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大成拳)名家张树新先生答本刊记者问(二十五)

 畏首畏尾畏首畏 2018-10-08

导语

在中国传统武术体系里,各武术门派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它的表现形式独一无二,因为它没有套路,这就是意拳(大成拳)。作为意拳(大成拳)的第三代传人的张树新先生至今已有40年的武学习练与研究。此答本刊记者问通过张树新先生的讲述来带大家来领略拳里与拳外的一些事。


记者|本刊记者

受访者|张树新先生

编写|张瀚川


意拳(大成拳)名家张树新先生练习降龙桩


Q1

本刊记者:

如何在打拳或拳舞时能使自己的力量浑厚而不单薄?

张树新先生:

许多人在打拳时力量显得单薄,主要是因为没有能把身体中的精神给拿出来的缘故,另外,还有许多人在打拳时并不注意自身拳脚与身体的整体关系,即有时候拳脚的运动能合上全身,有时又合不上全身,致使劲力的传导与整体性,断断续续,既不通透也不自然,这都是人们在打拳时精神不集中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无论有多少种方法,皆与意念有关,具体如,在打拳时可以想象身着长衫,长袖飘飘,这时,在运动中要等衣服被甩起来后,即有了飘动感后,再做下一个动作,又像是挥舞着一面大旗,始终应让旗子飘起来,这样周围的空间就都动起来了,自己的劲力也就不再单薄。所以,在打拳时,自身的拳脚不应像一根棍子一样在孤零零比划,而应像是在棍子上绑上了旗帜,这样,即使棍子打不到对方,旗帜也能抽到对方。这种有如旗帜般的意念,是打拳时把精神给拿出来的训练方法之一。所以,打拳做动作时,切不要着急,要等一等,等身上的大队人马,即周身的劲力都调动起来了,都跟上了,再做下一个动作。另外,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不仅要等待身上的都调动起来了,还要等待身外的也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再做下一个动作。这样的话,旁观者就会被你所扰动,就如同火车开过来会有气流一样,周围的人一靠近你,就会有失重感,这样,你的拳术劲力,在周围人的眼里看来,就具有了神奇的魔力。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人,根本就无法与你进行技击格斗,对方的桩站的再扎实,重心再稳定,也经不住你气流的扰动。网上有王玉芳先生与姚宗勋先生试力与拳舞的视频,大家可以认真的看一看,两位大师们都是把精神给拿出来了,身上如同有了旗帜,而且是把旗帜给舞起来了,姚宗勋先生的特点是抑扬顿挫,王玉芳先生的特点是悠扬相依,想必芗老当是抑扬顿挫与悠扬相依的统一。大家还可以看一看动物世界中的老虎和狮子,它们在攻击对方时,就是把精神给拿出来了,包括眼镜王蛇也是如此。

意拳(大成拳)在做试力和健舞时,周身宜处处建立联系,处处建立牵扯并与身外建立牵挂。任何肢体和局部的运动都要与整体及与空间产生联系,身体在做舒展运动时,周身要有矛盾争力,但也不能失了合力,身体在做遒拢运动时,周身要有均匀的合力,但也不能失了身体各部位相互之间的争力。身体在做遒放互为的综合运动时,周身与身外的牵扯更为重要,而且还要注意气口的变化,利用呼吸之弹力强化运动的节奏,做到动静相生,快慢相宜,错落有致,手上有物,周身有景。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若要再深化一下,则是要加入敌情的意识,周身要有假想敌,要运用自身的空间去扰动敌人的空间,用于自身的假迹象去诱惑敌人暴露真意图,使之形成意识与劲力的出尖儿,更可以运用自身的意识对对方进行催眠控制,诱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更高的训练则是在自身的形体运动中加入精神笼罩的内容,让精神弥漫在四周,自己来做这一空间的王,再进一步的训练则是要借上天地力,借宇宙力波而动,这时的自己就不再孤单,处处都会有了势能,一动一静都不再是自己的事情,这时就真正能理解芗老所说的“动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动”。故先由整体意动入手进行训练,继而达到无意之意是真意的境界。这是意拳(大成拳)所独有的训练方法。

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时,如仅以手的状态来说,手的状态不能是没有语音的傻手,至少也应如同是贼手,贼的手是有语言的,尤其是当贼的手要偷东西的时候,注意看一下猫爪或虎爪,猫爪或虎爪是有语音的,尤其是当猫或虎要捕抓猎物时。故我们在打拳时,手要有临机而动的语言,不仅如此,周身都要有临机而动的语言,有语言的手才是真正处于松的状态中的手,同理,有语言的身体才是松的身体,否则,要么是僵要么是懈。回到刚才的话题,贼手是不会僵也不会懈的,尤其是多年的老贼,而不偷东西的手则恰恰要么是僵要么是懈,故理解了老贼的贼手,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基础的松。最高境界的手从松的状态来讲应该是空灵的,同理,最高境界的身体也应该是空灵的,大家可以看看芗老站托抱桩的照片,芗老就是空灵的。如果我们在试力、健舞等打拳运动时,也能像芗老站桩一样的空灵,那我们练的就是芗老的意拳(大成拳),否则就只是二成拳(李永宗先生自嘲自己练的是二成拳),三成拳。故人们在打拳时,从粗迹到细节,从局部到整体,若能具有上述诸般状态的话,力量的也就不在单薄了。


Q2

本刊记者:

您能谈一下意拳(大成拳)的开合训练及其训练体系吗?

张树新先生:

 意拳(大成拳)的许多训练都与开合相关联,它们是“遒放”的基础。如“前手推石碑,后手拉惊马”、“抻丝”运动、“开合”运动、“牵拉”运动等等。以“牵拉”训练为例:可假想双手的十指上有十根皮条相连(取撑抱桩间架),双手拽动皮条使怀內的空间加大;继而可假想十个手指上另有十根皮条与远处的大树相连(取撑抱桩或钩挂桩间架),拽动皮条使怀內的空间进一步加大;再进一步可假想十个手指有更多的皮条分别与天与地相连,拽动皮条使怀內的空间更加的增大,六面抻拉使周身建立争力;其实,不光是双手,周身都要与皮条相连,这些皮条既与自身相连又与外界如远处的树、天上的云等相联系与相牵挂。可首先使双手与脖项建立争力、与脊骨与后腰与胯与膝与踝与脚建立争力;再其次是前膝与后胯建立争力、与上述的脖项与脊骨与后腰等身体的各部建立争力;再其次是双脚与双手建立争力、与上述的头与脖项与脊骨等部位建立争力,故开合训练也是争力训练中的其中一种训练形式。

这些训练从初级的角度来讲都是在抻筋,拳谚“筋长一寸胜过肉厚一尺”及“筋长力大”,抻筋同时是松骨,即松开骨缝,筋抻的越长,骨缝的空间会越大,这样也更有利于意念入骨,这是培养筋骨力的基础。

其实,意拳(大成拳)的训练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具体以按浮球为例:

1、身体向下按的同时手也向下按,是身先手后的运动形式,此训练的是惯性力,在我这里属于虎形劲儿。

2、手向下按时,身体向上拔,是通过手向下按的意念把身体给拔起来,手的动程很小,几乎不动,也就是按不动球,是动身不动手的运动形式,此训练的是弹簧力,是反向的矛盾力,在我这里属于鼍形劲儿。

3、手向下按时,身体向上拔,手的动程与身体的动程相同,即手动多少身即动多少,手与身体的劲力对拉拔长,此训练的是矛盾的爆炸力,在我这里属于鳌形劲儿。这些都是主动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有被动力的训练。

4、双手按在浮球上时,想象海水涨潮了,双手被浮球抬起,身体与双手是同向的,身体也随之向上拔起,继而再想象海水落潮了,双手随浮球而下落,身体也随之而下落,此训练的是身体的被动力,这是一种应力训练。

5、双手按在浮球上时,想象海水涨潮了,双手被浮球抬起,双手向上抬起时身体向下沉落,身体与双手是反向的,继而再想象海水落潮了,双手随浮球而下落,身体反而向上拔起,此训练的是身体被动的矛盾力,这也是一种应力训练,第4和第5项的训练,在我这里皆属于鹤形劲儿。

芗老“六力八法”中的“八法”,“提顿,吞吐,沉托,分闭”皆与相互牵拉的矛盾争力有关,如最开始时,“提”就是提,“顿”就是顿,再其后就是“提”中有“顿”,“顿”中有“提”,这时的劲力就有了矛盾,就有了牵拉,到“提”就是“顿”,“顿”就是“提”的阶段时,就是矛盾的综合体,是桩功与试力的高级的表现形式了,芗老的“提顿,吞吐,沉托,分闭”虽然表述不同,初级的练法不同,但其实是一件事儿,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分开哪一个来谈都是片面。

开合训练中的牵拉训练,只是意拳(大成拳)整体力中的局部练法,这种力不练不成,不这么练,身体的许多机能不被开发,但真练也不成,它会使身体执着,因为它是后天之功,是人为的东西,意拳(大成拳)应该练的是先天之功,是无意之意,也是无力之力。这就是中国武术的吊诡之处,练了就执着,不练又什么都没有。

本人的经验是,这种牵拉的东西练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身体中有了开合的语言就可以了,不必太执着的找,真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另有它处。


Q3

本刊记者:

意拳(大成拳)在技击中有师法自然之法吗?

张树新先生:

从师法自然的角度讲,我们可以在技击中学习虎豹狼虫等猛兽在捕猎和搏斗中所特有的煞气、野性与自然本能。意拳(大成拳)在技击时除了我以前所常谈的重精神外,身法和步法也极为重要,意拳(大成拳)是“践”拳,所谓“践”即出拳必动步,动步必出拳。就是我们只要是一出拳,同时也就动步移位了,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只要是一动步移位也就在移位的同时出拳了,且这种状态是贯穿始终的。从向自然学习的角度来讲,我们应像是捕猎或是搏斗中的虎豹狼虫一样,只要是一动就全动,猛兽在捕猎时没有一次会是只动前爪而不动后爪的,故打拳也应像它们一样,手与足及全身要协调统一的同时运动,这也是拳谱中所说的“车动铃铛响”。许多人在技击时都是两腿站着不动的出拳,即使是西洋拳击在技击时也是如此,只有少数优秀的拳手在出拳的同时具有移动步子的能力。所以练传统武术的包括练拳击的要跟MMA打,是很容易被抱住的,就是因为大家的腿都不会动。如果我们在技击时一直在移动,身无定位,腿无定位,脚无定位,手无定位,对方打我们时,我们的身体情况随时在变化,空间也在变化,对方就会很头疼,我们打对方时也是一样,依旧也是动态的,我们没有一个攻击点是固定的,这一拳是从这个点位来攻击他,再一拳时,我们的点位又变了,是从另一个点位来攻击他了,他防都没法防。因为我打他第一拳的时候,他也在移动,我再打他的时候他还会再移动,空间和角度都会变,我们也是变的他也是变的,这才是真实的技击现实。格斗时抱住人容易,因为人既执着又教条,但抱个狼试试,抱个豹子试试,抱它们的哪条腿都不容易,当然,豹子与狼的生理结构与人也不一样,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它们的移动速度与移动意识比人强,你打它前腿,它前后腿就都移开了,还会瞬间的反咬你。所以,技击时,我们始终应是动态的,我们应向猛虎或者向野狼学习,狼是会转着圈的咬人的,会往人背后转,会始终找人迟滞的地方来下口。我们也应要像狼一样的往对方的身后转,意拳(大成拳)叫横走竖撞,要弄得对方处处被动才成,这是一种控制学。狼本身没有多重,理论上讲掐也能掐死它,但是实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晚上,遇到了有经验的老狼,就因为人的移动速度跟不上它,那些经常出没在山林中的野兽,你刚一动,它先到了,它比我们还自然,还本能。所以,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在技击时要把周身所有的地方都调动起来,或叫做都参与进去,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这些训练一个是要在实践中来建立,另一个是要通过站桩来找寻,站桩不是不动,当然也不是乱动,在站桩的摸劲儿阶段,要在表面上看似不动的状态中,体会技击时的诸般状态,要不断的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还要找到恰如其分的解决办法。这实是一项生生不已的运动,也是师法自然、道法自然的运动。



张树新,北京人,号:张三沣,一生致力于武术、书法、美术教育与研究三件事儿,曾用名:原点、张天印、张承芳。1978年开始学习意拳(大成拳),自1996年起在王玉芳大师处习拳,2002年被王玉芳大师收为义子,入室弟子及衣钵传人。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武学练习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还撰写了大量的武术文章和论文,出版了多本艺术专著。创作的艺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及被收藏。张树新现为北京王芗斋意拳发展中心秘书长,国际意拳(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武学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自由搏击运动协会特邀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名家,北京榜书协会副主席,北京榜书家协会昌平分会主席。

更多内容   长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