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可解决不了的育儿难题,他一句话搞定!父母并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他们才是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为了不错过青榄好文,苹果机型请将「青榄家长地带」设为「星标」,安卓机型请「置顶」

01

国庆假期,青榄君把《不可思议的妈妈2》看完了,完全被胡可的耐心和共情能力折服,不管小鱼儿怎么调皮,怎么哭闹,怎么发脾气,她都能化解。

当小鱼儿哭闹着想买玩具,胡可把小鱼儿搂在怀里说:“我知道你很想买这个玩具,但是节目规则是不能买。等录完了节目我们再买,好吗?”小鱼儿点点头,转瞬就笑了。

当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害怕而哭泣时,胡可在他耳边轻轻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小鱼儿趴在妈妈怀里,一会儿就抹掉了眼泪。

不过,世上并没有完美妈妈,有时候孩子倔起来,再耐心的妈妈都会束手无策。

《不可思议的妈妈2》第二集里,四位妈妈正带着孩子吃饭,但是小鱼儿偏偏不吃,吵着要胡可把新玩具变(组装)成机器人。

胡可先是耐心的说:“吃完了饭,妈妈给你变好吗?”

小鱼儿不答应,说:“那我吃,你变。”

胡可又引导孩子说:“那妈妈怎么办?妈妈要不要吃饭呢?”

小鱼儿还是噘着嘴。

胡可只好使出必杀技:共情。

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变机器人,想看到机器人拿着武器很帅的样子,但是现在是吃饭时间,吃完饭才能玩,这是规则,我们要遵守规则。”

耐心的妈妈胡可VS一脸倔劲儿的小鱼儿

可是这句话一出,小鱼儿更生气了,哭喊着:“什么破规则!”

这时,旁边池亚凌的儿子伊莱对小鱼儿说了一句:“吃饭时间就是吃饭,不能玩玩具。”

没想到,小鱼儿立马就乖乖吃饭了。

胡可也终于松了口气。

为什么同样的话,父母说出来孩子不听,旁边的小伙伴说出来,孩子就立马听了?

这种现象不仅是胡可遇到了,其实生活中也有好多类似情况。

育儿号作者图图妈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她儿子图图很爱玩ipad,一玩起来就控制不了时间,她怎么好言相劝都没用,但是图图姐姐一说看电子产品伤害眼睛,图图立刻就会放下手中的ipad,乖乖的听话,而且还是很开心的接受姐姐的意见。

02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同伴效应(Peer Effect),心理学家们发现,大多数人都会更愿意跟随同伴的行为,以及听从同伴的建议。

日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当他作为校长参加千叶大学附属小学的开学典礼时,常常目睹如下情景:在校长和来宾致辞时,新生闹哄哄一片,可是当在校生开始想新生致欢迎词时,会场下鸦雀无声。

为什么孩子只对小伙伴的发言感兴趣?都是因为“同伴效应”。

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家们解释说,出现“同伴效应”的现象原因有四:

  • 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通俗,各种行为更有亲和力,动作更易模仿,意见和建议更容易被采纳;

  • 同伴之间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仿,相互之间容易接纳;

  • 同伴之间容易争强好胜,相互之间的心理暗示起着比较大的作用;

  • 同伴之间有同伴群体效应,人们总是渴望融入同伴群体,得到同伴的认可。

所以,相比态度坚定甚至有些强硬的妈妈胡可,小鱼儿才会更愿意听具有亲和力的小伙伴伊莱的话。而且当伊莱说“吃饭时间就是吃饭”时,小鱼儿也意识到其他小伙伴都在好好吃饭,如果自己哭闹起来不仅非常不合理,还可能会被小伙伴们瞧不起。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从四川省内江市两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共8 个班的学生51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群体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从初一到高一,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听什么歌、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手机游戏上,越来越倾向听同伴的,而不是父母的。

父母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孩子越大,越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同伴对孩子的影响也同样重要,而且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同伴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

就像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

儿童在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的世界。

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03

发放大学录取通知书期间,青榄君写过一篇文章《5个孩子4个考入清华北大!父母说秘诀就这五个字!》,其实这一家的孩子如此优秀,不仅仅是因为父母教育得好,还有一点是5个孩子中的大哥吴云峰,对弟弟妹妹影响很大。

当吴云峰考上清华后,他首先开了个家庭会议,对弟弟妹妹说:“5年后,我们清华、北大见。”

左一是老大吴云峰,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博士

而弟弟妹妹们也是从小看着哥哥努力学习长大的,自然会耳濡目染。

如今连最小的妹妹也放弃了医院的工作,一心备考北大研究生。

今年高考后还有一则正能量的新闻,湖南师大附中一个寝室里,6名男生全部考入了清华、北大。

记者问寝室长旷文宇,为什么他们寝室这么厉害,旷文宇拿出了一份签有6个名字的寝室公约说:

我们每天22:40下晚自习后到的0:00寝室熄灯前,都在互相努力学习。

别小看这寝室里的1时20分,同学们班级之外的学习进步,就在这段时间里。每当老师布置一项任务时,我们会在寝室里“对坐刷题”,熄灯前不忘问对方进度如何。这就是224寝室成功的“秘诀”。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学霸寝室、学霸班级、学霸家庭的新闻,这些新闻都从侧面印证一个道理:同伴的影响不可小觑,优秀的同伴会让孩子更优秀。

作家贾平凹曾说: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高人为伍,你一定不会甘于平庸。

既然同伴之间存在影响力,父母就该好好利用同伴影响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同伴圈子。

04

青榄君有一个高中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导致成绩下降,最后高考落榜,只能去读专科。当时很多人都劝她复读一年,但是她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然而事以愿违。在读大专时,她想努力备考英语4级,却每次都被身边那群不上进、只知道玩的同学影响,考了三次都没过。后来备考专升本,也是同样遭遇。临毕业时,她才恍然大悟,终于考过了会计从业证,找到一份工作。

优秀的同伴会让孩子更优秀,反过来,不上进、不努力的同伴则会让孩子往下坠。

父母既要帮助孩子创造好的同伴圈子,也要注意提防孩子受到不好的同伴圈子的影响。但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品行不端,不努力不上进的朋友?

强行阻止孩子与这类朋友交往是下下策。

美国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Anita Gurian说:

当父母对孩子说“你以后不许再跟 XXX 玩”时,小孩反而会越想要跟那个人玩。

最好的办法是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引导孩子鉴别什么朋友值得交往。

美国精神病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博士建议,当父母觉得孩子交的朋友不好时,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对友情的看法,并引导孩子客观的观察和评价一下他的朋友。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

那个孩子很粗鲁,老是踢咖啡桌,我让他停下来他就是不听。我不喜欢他那样做,你怎么看?

比利来的时候,你们大部分时间玩的是暴力电子游戏,你以前很少玩电子游戏的,你觉得这样好吗?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不容易被品行不端的朋友影响的人。

育儿平台做了一份调查“当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50%的家长选择教好自己的孩子。

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从9岁开始,有了朋友的概念,他们不再局限于根据地理位置来交朋友,而是根据是否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交朋友。

当一个孩子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心中有一个行为准则,才不会被品行不端的同伴影响,也不会喜欢和他们做朋友。

05

最近,看了这样一则报道,英国有个家庭举家准备迁往澳大利亚,原因是孩子的小伙伴全家已决定迁往那里。

据说,他们的孩子生性怯懦,从小就什么都怕,连毛毛虫都不敢碰。而邻居家的孩子却天生胆大,喜欢玩些有点惊险味道的游戏。两个孩子结成伙伴后,胆小的孩子也渐渐地变得勇敢起来了。

虽然英国这对父母的行为有些夸张,但道理其实和孟母三迁一样,他们都意识到同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晏子春秋》写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孩子最后是生长成橘还是枳,全靠父母给了孩子什么同伴圈子。

作为父母,我们不会简单粗暴地干涉孩子的交友权利,也不会让孩子结交朋友的时候去想是否“有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略同伴对孩子的影响。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交友情况,尽量引导孩子跟三观正、能对TA有积极影响的同伴做朋友。从短期发展看,这能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和行为习惯;从长期看,对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以及TA未来的幸福生活也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青榄家长地带」
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看好文

49元“听+闯”中小学必读书目

3人成团,结伴阅读

200本1-9年级必读书目有声听书

闯关打卡,赢奖金

每天10分钟,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终身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