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子看人的学问

 黄昌易 2018-10-08

夫子看人的学问

VX公众号:我的人生思考


今天我来分享看人的学问,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的。

中午在打坐的时候,一心想着要什么都不想,意念只关注着呼吸,各种杂念如千军万马从各个方面向我的意念攻击,我轮番败阵,不知不觉便快半个小时。突然感觉,昨天记录下来的孔子看人的学问有必要当做日记记录下来,以便来日查阅。

然后结合去年我深思过的一篇:用人的学问。一起,作文本次的有感。

讲实话哦,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都读过书,都看的同样的东西,但是思想境界和个人成就如此之大?我听过最好的回答,就是命+运+自我奋斗的邂逅。当然的确如此,但是我在看完之后,也有一个感悟:就是理解不深!

我们人,其实24个小时,几乎大脑就没有停止过思考,都在想东西,无论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无非都在耗费精血去想!

一个人用智慧容易,不用才难!

一个人想不想东西,做到真正的虚无,才是最难。

今天中午我和一朋友吃饭,便说到:不要再连吃午饭的时候都像一位智者在思考东西,小心咬到舌头!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放空,是‘无’啊。我是能隐约体会到老子的快乐,真是人生一辈子的学问。

世间人如果都换成一缕烟,试看天下间,那一缕烟无时无刻不是各种颜色在变换,能找到一缕纯净的青烟,何尝困难?

所以孔子有句话说:智可及愚不可及啊。

人生有味还真是清欢,为什么有味道呢?总是清欢便是索然无味了。就是那句:有也为之利,无也为之用。

‘无’是‘有用’的。糊涂难,糊涂难,糊涂难得啊!

我曾经便是,早晨醒来在思考,吃饭在思考,上厕所在思考,洗澡在思考,睡觉还在思考,以至于在梦中也在忧虑,和现实一样。但是结果却不是我想要的,很多时候都是徒增烦恼。

为什么呢?

就是想多了嘛!

试看好多人,外表那是光鲜亮丽,看起来那是自信慢慢,但是那些思虑啊,能折磨的他想哭都没有眼泪。

当然,那些没有思想的除外,当然这也是一种人,而且还大有人在。多说挣扎的人都是内心不平的有志向的人,但是还有没有志向的人,他们每天只想享受,在那个特定的时期。

夫子看人的学问




说这么多,为了引出这句话: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果把这句话头给去掉,作为一个人的修身法则,那就是: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人们只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实在是不能真正的理解。

何为真正的理解呢?

把他翻译出来,并说明重要性,举例子就行了吗?

估计凡是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凡事要小心,要像走在雪地上一样脚都不敢才踏实,要像走在悬崖边上一样,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然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小心,慎言慎行,你看古代的谁谁,就是因为这样而丧命。进公司,老板或者上司也会告诉你不该说的别说不该做的别做,然后等着你犯错误,因为就知道你会犯错误,等等。

但是结果呢?

据我听说和看到以及感悟到,十之八九是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仍旧犯错。

试看我们多数的不如意,哪一次不是我们事后才恍然大悟呢?才说,唉!凡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夫子看人的学问


所以我便记下了一个笔记:听者易,事者易,思者难!

听到这句话,看到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去做一件事,也很容易理解;但是,真正难的是,在你思考的时候,真的能够身临其境体会!才有用,不然等到真的身临其境,那就是一片浆糊,凭借经验本能路径去做,很容易就完了,但是却不上心,不内化。

更何况,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前人毕生的经验,在看到那些文字的当下,又有多少机会都能一一用实践来让你加深印象呢?

用一一实践来加深印象,连猴子都可以成专家!何况人呢?

就像谁不知道这句话呢?可是为什么一做事,就措手不及呢?

我深有体会,一做事,一动脑筋,瞬间感觉之前读过那么多的书,全然没有一点思绪,不知道从何抓起,满脑袋的空气,想用它他不来,不想用它时候,却思绪万千!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对我而言,就是靠虚拟的梦。

我也想到:梦,是一个人平时思念的结果,是理想化的东西,人就因为太理想化,想得太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才处处碰壁的。

但是,有些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里就不解释了,因为我之前记录过几篇专门分析梦的日记。

夫子看人的学问

VX公众号:我的人生思考




看人的学问


我是这样记录的:

孔子认为人之过,各与其党。孔子说方类聚物群分生吉凶。仔细多看几次这些反面教材,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孔子不怨恨他们,也不讽刺他们,更把他们当做老师。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恭无礼则劳,慎无礼则葸,勇无礼则乱,直无礼则绞。

孔子认为有四种人的禀赋,但不一定是四种人,因为多数人同时会有这四中表现:恭、慎、勇、直。为什么是这四个?因为恭是说外在的表象,貌相,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貌多心少为恭,心多貌少为敬(所以恭敬才算君子,执一则偏);而慎是心理作用。勇是内在的心理,直是外在的行为。勇者多直,恭者多慎。所以孔子看人是不单一来看的,而是由内而外,有志和行来衡量的。但是这一切,有一个标准,不能太过,单看它的内在或但看他的外在都不准确。如果是看人的学问,那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制中’。有人口无遮拦,妄言,如果不能制中,没有收敛,就会得罪人(所以孔子的救治之法是:讷言敏行,就是在说话和行为上有节制,要考虑清楚,形成一种自然反应。);有人脾气大,天不怕地不怕,妄动,此人十分容易只顾自己的感受而弄出乱子,对几方都不好;慎,是个好东西,但是分两种人,一种是天生的敏感,一种是学习了文化之后的敏感。第一种人不怎么危险,但多劳苦命。第二种雄心勃勃,但是做学问学坏了,不仅慎,更是虚伪,就像用绳子把人慢慢窒息一样!内心十分敏感,以至于说一句话都要铺垫半天,这样的人在他手下做事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不安;而对于恭呢?勇者,直者都有这一方面,这是当今社会强加的,没办法。但是尤其对于慎者,极其恭!但是此恭多虚伪,样貌和声音都会表现出来一种复杂多变之状。

苏东坡在《养士论》中讲到:天下有四种人:智、辨、勇、力者,尽天下之英杰。此四者又最危险,如果不能因俗设法归于一各得其所,则十分危险。

司马光《资治通鉴》首篇便是礼之重要性:礼,纪纲也,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其中司马光提出了看人之法:即才与德。才,聪察强毅。德,正直中和。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宁用君子不用小人。

而才生胜德,就是虚伪,狡诈,谋略。所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恭无礼,愚人劳己,小人使人!

夫子看人的学问


知道了以上的道理,还是不行的。它只能作为我们动动笔杆子写写文章的狂傲罢了,作为日后要成为一名实干家的人,真要在事上练,那还远着呢。

看起来就是思想写成文字,文字付诸实践那么近,其实这距离,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游到岸,当然,还有多少人连游泳都不会呢!

所以,有的人道理他都懂,就是写不出来;而有的人能写出来,就是说不出来;有的人能说出来,就是做不好;

很遗憾,我仅仅到了第二层次,还差得远呢。这期间,就需要反反复复的身临其境的在事上练。所以有些人没怎么上过学,没多少学问,却仍旧能过好一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要改变,怎么做呢?

上文我讲的是通过梦,对,这是属阴性的。还应该留心一个阳性的东西,才能进步。

所以,引出了我去年有一次用8个小时深思后得出的结论:本该有的样子。

有灵感,我会单独解释这六个字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去练习。

如果孔子讲的‘知命为君子’对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每一件事上去重视,当做练手,也是对的。

我认为,在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境况,都是‘命’的安排,而如何去做,用不用心去做,用什么心态、方式等等去做,做之前和做之后的反应等等,就是‘运’,完全靠你自己。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不知道之前做的啥,有什么收获;有些人做过各种事,却仍旧摸不着北;有些人履做履败,仍执迷不悟。

究其根源,就是:你每天都吃饭,却不知道吃的什么,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该怎么吃。

因为我们把饭当成习惯了,认为没有什么需要重视研究的价值,所以,只要到了饭点,饭来了,我张口进去,厕所出来就是。

真是空留这饭,在身体走一遭啊!

这样是不行的。

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这是最廉价的了,也是最触手可及,完全由你指导的事情了。

这有多重要,他就像我们日常的吃饭喝水运动。如果你重视他们,你就会长寿,反之则夭。

夫子看人的学问





看人的方法呢?

孔夫子能够对每位弟子的性格以及适合的职业做一个评论,我们普通人是做不到的。但是,发乎其上,得乎其中,可以效仿,学习。

第一,看历史,真正的事实,小说不行:

比如历史上一些鲜明的性格,可以学习一下五行的知识,国外九型人格的知识,比如吴起,就是鲜明的乃才胜德者;勇者;勇、无礼者;比如恃才傲物的祢衡,就是鲜明的直而无礼者;比如朱元璋,就是鲜明的慎而无礼者,等等。当然历史能记载的多说都是大人物,但是从看人方面,基础都是一样的,成事与成就,也是因为基础这一方面加上其他方面演化来的。

第二,从身边的人分析:

只要是我么能够接触并认识的,1一定要相信它,这就是‘命’给你的福利,如果你因为某人太好而狂喜,因为某人奸诈而愤怒等等。没有包容之心,接纳之心,不能站在另一个境界看待分析当下,那么,‘运’,这个福利就被你白白丧失了。可惜了!

土有常产,俗有旧风,人都是可以归类并大体认知的,只要重视每一次经历,无论好坏喜忧,你就只当做一次考验,事后站在上天的角度来看待分析,涨涨记性,动动脑子,便可以了。

所以,看人,绝不是那些算命的东西,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

用眼睛看吗?用心灵看吗?当然要,但是肯定都会不尽人意。

用什么看呢?

用他自己看他自己!理论上说,你会发现,人人都一样其实。

好多人发现不了自己的潜力,认为自己无能,这是他自己被自卑蒙蔽的原因。我们应该用自己看他人为主,用他人看他人为辅。

怎样能以物观物,像老子说的: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就需要自身的领悟了。

我认为老子提出了,孔子做到了!

就像好多人,为人子女的时候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真谛,等到自己真的做了父母,为自己的儿女操心时,才恍然大悟,岂不晚矣?

这里提到了一个‘为’子,天下事,哪有不为的呢?为几、为人、为家、为国、为政等等,为什么老子还要强调无为呢?一定有大道理。日后‘命’安排时,我就记录下来。

夫子看人的学问

VX公众号:我的人生思考




这就是财富啊,大道就在眼前,大道甚夷,为什么人独好径呢?

我想这也很正常。谁不想速成呢?这是天性啊!但是自然规律却于此相悖啊!我也替人感到不公平,但是又有何用?除了遵从,还能怎么办呢?遵从难道就一定痛苦吗》那岂不是中了‘命’的魔咒,上了他们的当了?他们就想看我们的笑话,我们却就要让他们看我们的笑话。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科学家在研究灵长类等动物行为时,那种以高智商来看低智商物种的行为,难道不就和‘命’在看我们的行为一样吗?谁知道‘命’这个东西是不是也在那我们当做试验品呢?

‘命’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我认为是一种比我们更高级而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的物种,正在研究我们。

我们看到一只猴子在为了如何到达河的对面摘葡萄哈哈大笑,不正向‘命’看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情一样吗?

人,有什么感到自豪的呢?

夜郎自大,向来都不是好事情。

所以对于人生学习,不应该那样;

但是对于其他,却应该那样。

也要辩证的看。

以上是我最近有感的一些想法和解决的方法。我也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是‘命’的安排,他负责大方向,‘运’在我手里,我负责掌舵,负责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