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方远图书馆 2018-10-08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枯木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只要是中国人,生活当中就离不开诗词,诗词文化已经深深地浸入到我们的骨髓当中,和我们水乳交融,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无论黄口孺子,抑或是耄耋老人,张口就来,脱口而出,是国人传统文化素养的必备基础。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传统文化文化里面,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贯穿了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各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最强音,也成为后人难以攀越的艺术高峰。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中国诗词艺术文化的发展,从先秦诗歌的浪漫瑰丽、晦涩难懂;到汉乐府古风的言语朴素、抒情讽咏,风格形式多样,格律自由;再到盛唐时期形式布局固定,音韵格律严谨,词语平仄相对,对字词语句精于雕琢、刻意求工,极尽推敲,意境内涵含蓄凝练,韵律优美,字字珠玑,以至于“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致追求,再加上唐朝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物质富庶,文化繁荣,群星灿烂,瀚若星河,因此唐诗就成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成了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动力的丰碑。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紧随唐诗之后,宋人无法突破唐人的艺术成就,固有的韵律和格调以及风格都被才华横溢的诗歌先辈们摹写完尽,再加上宋朝偏安一隅,整体文化格局的束缚和宋儒理学影响,灵感的缺乏和浪漫精神的消失,因此不得不独辟蹊径,不再在唐诗上耗费脑筋,转而专攻“长短句”,运用技巧,扩大篇幅,便于堆砌辞藻,跌宕摇曳,用细腻深刻的描画、感情真挚的描述,辅助于曲谱词牌,从而创作出一种新的新式“宋词”,虽然比起唐诗缺少雕琢,然而意境和韵味更加优美,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发展,于是成就了中华诗歌文化的另一个丰碑。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同样道理,到了元代,一则难以逾越宋词的成就,再则少数民族的统治,使得很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上进无门,只得混迹于勾栏瓦舍之间,生活的困窘和民间艺术的发展,文人们把古代的宫调和宋词中的小令捡起来,经过艺术加工,于是成为雅俗共赏的“元曲”,诗词文化从而进入到广大百姓之中。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明清时代,文字狱此起彼伏,文人们被杀的魂飞魄散,不少人噤若寒蝉,不敢对时局发表看法,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因此很多人转向历史考据和训诂研究,这样既可以继承文化遗产,又可以逃避到是非之外;再加上这两个朝代,文化虽然肃杀秋风,然而经济却迅速发展,印刷术的广泛推广和整体底层文化的提高,为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文人们不再拘泥于诗词雕琢,讥讽咏叹,转而创作小说演义,因此诞生了多部举世闻名的经典名著,小说的繁荣从此经久不衰。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到了近现代,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涌入,文学形式更为广泛,文学体裁多式多样,文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学形式和现实紧密结合,另外还诞生了其他多种文艺形式,比如话剧、电影、电视、视频等,所有文艺的基础语言变得越来越通俗化和口语化,更加贴近生活,也算对当今时代做出了贡献。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通俗化的语言虽然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创作者的初衷,传播更加容易快速,然而从艺术角度、语言凝练以及韵律意境来讲,似乎失去了优美,缺失了灵魂,诗词的绚丽奇诡,意蕴深长,字字玑珠,朗朗上口,已经逐渐衰微,成为一座遥远的艺术高峰,可望而不可及,从这方面来讲,称之为诗词文化的衰落甚至传统文化的衰败并未为言过其辞。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诗词创作虽然衰落,然而诗词基础在民间极为雄厚,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唐宋高峰,可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诗词爱好者回归古典文化,欣赏韵律之美,体验凝练之味,纷纷尝试创作诗词,排解心中丘壑,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也许会涌现出一批优才华横溢的诗词作者和优秀作品。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然而,当前有两种误区,一种就是一些钻牛角尖的“书呆子”,拘泥于讲究韵脚格律,过分泥古,固步自封。每作一首诗或者品评一首作品,都会翻开一些诗词格律典籍,按图索骥,字字对照,句句看韵,更有甚者,用电脑审核,一旦不合韵律格调,就认为不是好诗词,岂不谬乎?!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其实,这类泥古之人,阅其作品,观其学识,大多是不学无术,或者半路出家;不求甚解,自吹自夸;摇头晃脑,冒充专家,称其为“书呆子”或者“腐儒”都是对知识分子的贬低。要知道,纵观古代经典诗词,最主要的并不是平仄合韵,而是其意境和思想,许多传颂千古的著名诗词,用僵硬死板的格律韵脚去核对,也许还并不符合,难道就不是优美诗词?难道就能否定其瑰丽的艺术渲染力?况且诗词格律都是后人研究的总结,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几千年来语言声调的变化,自然不能古今统一。如果片面的按照格律书籍去作诗,那只会是闭门造车,戴枷起舞,丝毫没有美感和意境思想,那还不如用电脑去堆积诗词。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拘泥古板是一种误区,另一种情形更加可笑,那就是打油诗横行,完全是小孩子学做诗,只需要字数符合律诗或者绝句就称之为古诗,如果不是就称之为现代诗,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内容空白,口语连连,词语堆砌,庸俗不堪,这种情形更加害人不浅。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这种误区起源于过去现代自由体诗的兴起,过去曾经涌现了一大批现代诗的优秀作者以及作品,然而这些人都是经过深厚的古典诗词的熏陶,有很雄厚的文学底蕴和广泛的知识面,因此创作出来现代诗,形式自由,然而精神不散,韵律自然。然而这些人给他人的误解就是,现代诗就是随意自由,歇斯底里,只要加几个标点符号就是诗,因此很多人为此病入膏肓,陷入疯魔,粗俗不堪的口语被宣传成诗词,打油体的涂鸦被奉为名人,竟然到处获奖,有的甚至是知名奖项,获奖之人恬不知耻,遍地演讲,不能不令人不齿。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以上两种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当前影响诗词文化复兴的两个拦路虎,第一种以不少诗词平台的审核者和主编者为主,某知名论坛的某版主就是例子,虽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也限制了很多诗词爱好者的学习进步,只不过人已作古,英年弃世,在此不再多言。第二种以知名人士和某团体领导居多,大多招摇撞骗,不学无术,接受访谈大言不惭,无人问津的作品竟然频繁出版,某年的知名诗词奖项竟然授予水平低劣的打油诗作者,实在令人汗颜。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诗词文化的复兴,并不是一个口号,也许永远达不到唐宋高度,也许很难出现经典作品,但是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诗词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诗词可以排解忧愁,诗词可以宣泄心忧,诗词可以令人心旷神怡,诗词可以让人心花怒放,诗词可以瑰丽奇幻,诗词可以纵情浪漫,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心灵的结晶,我们岂能不继承,我们岂能不复兴?!


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和误区之陋见


2018/10/7榆木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