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茶问道》之莱芜老干烘

 杏林春阳 2018-10-09

中国的茶有两种模样:一种叫琴棋书画诗酒茶,一种叫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种活在卢仝、皎然的手里,一种活在锄头灶火边;一种活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一种活在老百姓的饭后;一种活在天青色的汝窑盏中,一种活在前一秒还在吃饭、后一秒有可能会用来喝酒的粗碗中……这一切,前者叫精神后者就是生活。就是喜欢茶的这种样子,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能荡涤出诗词画意、扒开烦恼见朗朗晴空,也能去除腹中烦闷,换来一身轻松。莱芜老干烘是后者。

《寻茶问道》之莱芜老干烘

它是明初经山西移民从洪洞带来的,从那时起它就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福泽这一方百姓。它最初是皖西黄大茶。

黄茶一词唐代就有出现过,但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那时候的黄茶是指一种黄叶品种,而不是现在六大茶类中的黄茶。明代许次纾《茶疏》中有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撅,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治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用哉,兼以竹造巨笱,趁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辙就黄萎,仅供下食,悉堪品斗。”

《寻茶问道》之莱芜老干烘

这段记述与今天黄大茶的制作大体相似,说明黄大茶距今至少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皖西黄大茶主产于霍山、六安、金寨、岳西等地区,地处大别山地区腹地,从唐代起这里就是重要的产茶区。

皖西黄大茶诞生之初就是立足于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那个时期的老百姓喝不起达官贵族家能享受的细嫩芽茶,那个时代的老百姓谁家都不富裕,上有年迈的老父老母,中有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黄大茶的选料没有选择单芽,没有选择一芽两叶,而是选择了老百姓最能消费得起、够得着的一芽四五叶。这是一种别样的大爱和体贴。

它叶长梗多,是个略粗糙和不修边幅的汉子。老百姓的日子里要的是经济实惠而不是长得好看。它虽粗老,但是可以很浓厚。风尘仆仆地进家门,一碗茶汤下肚,顿生精神和清凉;它虽粗枝大叶但是最不娇气,无论是沸水淋身、还是大壶闷泡,它都能绽放生命、布施滋养。

《寻茶问道》之莱芜老干烘

它是主要服务于北方群众的产品,《霍山县志》中记载:“远销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它在绿茶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了闷黄和烘焙工艺使它的汤色红浓,不似绿茶般寒凉,也更适合北方的气候。茶汤中的几分焦糖香和高火香,仅是嗅闻便可以感受到弥漫的温暖。北方那漫漫的寒冷冬季,围炉夜话或者邻里家常里总也少不了它。它温厚浓酽、味道甜醇,这一份滋味最适合北方的饮食。北方的百姓们爱吃面食,如馒头、面条、花卷等,干体力活的汉子又喜欢高油、高盐,吃完饭后闷上浓浓的一杯茶,消食解腻又提神。

莱芜属于鲁中地区,明清时期茶叶运往鲁北地区以及周围其他的地方需要经过莱芜,这里逐渐就变成了皖西黄大茶集散地和中转地。那时候往来的经营者众多,境内“茶叶口”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大茶变成“莱芜老干烘”是在清嘉庆年间的事儿。莱芜人吕清梅看很多人通过贩茶过上了殷实的生活,便跟父母商量也要去安徽贩茶,于是同父母、亲戚凑够了一车茶叶钱和来回路费,然后就跟着人算着日子去了安徽。定要赶在麦收之前回来,那个时节,茶叶是最好卖的时候。结果茶运回来后遇上了连阴雨,茶叶开始返潮,若是这样下去茶叶恐怕会潮湿长毛,借来的钱也会打了水漂。急中生智的吕家人想,茶叶在产地是烘焙干的,只要再把茶叶用木炭烘焙保持干燥不就解决问题了么,于是赶紧把茶叶用没有明火的木炭烘焙一遍。天气晴好的时候拿出去卖,因为茶叶又经过一道烘焙,茶叶散发出迷人的焦香,客人纷纷叫好,以为是新的品种,便问是什么茶,吕清梅便回答“老干烘”,从此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吕家也把后期的烘焙工艺逐步改进完善起来。茶商们听说后都上门求教“老干烘”的制作技艺,从此皖西黄大茶就变身成了老干烘,在莱芜换了模样。因为周边地区的卖茶人都是从莱芜进货,所以“莱芜老干烘”的名字就响彻了齐鲁大地。

《寻茶问道》之莱芜老干烘

时过境迁,有太多的东西在时光里来了又走,但是莱芜老干烘却一直没有从这片土地上离开过,也许正是因了它从不骄傲,一直紧贴着百姓的生活。时至今日,莱芜老干烘的制作技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市也到处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在莱芜市区超市、乡镇的小卖部或者农村的集市上仍然能见到老干烘的身影,粗粗的样子像极了山东大汉的性格:

直接、爽快有时候不加修饰。人们还是喜欢用纸袋子一称一装,回家壶中一泡就可以享用。走亲访友时也一定要随手称上二两,这里面充满了这片土地上浓浓的人情味。

这一杯红浓的老干烘里藏着山东人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这一杯红浓的老干烘里藏着山东人的豪气: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口喝茶;这杯老干烘见证着张家的小伙儿娶了媳妇,李家的小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孙家的小子考上了大学,吕家的老人刚过完90大寿……这一杯红浓的老干烘里存着几代人的记忆和传承。即使目前市场上铁观音、大红袍、红茶、普洱茶已经很常见,老干烘也出来更多花色品种,但是这里的人们放不下的还是这杯传统的老干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