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天凉|寒露入暮愁衣单

 恶猪王520 2018-10-08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阳历10月7日~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

北方是深秋景象,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白露、寒露和霜降,都是属于秋季的节气。

这三个节气以水、露、霜的三种形态为标志,让一个秋季特别是深秋季节,吟唱出诗的韵律,又如水墨画一样,可触可摸。 


什么是“露”?清晨在草叶上看到的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水珠,就是露。


“露”字,上面一个“雨”字头,下面一个道路的“路”。

寒露时节,早晚的气温更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凝结在花草树木中。 


古时候,人们认为露水是从别的星球上掉下来的宝水,许多民间医生及养生人士都注意收集露水,用它来医治百病。

古人还讲究用采集的露水泡茶,清洌甘甜。


在民间,还有“露生貂蝉”一说,相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由露水变成的。 


寒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候”是时间概念,每候为5天。首先是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其次是雀鸟不见了,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蛤蜊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寒露将要谢幕时,漫山遍野的菊花凌寒怒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

                 

那么,寒露节气该如何养生呢?

1.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

《素问》中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说法,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2.预防“凉燥”


这个季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许多人会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因此,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食物。

3.补充水分


所谓“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既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又能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同时,室内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时刻注意补充水分。

 

4.足部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

脚离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

寒露之后,足部保暖格外重要,睡前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既能驱除寒冷,又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此外,这个节气温度变化大,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衣喔~

小书在此祝福所有的读者们寒露节气温暖健康!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