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之所以成为药圣,全是因为他这件事做了20年也没做好

 大吉利 2018-10-08

李时珍原本和普通的书生一样,怀着一个考取功名的梦想,努力在科举中拼搏。他曾三次参加乡试,但运气实在不好,总考不上。没办法!人生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

李时珍最终放弃了科举,准备跟他老爹一样,干起自家的老本行。他老爹是当地有名的郎中,也多次救死扶伤,但李时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准备继承老爹的手艺。

李时珍之所以成为药圣,全是因为他这件事做了20年也没做好

因为那时的天下,读四书五经才是正道,学医是个杂学。你医术再高明又能怎样?反正大家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时珍的老爹在很早之前就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啊,你将来一定不要从医。所以李时珍从小就发愤图强,秉烛夜读,发誓要考出个名堂来给老爹看。无奈李时珍天赋有限,就是考不上。连续几次落榜后,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功名没考上,身体先拖垮了。在20岁的时候,李时珍染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肺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最终总算保住了性命。

正是这次生病的经历改变了李时珍的奋斗方向。

久病初愈的他来到老爹身边,只说了一句话—“老爹,我不考了,请将医术传给我吧。”老爹看着儿子消瘦的脸庞,转过头叹了口气,沉默半晌,点头同意了。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功名利禄才值得追捧,一定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当李时珍决定继承父亲衣钵时,这个问题他已然牢记于心。

事实证明李时珍的选择没有错。虽说他读书考试不行,但在摆弄药材、扎针号脉方面,他还是很有天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见过的病人越来越多,开过的药方也越来越多,临床经验也愈加丰富,医术也开始慢慢地独树一帜。

有一天,李时珍外出采药,在街上偶遇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水。李时珍蹲下仔细观察了一番血迹,发现流出的不是瘀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上前拦住人群,让抬棺的人停下来,说棺材里的人还活着。众人对他的举动大为不解,都面面相觑,一头雾水,李时珍固执地重复着他的观点。终于,主人决定开馆一探究竟。

李时珍先是给馆内的妇人进行一番四肢按摩,接着又在其心口处扎了一针,只听妇人轻哼一声,吐出来一摊血水后,竟然奇迹般地醒了。不久,这位妇人顺利产下一子。原来,这位妇人是因难产而陷入了休克状态。幸亏她遇到了李时珍,否则就被家人埋葬了。

李时珍之所以成为药圣,全是因为他这件事做了20年也没做好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李时珍行医多年,次次手到病除,且不收高额的诊金。于是,他的积蓄越来越少,名声却越来越大,大到皇帝嘉靖都听说了民间有这样一位神医。嘉靖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召李时珍进宫做正八品的御医(一说是出任正六品的太医院院判)。有皇家的照拂,还有当时最牛的太医们共事,三十多岁的李时珍答应了。

然而没做多久,李时珍就决定跑路了。

因为他唯一的病人就是嘉靖,而嘉靖偏偏是个爱折腾的人,平时老想着吃点儿金丹重金属求长生,李时珍劝了他无数次也没有用。李时珍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行医救天下人才是正道。于是,一天夜里,李时珍默默收拾好铺盖,背起行囊,托病回乡,毅然离开了令无数人向往的皇宫。

这一年对李时珍来说是蜕变的一年。他见过了最穷的贫民,也见过了最富的皇帝,到贫寒的茅屋治过病,也在金銮大殿里为皇帝诊过脉。人世间的富贵与疾苦,他已了然于胸,也终于找到当年那个问题的答案:与生命相比,什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浮云!

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让更多人可以正确认识药材的药性,他决定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及其正确用法的书。此后,李时珍默默背起行囊,足迹踏遍大明的土地,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弄清药物的药效,他曾效仿神农亲自品尝过无数植物药材,好几次差点儿一命呜呼,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沿途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人吃了会手舞足蹈,严重者还会被麻醉。他为了亲自证实这个药物的存在及药性,独自踏上了去北方大戈壁的征程。终于,他找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药性,他不顾危险亲自服下,顿时感觉舌头被麻醉,味觉丧失,几天后又渐渐恢复。于是他记下:“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名医变成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额诊金,放弃了宽敞舒适的诊所,放弃了自己的悠闲生活。但他依然执着地写了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李时珍之所以成为药圣,全是因为他这件事做了20年也没做好

历时近30年,李时珍走遍大明疆土,尝遍无数植物药材,参阅了800多万卷医书,综合了先人无数的经验,终于完成了这部16世纪中国历史上最系统完整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计16部,50余卷,192万字,全书记载药物1900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并全部附有手绘插图,此外书中还收入经检验有效的方剂11000多则。

时过境迁,当年的书生李时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药神”。只是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依旧和当初没什么两样,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于他只是浮云。他只是一个医者,他只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脆弱,作为一个医者,他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他最终没能看到自己那本旷世巨著的出版。直到他去世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发行,很快脱销,并传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后成为医学界的权威书籍。而李时珍的名字也成为拯救无数人的代名词。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这是日内瓦宣言中的一句话,也是医学事业的最高道德标准。李时珍虽然没有看到过这句话,他却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的意义,堪称史上当之无愧的“药圣”。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贪杯知味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