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沟镇的泥娃娃

 往事随风1yv189 2018-10-11

记得小时候,我们白沟镇能工巧匠齐聚,最出色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泥娃娃。

泥娃娃是白沟泥塑工艺品的统称,首先选择拒马河河床的胶泥,摔打加麻刀(细细的丝麻)手工捏成,然后晾干上色。分为动物、人物、植物、几大类,造型简朴端庄,颜色华丽。

那时在白沟有几家泥塑工艺小作坊,这是用来养家糊口的,家里老人做泥娃娃,妇女在大街摆摊出售,我记得大街摊上摆放最多的当是大公鸡,大公鸡艺术水平也最突出,按个排列,从小号到大号,从几公分大小到一尺多高,以次摆放整齐,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说起泥娃娃的由来,据考证自清朝末年就有,到解放前夕,部分白沟匠人主要以零售兼批发泥娃娃为生,抗日战争时期,白沟镇驻扎日本一个中队,其中有个日本队长也对白沟的泥娃娃产生了兴趣,要挑选最好的泥娃娃带回日本,他看中了一家的泥娃娃,这家作坊的后代有个叫王宝五的年轻小伙。他爷爷由于和日本人讨价还价,被日本人痛打一顿,王宝五个大魁梧,生性好强,自小在拒马河边长大,水性极佳,听说蟒蛇类的动物见了他都害怕他。他听说他爷爷挨日本鬼子打的事,火冒三丈,找到日本队长理论,被日本鬼子抓住压往炮楼。当走到河边时他说渴了,在河边喝口水,当日本鬼子不注意,他一个猛子扎入水里,日本鬼子胡乱放几枪,连王宝五的影子也没看见。据说他一个水下潜游,一口气游到了王乡村才钻出水面,王乡村离他入水的白沟说有十几里路。都说王宝五当时是个传奇人物一点不假。

       

白沟泥娃娃中还有一种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叫泥科鸪的小泥塑,泥科鸪尾部有个眼儿,嘴巴吹就响。所以又叫泥哨。泥哨也是多种多样。 白沟泥哨多取材于禽兽,亦有部分神话人物。造型注重突出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夸张变形,哨体下部留回气孔。大可近尺,小者不足一寸。 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其作品以戏剧人物、历史典故为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老话很凄美,新时期的白沟经过这么多年的巨变,早已经是商铺林立,政府部门很重视传统文化,扩建了民俗博物馆,白沟的泥娃娃也进了博物馆,成了人们的收藏品。现在做泥娃娃的工匠不多了,据说几乎就剩胡秋英一人了。10岁便随父亲学艺的胡秋英现住白沟镇南刘庄村,她家做泥人的历史最少可以往前追溯四辈。泥人的制作要求工艺技巧高,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的白沟泥塑造型古朴、粗犷,内容以戏剧人物、历史典故为主,分吹响、摆投、手捏、印模等类,多达百科。在北京奥运会祥云小屋、首都机场的河北民间艺术展览中胡秋英的白沟泥娃娃都大出风头,她本人也被河北大学艺术系请去授课,专门讲解白沟泥娃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