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王阳明齐名于明朝,徒弟比孔子的还要多,明朝湛若水到底是何人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18-10-08

宋明两朝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两个朝代出现了很多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中国哲学历史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个时期一些成熟的思想体系被建立,一些哲学家创立著作和学说,使得中国哲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宋朝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周敦颐、朱熹及明朝的王阳明等。相信大家看过当年明月写的关于明朝的历史,作品中他对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做了高度的赞扬,也是从这时王阳明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

人们也逐渐对明朝的历史产生兴趣,其实在明朝思想史上并不只有王阳明一个人,同一时期还有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和王阳明并称为“王湛之学”中的湛若水。湛若水博采众长,在白沙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终于自成一派。他的门徒好几千人,学习和宣扬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法,成为了与王阳明并列的大学派。湛若水自幼心智开发的很好,基本上文章念过几遍就能全文背诵,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可是他比较喜欢学术文化,对人的思想进行研究的事业,所以在屡次科举考试未中的情况下,毅然投身于儒家学问中。湛若水经过朋友的介绍,投在当时著名的白沙学派门下做了陈献章的弟子。湛若水由于天性领悟能力高,深得陈献章的喜欢和栽培,希望在将来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传扬白沙学说的思想。湛若水后来并没有让恩师失望,没有辜负恩师的教诲。在学习中刻苦进取,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所学的礼仪并且对学术思想进行分析优化。

在他以后的人生里呕心沥血,一心弘扬白沙学说,并且在原基础上做了创新,使得白沙学弟子遍布天下。湛若水也一直对教诲他的恩师心存感激,在他成为朝廷的官员后,为恩师建造了祠堂用来纪念。那时湛若水虽然是朝廷大官,可是在老师的坟墓前,依然规规矩矩的行祭拜大礼。在公元一五零五年湛若水参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并且超常发挥得以高中进士,被朝廷选中为庶吉士,担任翰林院编纂书籍的工作。

那时候他认识了王阳明,两人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辩论。王阳明本名王云,后来才改成王阳明,他与湛若水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刻的友谊,两人的见面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碰撞,在这里面擦出不小的思想火花。十年之后湛若水的母亲去世,按照制度他回乡为母亲守孝,在广东生活了近七年的时光。在守孝期间他刻苦丰富优化自己的学问,并且著书立说宣传学说。

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建立了很多知名的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从此桃李满天下,为白沙学说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守孝期结束后他再度出仕,先后担任过不同的官职,在任职期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宣传文化,收揽才识之士作为弟子。1540年湛若水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从此结束自己的为官生涯,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事业上。他先后在广东各地建立起书院,并且以教书育人为乐,暑往寒来从不间断。

由于他的名气大,许多全国各地的书院都邀请他做学术讲座,他虽然年入古稀,却依然不辞劳苦前往外地讲学,不仅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播,也使得他结交了不少学问大家,使得自己的学说体系更加成熟。湛若水最终活了九十多岁,是历史上最高寿的思想家,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活出了自我价值,从中国传统的三大不朽来说,他完全做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事业,可以称得上圣人了。与王阳明齐名于明朝,徒弟比孔子的还要多,明朝湛若水到底是何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