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在哪里教汉字丨“汉字教学”系列推送1

 pxiang818 2018-10-08

汉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教师提倡,对汉字的处理只做到汉字认读和电脑打字输入的教学层面,逐渐摒弃书写教学。甚至一些老师坚持认为:直接认读拼音即可,汉字教学可有可无。

形成以上观点的原因,大多为“汉字难学”“汉字难教”这两个。且不去讨论“汉字是否真的很难”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想讨论,请先看这篇,不可否认的是,汉字在汉语教学中是绕不开的。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讲,若想学好汉语,汉字是必修课。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思想上轻视“敌人”,但行动上要重视“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本期推送起,“梧桐汉语”将为老师们推送一系列有关汉字教学的文章,内容包括:

1.    在目的语和非目的语环境下教汉字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教师、学生、教材)。

2.    在目的语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字教学建议。

3.    汉字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概述(一)展示与解释。

4.    汉字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概述(二)练习。

5.    我们有一些好工具帮你HOLD住汉字课。


本期,我们来谈谈在目的语非目的语这两种环境下,汉字教学分别面临着什么。

(厘清思路,分析“敌人”,而后逐个攻破。) 


以下文字节选自《国际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方法与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一、地位差距大


作为汉语的表征符号,汉字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汉字在结构、表音、表意方面的特殊性,其难认、难写、难学的特征让许多汉语学习者望而却步。特别是在非汉字文化圈,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往往被认为是汉语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在澳大利亚,汉语、日语和韩语这些汉字类的语言被明确列入需要学习时间最长的语言行列(Bianco&Liu, 2007)。另一方面,对于汉语教师而言,“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吕必松,1996)。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汉字还是教授汉字,都是存在困难的。这些困难造成的结果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万业馨,2004)。在目的语环境与非目的语环境下,汉字教学的内容、方式也存在种种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研究者不断对汉字教学进行细化和分解,以促进汉字教学的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


 在目的语环境下,汉字教学的地位是较稳固的——


在理论界,吕必松先生(1996)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人们学习一种语言的文字,就是要掌握这种文字的形式结构以及这种形式结构所代表的发音和意思。


在教学大纲制定上,国家汉办出台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一级到五级不仅在“语言知识”上对字词认读、书写有明确的目标描述,而且在分项语言技能上又进行了“读”“写”目标的详细描述。


在教学实践中,国内以高校为主体的对外汉语界基本遵循着“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同时强调的原则,只是针对学生情况在不同阶段对这四种语言技能的强调水平不完全一致。


在汉字的运用考查方面,也就是考试中,对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要求也是十分明确的。新HSK考试从3级考试起,卷面上只有汉字,且对书写有明确的考察内容。


总的来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国内基本一致的理念就是:汉字要教要学,且要教好、学好,要会认读会书写。这不仅为了满足汉语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下生活、工作的需要,也为其进一步提升语言水平打下一定基础。当然,国内对汉字教学地位的肯定并不意味着汉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达到了完美的水平。总的来说,对外汉语中汉字教学的模式、方法也都是建立在传统母语汉字教学基础上的,并未突出对外汉语教学区别于母语教学的特点,相对于其他技能教学仍然滞后(万业馨,2009)。


 在海外,情况则有所不同——


面对教与不教的问题、教什么与不教什么、教多较少的问题,都没有比较同意的意见和共识。海外的汉字教学
地位尚未确立,甚至还处于“风雨飘摇”的阶段。这一点,仅从SAT中文考试和AP中文考试中的汉字运用考察方面,即可窥见一二。



二、学习者差异明显


 通过教学实践,老师们普遍反映:

来华留学学生大多为汉字文化圈学生,另外是一些主动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动机强、生活环境有要求,国内汉语课堂上的大多数学习者并不排斥汉字认读和书写,甚至可以说对汉字学习兴味盎然


也就是说,目的语环境下汉字教学的推进显得并不十分困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习者感受到个人在汉字方面的不足,愿意在课余时间选修汉字课程。


但是,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学习者的构成比较复杂,学习目的、动机也千差万别,同时,他们也失去了目的语环境下才有的目的语无意识输入。种种因素对汉字教学产生了比较消极的影响。


海外汉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没有国内学生强,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论学生还是教学者,常存在重“听说”,不重“认读”的理念。



三、教学材料各有特点


 在国内,汉字教学材料是相对丰富的。

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有的教学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部门,常常将汉字教学纳入到综合课教学范畴内 ,特别是针对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一般综合课教材会在课后附有本课汉字的笔画笔顺示范,如:《速成汉语基础教程》、《汉语教程》等。另外,专门的课本也颇具规模,但主要以纯纸质版为主,有的会辅以图画、古汉字等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不过这类汉字教材主要是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的通用型材料,针对性较弱。除了教材,在线学习也成为了学习者的好帮手。当然,目的语环境下,招牌、广告、报纸、新闻等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也是学习者的学习材料。虽然内容形式不一,但是国内的汉字教学材料无一不采用简体汉字进行教学。


相反,在非目的语环境中,

首先失去了铺天盖地的汉字环境,汉字教学材料的数量也就显得相对匮乏。但是,汉字学习材料的形式却并未因此减少或者贫乏。以美国为例,一方面,汉语教材中一般有专门的汉字板块,比如在北美地区使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中文听说读写》(Integrated Chinese)。海外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开阔的思路也在汉字教学材料上有所体现,比如某网站将基本汉字全部做成四帧的故事图片,使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学习汉字;某公司利用触摸屏技术,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屏幕上的内容随意组合汉字部件……但是,这些较为新颖的汉字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形式丰富的背后,美国的各个教育机构在繁简汉字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比较而言,

国内的汉字教学材料系统性、全面性、通用性的特点较为明显,但是简体字的地位是牢固不可动摇的;

而国外则在借鉴国内传统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又有较多创新,也由于教学对象性质单一,在针对性上显得更强一些,但是繁简之争仍旧存在。



小梧说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理论、研究教学背景——

小梧认为,兵家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亦是如此。

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面临的教学对象、使用的教学材料等,都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走进课堂之前,认真剖析教学背景、了解学生、认识教材,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背景也会影响教学质量。这则需要老师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

小梧认为,以上,就是我们做理论研究的实际原因,也是老师们需要研读理论性文章的重要原因,同样是本次小梧推送系列文章的用意之首。希望老师们能够耐心地follow完“汉字教学”这一系列推送(一共五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与应用。


本书属于“国际汉语教学”丛书,为4部语言要素教学指导用书的其中一册。内容包括汉字基本知识介绍和汉字教学方法两部分,既有相关教学理论的总结,也包含了作者的教学体会。在总结汉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教学十五法”,结合教学案例,对每一种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针对汉字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汉字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苏英霞,北京语言大学教授,2012年获“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04—2007年在东京外国语大学任客员准教授、2011—2014年在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曾作为国家汉办聘请的汉语教师培训专家在国内及日本、韩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词汇与语法教学、汉语教材编写。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编写的教材有《汉语口语速成 入门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路——外国人汉语会话课本》《交流——汉语基础口语》《中国を話る》《快樂學漢語 說漢語》《중국어 독해中文阅读理解》;编写的工具书有《汉语教与学词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