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学中的“太极晕”到底是什么,听听资深风水先生的说法

 道禅居士 2018-10-09

民国以前的所有著书立说开门授徒的风水大师们都知道什么是太极晕。而民国以后到今日为止的所有公开著书立说开门授徒的风水大师们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太极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古书上所写的关于“太极晕”的论述百分之一万是正确无误的,而民国以后的大师们所写的书中关于“太极晕”的论述又百分之一万是错误的。

关于什么是太极晕,杨公的《葬法倒杖》中写道“认太极‘穴场金鱼水界。圆晕在隐微之间者,为太极。上是微茫水分,下是微茫水合。合处为小明堂,容人侧卧,便是穴场。有此圆晕则生气内聚,故为真穴,立标枕对于此而定。无此者,非也。若晕顶再见一二半晕如初三夜月样者,名曰天轮,影有三轮者,大地也。’分两仪‘晕间凹陷者为阴穴,凸起者为阳穴,是谓两仪。就脉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皆有饶减。或上截凸起,下截凹陷,或下截凸起,上截凹陷,或左右凹凸相兼者,为二气相感,则取阴阳交媾之中,升降聚会之所,不用饶减。’求四象‘四象者,脉息窝突也。脉是晕间微有脊,乃少阴之象;息是晕间微有形,乃少阳之象;窟是晕间微有窝,乃太阴之象;突是晕间微有泡,乃太阳之象。四象作居,葬有四法:脉穴当取中定基,息穴当剖开定基,窟穴当培高定基,突穴当凿平定基。’倍八卦‘脉缓者,用盖法:当揭高放棺,以盖覆为义;脉急者,用粘法:当就低放棺,以粘缀为义;脉直者,用倚法:当挨偏放棺,以倚靠为义;脉不急不缓而横者,用撞法:当取直放棺,以冲撞为义……’”根据原文我们可知:太极晕是指站在穴星对面的案山朝山上观看龙脉结穴之穴星开面处,在穴星开面处隐隐约约有类似太极图案形状的圆晕,这个隐约可见的圆晕就是太极晕,太极晕的具体大小并没有一定尺寸,大的可能是直径几十米上百米,小的可能只有一二米,在这个太极晕中,凹陷的地方为阴穴,凸起的地方为阳穴,就在龙脉本身上结穴叫阴龙,点穴宜在太极晕中凸起的阳穴位置,另起星峰结穴叫阳龙,宜在太极晕中凹陷的阴穴位置上点穴,至于是在阴穴或阳穴内的什么位置上点穴,则要根据“脉息窝突”这四象来确定大概位置,然后再在“脉息窝突”所确定的大概位置上根据“倍八卦(盖粘倚撞、斩截坠吊、挨并斜插、正求架折)”这十六种葬法来精准确定扦穴的精确位置,这就是整个点穴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整个点穴的过程都是在太极晕内进行的,真龙穴是在太极晕内,而绝对不是说太极晕在真龙穴内,至于古人古书所说的“太极晕是真龙穴的佐证”,其实质意思是说“龙脉结穴的穴星开面处如果有太极晕,该结穴处所结之穴才是真龙穴”,而绝对不是说“穴内有太极晕,这个穴才是真龙穴”,如果风水大师们读书读成这种水平,那还有什么颜面著书立说开门授徒呢?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吹嘘懂寻龙点穴的资本呢?奉劝那些不懂太极晕的风水大师们,千万不要再写文章再收弟子了,因为你都不知道“点穴是在太极晕内点,点穴不是在穴内找太极晕”这个最根本的风水知识,你还骗人干什么吗?难道不怕天打雷劈断子绝孙吗?

以上是杨公《葬法倒杖》中的太极晕理论。下面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古人古书又是怎么论述“太极晕”的吧。

徐善继《穴法》:“于穴场回顾,见有圆晕在微茫隐显之间,是谓太极晕,隐隐微微,仿仿佛佛,精看有形,细察无形”。此文明白无误地说“回顾于穴场(古文倒装句),见……”,其意思就是说“回头看穴场(即在穴星开面处的相对方向看,穴场出现有圆晕在微茫隐显之间的是太极晕),”而并不是说“回头看穴坑内有太极晕”。须:“穴场”和“穴内”是有本质上的严格的区别意义。今日的风水大师根本读不懂古文古书,全部是望文生义曲解古人古论,遗误后人,祸害易友。

空石长者《五星提脉正变明图》:“穴场既定,先须辨其太极圆晕……”。此文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说:“确定了穴场后,只有首先找到了太极晕,然后才能点穴,没有太极晕的穴场是没有真龙穴的……”,古人讲的明白,而如今的风水大师们却在曲解古人之理论而谬传自己的“太极晕是穴坑内的太极圆晕”之错误思想,可见如今风水师之无知无妄与无耻。

廖禹《四象葬法》:“穴内圆晕,乃生气凝聚灵气显露之处,开茔宜在晕内,不可锄破,否则生气泄漏,灵光消铄,虫蚁入圹,水泉侵棺,子孙贫寒”。此处瘳公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说:“点穴开茔应在太极晕内……”至于“穴内圆晕”的“穴内”结合上下文可知“穴内”不是指“穴坑内”,而是指“穴场内、穴星开面处”。当今风水大师们读古书夹二片三断章取义妄解古人之论,实在可悲。

宋代黄妙应《博山篇》“天下道理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天地之间有小的圈,有大的圈,识得此圈处处皆圈,偈曰:白玉团团一个圈,乾旋坤转任自然,能知圈内四般趣,便是人间行地师”。黄妙应所讲“太极晕”之“能知圈内四般趣,便是人间行地师”其意是指“只有懂得太极晕内的脉息窝突四象之点穴方法,才能成为真正的风水大师”。这也是说“点穴是在太极晕内点穴,而不是太极晕在穴坑(圹)内”。

……

纵观古人古论,所有的古人古论都是说“点穴是在太极晕内点穴,只有有太极晕的穴场,才有真龙穴”而不是说“点好穴位后穴位内有太极晕才是真龙穴”。这是一个“寻龙点穴”的原则性理论问题。至于穴位内有太极晕,并不能证明这个穴位是真龙穴,而且穴位内有太极晕的穴位至少占所有风水穴位的70%以上,在开挖穴位时,只要调整一下开挖的方法,可以100%在穴位内出现太极晕,因为穴位内太极晕的形成是由“土色、土密度、土的湿度、土的结构形态”这四大因素决定的,这四大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形成穴内“太极晕”,而“真龙穴却并不是由土色、土密度、土湿度、土的结构形态这四个因素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应明白:“穴位内的太极晕与真龙穴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是“太极晕内才有真龙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