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龄问题——类型2——和倍类

 百炼成钢wzb 2018-10-08

年龄问题除了研究它的年龄差不变,还会顺带着讲解和倍与和差类型。对于这块内容,学好和差倍的同学可以当成和差倍的复习课来看待,没有掌握好和差倍的同学,可以当成再学一次。

例1:现在父亲年龄是女儿的4倍,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是49岁。问:父女两人现在各多少岁?

年龄问题——类型2——和倍类

根据条件“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是49岁”,我们可以求出父女两人在某一年的年龄和,这里求今年的年龄和;再由年龄和找出倍数和;然后根据对应量(年龄和)除以对应倍数(份数和)求出1倍量(女儿现在年龄);最后根据1倍量求其他的量。

例2: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

年龄问题——类型2——和倍类

例2与例1有一小点不同,例1给出的是恰好的倍数关系,而例2不是。利用数学最常用的转化思想,给爸爸补上2岁,这样爸爸和小明就是4倍关系,然后再根据例1的思路一步步解答即可。

例3: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4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4倍。问:三人各是多少岁?

年龄问题——类型2——和倍类

例3在例1和例2的基础上,做一个加深变形。孩子在掌握好前2个例题之后,引导孩子完成例3.解答方法和例1、例2相同,这里就不再讲解。

小学奥数的学习,特别是应用题,特点非常明显。在开始的时候一般研究两个对象(基础型),然后针对这两个对象的条件做一个变形(纵向)或者由两个对象增加成三个、四个对象,甚至更多。而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掌握好基础型(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但是由于题比较简单,很多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不重视,以为做对就行了。关于这点我后面会发一篇文章阐述此观点--为什么人家2、3、4、5、6都是100分,而你在2年级是100,三年级变90,四年级变85,五年级变80,六年级失去信心),然后根据这个基础模型和之前掌握的数学知识,配合数学思想(一般是转化思想)去一步步解决变形之后的应用题(这里老师是可以不用讲解,靠孩子自己就能摸索出来的)。

这里说一个我对于数学授课的观点(适用6人以下小班):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就好了。

大家可以拿我给的3个例题尝试,只给孩子讲第1题(有的孩子甚至都不需要讲),然后2和3观察和引导孩子自己摸索直到解答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