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故 | 太阳山传奇(中)

 藍天追雲 2018-10-08

明代杨嗣昌游阳山庙时,说对高僧们阐释佛经“机锋捷疾”的对话,虽不达禅理,也不得不像顽石一样点头称是。可见其庙及佛文化盛况之一斑。据新编《常德县志》记载,除阳山庙外,太阳山东麓还建有过观音寺,西麓有洞泉寺,北麓有兴国寺,南麓有白鹿寺……至于小庙、小观、小庵堂屡兴屡逝,和尚、道士、尼姑时聚时散者,则无以稽考。只可惜那些大型名寺未能很好留存下来,从历史文化古迹角度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如今,太阳山重修原阳山庙所属之金顶,命名为太阳殿,庙内供奉日神东君与天神东皇太一。这座太阳殿,通体大红,霞光四射,高耸在太阳山普光寺如来殿与观音殿之间,与天然太阳神像和石垒盘古坐像、阳山壁画紧密相连,成为一座融楚文化与佛道文化为一体的建筑群,是太阳山最有文化品位的独特景观。 

太阳殿堂的内涵,件件皆为文化精品,不单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文物传承价值。在这些精品中,尤以“古三宝”和“新三奇” 耀人眼目。

“古三宝” 之一:古三足乌石雕

三足乌石雕是在太阳山古白鹿寺遗址发现而出土的,常德先民素奉此物为镇山之宝,之所以如此重看,笔者探其缘由有:

一是因为它蕴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辞源·三足乌》及其它有关典籍综述其大意是:三足乌又称金乌,说它侍奉西王母,是替她取食之青鸟,汉族神话中称它为太阳之灵,故太阳也叫作三足乌或金乌。三足乌也因此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太阳图腾,中国的太阳神。其形象首见于汉朝的壁画之中,而太阳山石雕三足乌形象与其完全吻合,是从此脱胎而来的产物。是继屈原《九歌》之后,常德楚人崇拜和祭祀太阳的图腾象征。与这个神话相匹配的是,常德先民又创造性的把道教掌故中的另一神话“玉兔捣药”刻在了三足乌的另一面。“玉兔捣药”见于汉代乐府《董逃行》, 大意是:传说月亮中有一只兔子, 浑身洁白如玉, 故称玉兔。说它拿着玉杵捣药, 制成蛤蟆丸, 服之可长生不老。说嫦娥就服过, 因而青春永驻, 成为月宫绝美仙子。故有古诗曰:“金乌长飞玉兔走, 青鬓长青古无有”。 太阳山这件以金乌配对玉兔捣药的双面石雕,寓意阴阳协调,日月轮回,风调雨顺,祈福一方。可见,常德先民的睿智和想象力何等了得。

二是此石雕年代久远。据常德古地方志记载,白鹿寺原名观音寺,系白鹿禅师建于晋乱解体后的南朝刘宋孝建年间(公元454年前后),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公元十五世纪初,因明荣王占白鹿寺为墓基而废, 石雕被埋没,直至近些年太阳山林场职工在林业建设中发现此物而保存下来, 实属不幸中之有幸。在此次修建太阳殿中得以置于殿顶,再现了镇山之宝的风采。

 

古三宝之二:古阳山庙铁钟

钟是佛教寺院必备的重要佛器,梵语称“犍椎”, 以钟声用于祈祷、感化、超度众生。每天晨暮各敲一次,分为急敲18下,慢敲18下,不急不慢敲18下,晨暮两次共108下。佛门的意思说人有108种烦恼,鸣钟108响,可除烦恼,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

阳山庙始建于汉初,虽资格很老,但历经沧桑变化,屡废屡建,包括佛事钟等佛器亦随着此庙的兴衰而存废。这口铁质古钟铸造于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阳山庙兴盛时期,当时寺院规模宏伟,钟声缭绕,梵音朗朗,香火很旺。至清末渐衰,庙宇失修,显得陈旧斑驳,但寺院大局仍存。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种种缘由,阳山庙不复存在了。这口古钟也流失于民间,被周边群众保存下来。如今几经辗转的这口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钟,终于得以回归太阳山,并置于太阳殿之顶,与德山古乾明寺的铁经幢形成了南北并秀的古文化亮点。

古三宝之三:太阳殿明砖护坡

自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始, 常德官府就在城北郊区建窑厂多处,烧制砖块,改建土城为砖城。

随着古砖城的臻于完善, 烧砖技艺亦得以成熟。明宪宗第十三子朱佑枢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被封为荣王, 开府常德。先是大兴土木建造王府, 后又圈占太阳山下白鹿寺附近大片土地建造墓冢及陵园,正如杨嗣昌所言,“山中之地,半入藩封”。因而,设立窑厂, 以城砖技术烧制墓砖及园林建筑用砖,每块砖上刻印烧制年号, 以为专用标志。可见, 明砖虽是物质文化的产物,但却是古代劳动者血与泪的结晶。

今在明荣王陵墓被毁废后的明砖中,挑选了烧制在明嘉靖年间的四千多块较好的作为太阳殿的护坡基础,既是将明砖隐含的故事昭示后人, 告慰先驱;又表明太阳殿是建立在含义凝重的太阳山文化基础之上的。

将三件难得的古物汇聚一起,构建起一个“铁钟冠顶,金乌镇山,明砖托殿” 的伟岸气派,使圣殿熠熠生辉,让游人在登殿揽胜之时,能重温古典文化的精髓,感受常德传统文化的魅力。

太阳殿“新三奇”

太阳殿“新三奇” 是指重新创作的三件奇观作品,即一楼的东皇太一石雕四面巨像、二楼的东君紫铜铸塑像、三楼的云梦女神黄铜铸塑像

东皇太一四面雕像

一是构思奇特。东皇太一是屈原《九歌》中所描写的天帝,是中国北宋之前祭祀的最高神,主宰宇宙星辰。不过,帝王为了只有自己受天帝保佑,不准民间祭祀天帝太一神,只有自己才能祭祀,这也导致了东皇太一神在民间的没落。置于太阳殿里的东皇太一四面石雕,以东皇太一这尊至尊天神普惠四方的思路,依太阳殿一楼东西南北四门方向,寓意东皇坐镇,赐福四方。

二是造型精美。面像雕琢魁伟慈祥,服饰雕以楚汉风格,贝叶配以石雕太阳光焰环屏。座基雄浑厚重,配雕太阳山特产的五种名贵珍稀植物太阳草、兰草、紫薇、红豆杉、银杏。东皇太一伫立其上,尽显其至尊无尚的神奇风采。

三是选材稀有。在慈利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用五雷山稀有的丹霞红石为雕塑材料,从外省请来雕刻名匠,历经半年,精心雕刻,佳作厥成。

东君紫铜铸像

东君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太阳神,《九歌》用瑰丽浪漫的诗句,描绘了上古时天狼为祸,日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为天下人消灾去祸的壮丽场景。

太阳山建设团队依据屈原的描绘,广泛搜集古今东君形象图样,取百家之长,结合常德先民心目中久传的东君想象,进行独自创意和设计,从泥塑坯胎至最后定型,修改调整无以计数,方得定案,决定以紫铜铸造。一尊展现日神东君的正直、勇武、刚强、豪迈、多情的形象,终于雄立在太阳殿二楼大厅。这尊东君铜像有别于他处图型的奇妙之处甚多,非仔细比对难辨其妙,例如“举长矢兮射天狼”,他方多以举长矢向上,而我方则向下,寓意东君已成功射下天狼,面部造型则表现出东君豪喜雄姿。如此匹配,大有互为辉映,相得益彰之效。

云梦女神黄铜铸像

在太阳山地区久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说云梦广泽之女神是身居常德太阳山之太阳神的女儿,她护佑着云梦大地的生灵和万物。这个神话还记入了唐代典籍《武陵图经》:“阳山之女,云梦之神。尝以夏首秋分献鱼山上,望湖如镜,望江如环。”

依据上述,在策划建设太阳殿方案中,把太阳山久传的这个神话故事作为重要的文化亮点纳入其中,形象设计突显一个美字,文化内涵着眼于一个孝字,立足于把她打造为一位形象秀美,品德高尚的古典女性。倾建设团队的集体智慧,吸纳中国古代美女图样之优,制订铸造方案,并采用金黄色铜材远去广州进行铸造,经由著名专业厂家精心锻铸,一尊雍容华贵,秀美端庄,气度娴雅,神韵千般的云梦女神入住了太阳殿三楼厅堂,并由阮先教授撰写楹联:阳山孝女,云梦贞神。配挂两旁。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的同时,又从其大孝的美德中受到启迪,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正是建设者们创造这件作品的意义所在,也是将它古为今用的新奇之处。

这三尊塑像的巍然耸立,延续发展了太阳山先民遗留的崇拜和祭祀太阳文化的传统,并以新的大气雄姿美态仙韵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太阳殿内前人不曾做过,国内同类作品中亦无可匹的精品力作。(未完,待续)

来源|常德掌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