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赚钱的开始,源于放下赚钱的执念

 金麟167 2018-10-09

关于成长,关于职场,还有心理学

你想要的干货在这里~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新浪微博@赵晓璃

抖音@璃语职美人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话题源于一名读者的后台留言,大意如下——

 

“晓璃老师,您好。最近感觉好烦哦。我快高考了,内心想报考中文系,但爸妈一定要我报考金融类专业,说将来赚钱多,但我真的不喜欢。我想试图说服他们,但他们说我小,不懂事,长大就明白了。我知道您是做职业咨询的,不知您这里可曾有过类似的职场案例?您又是如何建议的呢?盼复!”

 

这位读者的提问,颇具代表性。

 

现实中,我确实接触过太多的职场案例,当事人当时不论报考专业,还是选择职业,刚开始都是冲着赚钱去的,但奇怪的是,最终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拖垮了身体,需要花大量的钱才能恢复健康。

 

这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赚钱的真正秘笈,又到底在哪里?

 

今天的文章取材于一例真实的职业咨询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特地对关键信息做了加工处理,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不同的启发。



01

“工作一年多,我病倒了”


   我依稀记得,去年上半年的一位咨询者小茜(化名)坐在我对面的模样。

 

苍白的面庞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别惹人瞩目,倒不是这双眼神多么咄咄逼人,而是这双眼神背后,总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忧伤。

 

翻开小茜的履历,她的家境倒也殷实,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小茜,从小就被父母预设好了未来的路。

 

在父母看来,小茜的遗传基因里少不了对数字的敏感及缜密的逻辑,他们认为女儿应该从事财务类专业,因为能赚钱。

 

在他们的“规划”及“安排”下,小茜读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通过父亲的关系来到一家公司的财务部上班,诡异的是,上班后的小茜三天两头生病,不是感冒就是发烧。

 

直到有一天,不知为何,小茜的皮肤上开始长出了很多红疹,接下来就是高烧不退,医生建议她回家静养至少一个月,无奈之下,父亲只好通过关系给女儿争取来了两个月的全休假。

 

小茜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皮肤上的红疹似乎消退了一些,但也没有彻底见好,一想到很快又要上班了,她就焦灼不安,决定前来寻求帮助。




02

普通人和卓越人士

差的不仅仅是努力和方法


通过专业系统的排查,我发现小茜身上有一股相互冲突的要素,她一边渴望着有趣和热情,一边又特别执着于外在评价和认可。

 

通俗说来,小茜特别渴望活出不一样的自我,但同时,又很难放下对于物质及世俗评价的执念。

 

1、卓越人生的内在密码,是心理评价机制

 

在表面上看,卓越人生和普通人生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万种差异,包括成长环境、主观努力、客观机遇、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等等。

 

但我们透过表象再深入钻研不难发现,卓越人生和普通人生最核心的差异,往往源于看不见的心理评价机制。

 

通常说来,卓越的人往往从内心寻找答案,时刻听从内心的声音,故而这个人的身心和谐,能够相互滋养:所做的事情正好能够滋养心灵,而心灵的力量给予TA做事的力量,慢慢地形成良性循环。

 

于是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着利益之外的追求,他们或沉浸在做事的喜悦中,或享受在做事的过程里;外在的物质收入就像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刻意追逐,反而备受瞩目,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类人生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做寿司做到极致的小野二郎,他的店只有十个座位,他从来不关心每天到底有多少客人、每天能赚多少钱,他把所有的心力全部放在手里制作的每一个寿司上,这种卓越而极致的力量让很多人颇为震撼,于是这家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预约人数爆满,需要提前很久才能预定上。

 

同样地,做辣酱起家的陶华碧老奶奶,她的酱从来不做广告,全靠口碑传播,公司做大之后,坚持不融资不上市,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妥妥的现金流。

 

等等。

 

这些人的做事风格可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在喧嚣的尘世中,秉持着内心的操守,不断追求卓越,而成功也好财富也罢,更像是这个过程中的衍生品。

 

不刻意追逐,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当一个人只盯着赚钱,往往看不见隐性价值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如果你一味盯着赚钱,意味着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往往会忽略金钱之外更为重要的东西,例如隐性价值。

 

有的员工死死盯着眼前的收入,他们秉持“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一分也不做”的处事哲学,到头来只会越走越窄。

 

我曾经写过一则咨询案例,说的就是一位咨询者在做行政助理工作时,由于看不见隐性价值,特别反感做会议记录,最终错过了领导栽培的机会,等醒悟过来时后悔不迭。

 

硅谷风投界的新锐克里斯·萨卡,曾成功投资Twitter和Uber。他创业前在Google工作这个人和一般员工不同的是,他特别喜欢参加高管会议,即便没人请他,他也会想尽办法参加。

 

为了能争取参会,他自动请缨做会议纪要,发给参会者。

 

长此以往,通过一次次参会及整理会议资料的过程中,他的视野拓宽了,更是培养了他的商业嗅觉,给他日后的风头生涯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3、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我们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些家长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赚钱上,他们认为,只要赚钱足够多,就能满足孩子成长的一切需要,孩子有了优渥的物质条件,成才似乎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问题在于,物质条件只是一个人成长乃至成功的客观因素之一,主观层面上的自驱力,以及内心的安全感,则是看不见的更为重要的价值。

 

所以,真正有远见的家长虽然也会赚钱,但不会把精力全部放在这一件事情上,即便自己再忙,也会每天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更是漫长的过程,如果为了赚钱缺席,到头来孩子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孩子未来在学习、择业以及婚恋上遇到一系列的麻烦。

 

就像《奇葩说》里如晶说的那段话一样:“孩子的人生从1岁到20岁,我们走过来,他们比连续剧更糟糕,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是我们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1到20岁你不看了之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而无疑,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亲情的遗憾,即便资产无数,也换不回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03

当你开始对钱产生执念

反而会错过幸福与自由的真谛


随着咨询的深入,小茜内心深处的痛苦逐渐浮出水面。

 

在很小的时候,只要小茜做的事情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同,他们就会逼小茜认错,直到小茜说出那三个字“对不起”才罢休。

 

小茜记得自己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同学来家里玩,非要玩她的娃娃,小茜不给,妈妈便说她“小气”、“吝啬分享”等等,硬是让小茜把娃娃给同学玩,小茜死死抱住娃娃不放,妈妈过来一把夺取了娃娃塞进了同学的怀里,还逼迫小茜说“对不起”......

 

但其实,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孩子的道德感要到4岁以后才能出现。

 

在小茜当时的年龄阶段,并不能分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孩子有自己表达歉意的方式,例如你会发现有些孩子打闹之后,总会有一个事后去示好,然后两人和好如初。

 

如果这个时候,大人粗暴地干涉并逼迫孩子道歉,对孩子内心的秩序和安全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长此以往,小茜就成了那种“习惯性认错”的孩子,她压抑着内心的感受,或者拼命无视甚至躲避,如此,她又如何能够找到自我,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去开心地做事,从而赚取物质收入呢?


 

她走入了这样一个死胡同:

 

  • 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

 

  • 拼命压抑内心的感受;

 

  • 怀疑乃至否定真实的自我;

 

  • 按照外界期待选择赚钱的专业及职业;

 

  • 忍受着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 这种感受无法被允许在心理表达,则通过疾病的方式,由身体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强迫当事休息的目的......

 

这是身体的保护机制,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小茜的内心会面临崩溃的绝境。


 

1、钱并非从天而降,它的到来有迹可循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四因说”,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

 

其中,目的因是终极也是最重要的。

 

他指出,自然界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目的,而目的因是引导过程的标的,唯有最善的终结才是目的。

 

放在金钱上,通俗说来就是,如果你赚钱最终的导向是损伤自己,它就无法给你带来财富的流动。

 

放在小茜的案例中,无视自我特质和内心声音的小茜选择了看似能赚钱的职业,然而这样的目的只是功利且不具备“善因”的,故而不仅无法给小茜带来金钱,反而导向了更糟的结局。


 

2、你为什么要赚钱?

 

我问小茜,你如此苦逼自己赚钱,到底为了什么?

 

小茜眨巴着灵动的双眼告诉我,她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她从小做过并且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画画。

 

据小茜说,小时候老师就曾经夸过她,说她对结构及色彩等很敏感,如果好好学习,一定前途无量。

 

只可惜,由于繁重的学业,这个梦想就搁浅了。

 

“晓璃老师,你说我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这条路真的就走不通吗?”小茜问。

 

我大致明白了,原来,小茜天真地认为,如果做几年不喜欢的职业赚足了钱,便可以用这笔钱学画画了。

 

问题是,为什么非要等到有钱才开始?而不是现在就开始呢?


 

3、打破思维的桎梏,做些力所能及的尝试

 

我给小茜的建议是,除了画家这种专业性很高的职业之外,是否能考虑一些门槛不高、成本适中同时又可以尝试的职业?

 

那个下午,我和小茜脑洞大开,想出了不少职业,小茜更是两眼放光,像是看到了希望。



04

尾声



咨询后的小茜找父母沟通了一次,袒露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父母看着饱经折磨的女儿,也做了妥协和让步。

 

经过仔细的走访及考察,小茜最终决定从事陈列设计方向,在父母的参考下,她报名了相关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很快她发现,比起枯燥繁杂的数字,自己果然更适合视觉和美感相关的事情,她学起来也特别带劲,老师也夸她进步神速......

 

如今的小茜恢复了往日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正信心满满地一步步迈向想要到达的地方。

 

“对于一个漫长的生命来讲,灵魂可以激动的时期本就很短。这是整个黯淡生命中最明亮的时段,或许也是我们之所以活在世间的主要缘由。”——许知远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抖音@璃语职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