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温情和敬意

 云天颓羽 2018-10-08

通史,字面的意思很简单:一直讲到现在,就是通史。所谓通,就是“贯通”,“全部”的意思。

 

最早的通史是《史》,我们后来管它叫《史记》。因为它太优秀了,以至于以后的人都是以续写的方式,向《史记》致敬。就是按照《史记》的格式续写历史,并且从事这个工作的最高成就者称之为“史家”。历代史家最高者,就是24史的作者。

 

到了民国,因为西学东渐,我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历史,因此,我们对历史有了不同的认识。于是,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通史,其中公认的最好的两本中国通史就是,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和钱穆的《国史大纲》。

 

这两本书,都是课堂笔记的记录,都是,先有思想,后有书。

 

这两本书,都是通史,大体上都是一个时期产生的,但是又有不同。吕思勉先生他的书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和蔼,钱穆先生的书读起来就很严厉。哈哈,我不是学历史出身,所以,对这两位先生并没有特殊的认识,只是隔着书去猜测。

 

吕思勉先生很少说教,都是说事儿,他的书胜在知识的广博。看吕思勉先生的书,总觉得在和一位知识渊博、经历丰富的朋友聊天,他带给你的更多的是启发。哦,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考虑。他的书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我觉得吕思勉先生的课一定是很活跃的,学生都一定是特别想站起来也说说的。

 

钱穆先生说教相对多一些,但是,字字沉重。钱穆先生在他的书里是一个严肃的人。一上台,立刻整个课堂充满了庄严,每个学生都凝神细听,唯恐这样的好课漏掉一个字。

 

这两本通史都是西方视角的,他们讲的通史,都是与以往传统的中国历史不同的。区别就在于,吕先生更西化一点,钱先生更中化一点。吕先生是散文体的,更生动有趣;钱先生是记叙文,庄严肃穆。

 

我想象中,吕先生的课喝点小酒更提神,而钱先生手里是拿着板子的。

 

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开篇,有一个特殊的部分:“凡读本书请先具备下列诸信念”(我说的没错吧,钱先生是拿着板子的吧)

 

(一)当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你看,过去这些老师的课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听,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历史课小孩子不爱学?都是讲历史,而且,都是板着脸讲,你听听钱先生讲的多明白。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历史,“温情和敬意”。不是只有钱先生这样说,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说的。带着善意去理解历史,我们现在的人可能强调“斗争”太多了一点。只要是带着“温情和敬意”大体上你就不会历史虚无,啥叫虚无,狂妄和不自信是结伴而行的。研究历史有什么意义呀,这是国家发展进步之希望。你能“温情和敬意”的对待历史,你就能这样对待身边的人,你就能这样对待领袖。

 

温情与敬意,这是一种世界观,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温情与敬意是一种正能量。


我愿意,坚持我心中的温情和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