和红枣味往往是香精的功劳。
5乳饮料不是牛奶,是饮料配料表第一位不是牛乳,而是水!包装上也会有“乳饮料”字样,以水为基础,加入牛奶或乳制品,以及糖和/或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的饮料。
6纯牛奶真牛奶配料表里就一味:鲜牛奶。


5
盐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低钠盐防高血压首选,但有人不能吃

钠离子摄入过高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而低钠盐可减少1/3左右的钠离子,所以是防治高血压首选。但肾脏病人尤其是尿毒症患者或高钾血症不宜。

2加碘盐有些人没必要吃

高水碘地区停供加碘盐,其他地区应继续吃加碘盐,否则碘缺乏风险很高。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可否吃加碘盐需遵医嘱。

3营养盐不会带来更多营养

盐的需要量在整个膳食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其中所添加的这些营养素就更少了。

4海盐来源不同,营养无区别

湖盐、岩盐、海盐最大的区别是盐的来源不同,它们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含量通常在90%以上,三者营养几乎无区别。


6
油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适合炖煮菜耐热性差,不适合煎炸,以炖煮为主
2花生油、米糠油适合一般炒菜

耐热性较好,基本可用于任何烹调方法

3橄榄油、芝麻油、亚麻籽油适合凉拌

可以用来炒菜,但它们特有的香味在凉拌时更美味。

4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少吃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少吃


7
饼干·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高钙饼干补钙不靠谱不但钙含量相对同类产品并不算高,而且钙吸收效果还不如天然食品。
2全麦饼干陷阱多

主料仍然是小麦粉(可查看配料表),只是添加了少量全麦粒而已,不是真正的全谷物食品。

3苏打饼干养胃没那么神

苏打饼干中和胃酸的作用和普通馒头面包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烤过的馒头片和面包片。而且,酥脆的苏打饼干油脂含量可是相当可观!

4粗粮饼干没多少粗粮
虽然叫粗粮饼干,但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小麦粉与植物油,与一般饼干没有多大差别。


8
水 ·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直饮水过滤过程中容易被污染

直饮水设备过滤掉水中的重金属、大部分有机污染,微量元素也会被过滤掉。前置过滤器,如不及时更换,易二次污染。

2纯净水干净,但不建议长期喝

离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几乎不含矿物质,用它来烧水不会形成水垢,但长期饮用可能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

3天然矿泉水营养成分多,但有些人不宜

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过量饮用会增加肾脏和膀胱的负担。有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及伴有浮肿的病人不宜长期喝

4蒸馏水没有矿物质,有风险
蒸馏过程中,将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去除,但可能浓缩氰化物和挥发酚,有可能存在风险。
5白开水最安全清洁无菌,煮沸后,水质和水硬度得到改善,保存适量矿物质,是最健康饮品。


9
挂面· 真相



名称真相原因
1
绿豆挂面别选带“精”的只要加上“精”字,磨成的粉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有的配料表里甚至没有绿豆的影子。
2鸡蛋挂面里面加的是蛋黄粉

用鲜鸡蛋制作挂面,过程要求严格,稍有不慎易产生异味、造成变质。所以,添加蛋黄粉成了大多挂面生产厂家的首选,损失了部分营养。

3蔬菜挂面仅保留了蔬菜味道

不管是哪种蔬菜,经过打汁、和面、干燥等制作挂面的过程,维生素类营养素几乎损失殆尽,保留下来的大多只是蔬菜的味道和极少的营养物质!



拓展阅读:


这12种东西,关系再好也不借!因为借给别人,你丢了健康!


共用、分享东西,被视为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现。


不过,生活中有些东西还是少分享的好,毕竟关乎着我们的健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ID:jksb2013),原文首发于2017年12月12日,原标题为《这12种东西,关系再好也不借!因为借给别人,你丢了健康!》,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帽子和梳子




家人或者朋友都很健康,也许共用梳子和帽子不会有事,但如果家中某人患有头癣,其用过的梳子和帽子让健康的人接着使用,就有可能将头癣传染给健康的人,造成真菌传染


此外,帽子和梳子都会直接接触我们的头部,头会接触枕头、床单以等地方,会沾染螨虫,也会一起交换了。


不过,还好现在头虱很少了,不然……


指甲刀




家里共用指甲剪其实很普遍,但建议每个人有自己的指甲剪。如果剪指甲时不慎弄破皮肤,共用指甲刀就可能感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如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而且,共用未消毒的指甲刀、锉刀等,容易发生真菌感染,患上手癣、灰指甲等疾病。出去做美甲的时候,也应该询问对方公共用品是否消毒。


3

牙膏




有些家庭全家共用一支牙膏,殊不知,很多口腔疾病会因此交叉传染。比如,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时,感冒病毒、口腔细菌很容易残留在牙刷毛缝中,在牙膏口与牙刷相互摩擦下传染给其他人。


而且,每个人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口腔状况,有针对性的选牙膏。比如,患有牙周炎或牙龈炎的人,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牙膏或含抗炎成分的牙膏;如果有龋齿,可选购一些含氟牙膏;牙过敏可用下脱敏牙膏。


4

拖鞋




脚气也可以通过拖鞋传染。由于拖鞋与脚直接接触,患有脚癣的人在穿了拖鞋后,真菌很可能会留在拖鞋上面,其他健康的人在穿了这双拖鞋后,足部很容易感染上真菌


5

耳机




耳机,尤其是入耳式的,用久了会有很多灰尘和耳屎,还有你耳朵里的细菌。互相借耳机就可能把别人的细菌带进自己的耳朵里,可能造成耳内感染甚至其他疾病。


所以不但不要和别人共用耳机,还要经常给耳机消毒,每周至少一次。要擦掉粘在耳机上面的污垢、残余耳屎,并用棉花棒蘸点消毒酒精擦拭耳机,但不要损坏耳机的内部线路。


6

化妆品




虽然唇膏、睫毛膏之类化妆品大多都含有防腐剂,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共享较为安全,但也不排除使用者有红眼病、流感、结膜炎、肝炎、痢疾等疾病传染病,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传染。


商场里的试用装,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可能带来疾病。因此建议试用化妆品时可以先用纸巾蘸酒精清洁试用装表面,在试用唇膏、眼影类化妆品时,可以使用一次性棉签,而不要用公共化妆刷。


7

剃须刀




剃须刀极易划破皮肤,会有肉眼看不到的小创口,沾染上血液,共用很容易传播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因此,凡容易见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后要注意消毒。


8

耳钉




女生们之间喜欢互换耳环等饰品佩戴,如果在耳洞干燥的情况下一般没事。但如果耳洞出现破损,就易通过血液传播各种病毒。建议耳环取下后要进行清洗消毒。


9

筷子




筷子其实一般不会共用,不过很多人会给别人夹菜,表示热情。其实“病从口入”少不了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触筷子,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互相夹菜,容易产生细菌的交叉感染。比如,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这也可能就是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80%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所以,建议聚餐时最好用公筷。


10

毛巾




用久了的毛巾会沾染上人体分泌物,其中不乏有许多致病性微生物,且容易产生黏腻感。家庭成员共同使用一条毛巾,或者洗脸、洗澡等用同一条毛巾,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用毛巾要做到一人一条不共用,不同部位分开用,勤换勤洗勤消毒。


11

牙刷




我们的口腔有很多的细菌,共用牙刷会令刷毛沾染的病菌经由口腔感染,尤其当使用者牙龈或口腔有伤时,刷毛易沾染血液,加大了传染的危险性。


12

老花镜




有的老人会选择和老伴共用一副老花眼镜。但其实老花镜片应依照各人的不同视力分别配戴,随便带别人的老花镜很可能不符合自己眼睛的具体情况,戴后不但视物不能持久清晰,而且会增加视力疲劳,甚至会促发某些眼病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