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太康路通济街 2018-10-08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既今偃师市府店镇的缑山之巅。

    缑山,又名缑氏山,海拔仅308米。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缑山之所以得享大名就与两位传说中的神仙有关。一位是西王母,她曾在缑山修道。因她姓缑,该山因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另一位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子晋。据《国语.周语》记载: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两水同时暴涨,危及王宫,灵王拟堵谷水使东流以保王宫。太子晋以为堵水虽可保护王宫而害民,因行谏阻,並谏以治国之道,灵王怒而废黜太子。人们悲其不幸,遂编造出种种传说,说他升仙去了。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记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由于他在缑氏山之巅驾鹤升仙,因而缑氏山就与太子晋驾鹤升仙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为此,缑氏山在历史上享有了福地的美誉,根据《渊鉴类函》记载的道家天下72福地中,缑氏山被列在第60位。

  而今天我们登临缑氏山的时候,往往被耸立在这里的一座高大的丰碑所吸引,这座碑龙首龟趺,首身一体,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座高1.30米,通高8米。碑文共33行,2178字。它就是著名的升仙太子碑,而碑文的作者和书写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对升仙太子王子晋情有独钟呢?原来晚年的武则天和历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样希望长生不死,永享天下,于是逐渐痴迷道教。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讨好姑母,就将武则天宠爱的宠臣张昌宗附会为王子晋后身,并且写诗来歌颂,武则天十分高兴。自此以后,命张昌宗在宫中以仙人王子晋打扮,披羽衣,吹箫,骑木鹤,奏乐于庭,模仿王子晋升仙的样子。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专门在缑氏山上为王子乔立庙,祭拜这位仙人。

    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年已76岁的女皇武则天,驾幸嵩山经过缑氏县,登缑山,谒升仙太子庙。此情此景令女皇感慨万千,在回到洛阳后她撰写了升仙太子碑文,令镌于贞石。然而据碑阴的题记记载:神龙二年(706年)八月二十七日,“相王李旦奉制刊碑刻石”,此碑直到神龙二年才树立起来。

    武则天亲自撰书的升仙太子碑文,表面上是写太子晋升仙故事,实际上是以王子晋升仙而自况。晚年的武则天笃信道教,追求得道升仙,永保长生,碑文中所谓“骖鸾驭凤,升八景而戏仙庭;驾月乘云,驱百灵而朝上帝。玄都迥辟,玉京为不死之乡;紫府旁开,金阙乃长生之地。”体现了她对神仙世界的憧憬与向往。而碑文中“自非天资拔俗,灵骨超凡,岂能访金箓于玄门,寻玉皇于碧落者矣”的语句将她的这种心态表露无疑。而描写太子晋升仙,更是表达了晚年武则天对长生不死的仙人的艳羡。她笔下的神仙与仙境实际上就是武则天苦心要达到的理想与境界,而碑文正是她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

    而武则天书写升仙太子碑文之时,武周社会稳定,边疆讨伐突厥的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可以说女皇的文治武功达到了顶峰。而她笔下神仙的瑰丽世界,其实是在借题发挥,歌颂她的丰功伟绩和国家的昌盛局面。如碑文中这样写道:“我国家先天纂业,辟地栽基,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说武周承天之祐,披荆斩棘,开创基业,江山巩固,四海一统。“廓题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截。茫茫宇宙,掩沙界以疏疆;眇眇寰区,宠铁围而划境”。是称赞武周疆域扩大,人口剧增,声威和教化遍及最远的地方。更是武则天自豪的是:“骈柯连理,恒驰异于彤墀;九穗两岐,每呈祥于翠亩。神芝吐秀,宛成轮盖之形,历草抽英,还司朔望之候。山车泽马,充仞于郊畿;瑞表祥图,洋溢于中外。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革戢而爟烽静。”武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边疆宁静,各民族和睦相处,天下一派升平景象。虽有夸张之意,但与事实基本相符。

    升仙太子碑不仅在文献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其书法价值也不可低估。碑文为武则天书写,以今草为主,行书辅之,具有章草韵味。对此,《宣和画谱》卷一这样评价:“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现代书法名家倪文东先生评《升仙太子碑》的书法时说:“观其书迹,确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气魄,真不愧是女中豪杰”。

    而武则天以鸟形飞白书书写的碑额也别有韵味。所谓“飞白”,俗谓“笔花”,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以刷白粉之帚写字,蔡邕因之受到启迪,乃作“飞白书”,这种书体多见于汉魏宫阙题字。而武则天的飞白书还有鸟形修饰,非常奇特。明赵崛《石墨镌华》评论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杨剑虹在《武则天新传》中指出:“她写的《升仙太子碑》,集行书、飞白于一体,笔画中丝丝露白,深得飞白佳趣。飞白书上又配以鸟形,蕴含着太子晋乘鹤升天为仙的传说,借以抒发道教思想。笔画灵活流畅,婉约圆转,是书中的上乘佳作。”

    可以说,升仙太子碑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河洛大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2006年05月25日,升仙太子碑作为唐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原作者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大美洛阳:升仙太子碑(国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