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控制愤怒、恐惧?从应对挑衅开始!

 昵称GklKP 2018-10-10

罡风防身,实用至上,龟速更新,只待知音。


大家好,


本期是安全防卫话题,新粉一定不要错过。


街斗格斗:心理为上,肉体次之;武器为上,拳脚次之;人员为上,技术次之;头脑为上,实力次之。


不明白的,建议翻阅一下老文。(输入1,目录弹出。)


大砍大杀的东西讲得太多,今天改改风格,从生活入手,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管理、控制情绪,高效的解决麻烦。


从留言上看,很多朋友询问,如何在冲突中克服恐惧?抑制愤怒?这两种情绪让我们头脑混乱,四肢不听使唤,糊里糊涂地输在起跑线上。



通常来说,造成这两种情绪的罪魁祸首,就是挑衅。


挑衅是战争的开端。看上去这种举动缺乏实际意义,除了提前暴露意图,没有什么其它用处,但依然有很多人在做。


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你想扁谁,直接扁好了,干嘛非要搞出一副嚣张的面孔,让对方警戒呢?所以,大概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去挑衅,那是蠢货行为,不要怕挑衅,来犯者都是纸老虎等等。


(如果我下面讲的也是这些俗套大道理,那你可以取关了 ~


从安全防卫的角度看,挑衅是不折不扣的业余行为。但是从街头格斗的角度分析,挑衅这个看似无脑的举动,里面竟大有文章。


言归正传,挑衅分为:心理挑衅和战术挑衅。


一个一个讲,

 心 理 挑 衅


心理挑衅的目的不是为了战斗,恰恰相反,是为了避免战斗。


打个比方,一个大汉直勾勾的盯着你,慢慢接近,你可能会紧张。



这种方式,就是心理挑衅。换句话讲,我也不想惹事,只是想让你怕我,能吓退你最好,里儿面儿双全。


心理挑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和一个陌生人对看3秒钟,之后他避开了你的视线,那么你成功就完成了一次心理压制。


好吧,也许有点无聊,但这确实是很多人经历过的东西。无关对错,利用气势将看不顺眼的人逼退,相当于提前结束了战斗,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当然,恫吓对手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要确保在视觉层面上,比对手大只、凶狠,这也是一切心理压制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生活中的矛盾,很少是能通过挑衅一分胜负的。可能我再怎么张牙舞爪的做戏也是白费,因为你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尤其是心理挑衅,没有足够的优势,是很难形成心理压制的。意识到无效,就会转化成本能:你瞪我,我就瞪你,你骂我,我就骂你,大家唇来舌往,相互挑衅,谁也别怂了。



心理挑衅的方式很多,怒视、争吵、点指、吐口水、飙脏话、下流动作等等。


使用这些盘外招数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非暴力手段让对手哑火。这是社会道德、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一种潜意识,就好比有人插队,大摇大摆站在了你前面,你肯定要问问他怎么个意思?问也不问,直接送出一个扫肘的可能性很低。


沟通,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沟通无效后,相互挑衅是第二步。直至某一方被点燃,战斗是第三步。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挑衅都会回归战斗,有些人会自我约束,有些人会逐渐疲劳,但无论怎样,心理战的过程是很难免掉的。



很多人不怕战斗,却惧怕挑衅,因为和敌人对峙的感觉非常痛苦,对方的气势让人恐惧,脏话攻击让人愤怒,这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带上了手铐和脚镣。


说到怎么解决,一句话:延长空间,压缩时间。


延长空间,就是保持较远的距离。


设想一下,一个人在距离你50米的位置大喊大叫,各种花样挑衅,你可能会不舒服,但还不至于恐惧;换做10米的位置,可能会有一点点紧张;5米的位置会产生压力;贴脸距离下就更不用说了,心跳会爆表。



说白了,就是来犯者离你越远,他传递负面信息的效率就越低,你就越不容易被干扰。


矛盾的出现都是从微小的争论开始的,如果意识到对方是个刺头,可以尽快移步至5米外的位置上,此后,无论是继续争吵还是撤离,心理上都会处于稳定状态。


当然,如果是恶性事件,比如来犯者就是个混蛋,你移位,他马上就追过来挑衅,那“延长空间”就不好使了,需要采用“压缩时间”的方法处理。


压缩时间,缩短相互挑衅的时间。


相互挑衅会让人愤怒、恐惧、直至疲劳,即使最后没打起来,这一天的心情也会很差。而且一旦卷入麻烦,有时候想撤都撤不出来。


所以,我们要尽量压缩、减少对峙的时间,这个时间越长,你就越不自在。最常见的,就是来犯者在近距离对你各种污辱,打又不合适,跑又不甘心,怎么办?



很简单,我们马上切入备战模式,躲不了就冲上去推搡。到时候就会发现,来犯者和你一样紧张,他也会用力把你推开,介时恐惧立刻转为自信。



这么说吧,心理挑衅并不是真的战斗,它的目的就是让对手不战自溃,所以我们不要上当,丢给他一个:“你想骂,我更想干一架!”的信息。说白了,就是用肢体动作给对手施压,打断他的挑衅,你想玩,我们换一个玩法。


换句话讲,我们要在被负面情绪吞噬以前,改变冲突的方式。哪怕是互相推搡,也好过互相谩骂。



最后说一句,如果真的遇到无赖,想一羽不湿就解决麻烦是不可能的。骂?你不擅长。跑?自尊心会让你迈不动腿。最后就剩下一个“打”,不一定真打,但要做出一副想打的样子!


心理挑衅就介绍到这里,不要走开,重头戏在后面。


 战 术 挑 衅


战斗,是矛盾的终极爆发。一般来说,心理挑衅不会直接触发战斗,能让我们大打出手的,是存于“心理挑衅”和“战斗”之间的那个东西 --- 战术挑衅。



战术挑衅的方法很多,撕扯、顶牛、推搡、掐脸、快速逼近、格斗站姿等等。


战术挑衅是战斗的前奏曲,也许有点画蛇添足,但事实上,相当多的人并不想省掉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有二:


1. 肢体警告


就像前文讲的,别人招惹我们,打嘴仗不擅长,躲又躲不开,那就用肢体警告他:嘿!傻X,你离我太近了!



这既是警告,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面对挑衅,除了恐惧就是愤怒,与其在愤怒的峰值爆发,还不如先释放一点给自己减减压,这也是人类的正常反应。



推搡,是最有效的肢体警告。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受过什么训练,你都可能推搡过别人,或被别人推搡过。



从技术上讲,推搡并不是战斗,是为了展露攻击性,迫使来犯者远离。这样即使对手被激怒,想反扑,也得从安全距离启动,我们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反过来说,如果是别人推搡我们,那要注意了,如果推你的是个大个子,你会摔得很惨,因为用双掌传导体重是最容易做到的。



还有横向的推击,迫使你单腿支撑直至倒地。



街头冲突中,推搡有时候比拳头更危险,长距离的位移很容易被障碍绊倒,身体撞向尖利物体等等。



很多视频党教练,喜欢在处理推搡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彰显“专业”。其实完全不靠谱,因为现实中的推搡都是在危险距离下启动的,你没有反应时间,更不可能预知。



说到底,就是你离对手太近了,他才会警告你。具体怎么解决,还是那个老办法 --- 保持安全距离。(详见:街头格斗到底是什么 --- 战术篇(上)【深度好文】


2. 战斗号角


如果说,肢体警告只是被动的将对手推开。那战斗号角就是主动冲上去激化矛盾。


生活中,绝大多数冲突不需要诉诸暴力。可偏偏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实力有限,却充满侵略性,喜欢主动挑起战争。他们并不在乎结果,只是想做那个率先发难的人。



用挑衅的方式吹响战斗号角,心虚的可以给自己壮胆,胆大的可以给自己爆气,总之再小的屁事经我这么一搅和,你想不打都不行。



有些朋友不理解,既然这么想打,直接动手呗!搞这些不疼不痒的二事,不是浪费体力吗?


其实,能在第一时间使用暴力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情绪升级都是需要累积时间的,即便是好战分子,有时候也希望找到开启搏斗的方式。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如果这些狗皮膏药粘上了我们,跑不了,就得打,而且越早出手越好。(别想太多,越怕麻烦就越麻烦 ~ )



千万不要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号角一旦吹响,回归战斗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况且有相当多的暴脾气,根本不给你反应的时间。



总之,无论是你肢体警告别人,还是别人缠上你,只要没有第三方干预,我们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好了,战术挑衅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讲解生活中各种挑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些应对方法。


我们再看下这张图:



从行为上分析,生活中的冲突,大多要经历这三步演化过程。先是争吵,无果,肢体冲突,最后拳脚相向。


矛盾的升级,可以由一方完成,也可以由双方共同完成。比如你推了别人,这就是战术挑衅,对方就可以选择战斗。



很多人不理解,我只是推了他一下,他怎么就打我?因为你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战术挑衅,对方感到了侮辱或威胁,而你又没有做好接招的准备,那肯定就是自找苦吃。


一般来说,只要有一方达到了战术挑衅的级别,随之而来的就是暴力。比如一方沉迷于打嘴仗(心理挑衅),另一方侧身站立(战术挑衅),那么除了打,不会有其它结果。



从很多案例中可以看出,主动升级矛盾的一方未必是大奸大恶之辈,只是他们感知不到危险,步步紧逼,先是心理挑衅,然后是战术挑衅,最后把“战斗”的工作扔给了对方。




我们之所以感觉这些主动挑衅的人很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如果你的挑衅已经成功压制住了对手,就可以从容撤离了,如果继续施压,就说明你想大干一场,对方只能奉陪。


当然,我们不会去挑衅别人,但如果只是争辩了几句,对方就逼过来了,那就算你不想主动出击,至少也该摆出警戒式。(详见:街头格斗到底是什么 --- 战术篇(上)【深度好文】



大多数人对于挑衅的认知比较模糊。比如你开别人的玩笑,你并不觉得过分,但对方觉得你是在侮辱他,他被挑衅了,那就是一场无妄之灾。



其实说到底,这根本称不上挑衅,但你确实给了人家“被挑衅”的感觉,遇到心眼小的,说不定就会打你个措手不及。


每个人对挑衅的定义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往往人越敏感,愤怒点就越低,这种“我认为你在挑衅”,比真正的挑衅反应起来更加极端,它会跳过所有环节,直接飙升到2级心理。(详见:街头格斗到底是什么 --- 心理篇【深度好文】



解决这类问题也并不困难,平时与人相处留点余地,就算不会换位思考,谨言慎行也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对于正在战斗中的人,不要抱任何幻想,要么撤离,要么加入战斗。任何劝解、辩理的行为,都会被视为挑衅,然后一并被收割。




近距离的争论会缩短心理挑衅的时间,快速升级为战术挑衅。



如果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让步,之后就是战斗,很难再回到心理挑衅,搞不清状况的,就得受点皮肉之苦。



如果看过我们之前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其实应对挑衅根本不算个事,和恶棍搏斗才是事件的终极走向。人们之所以厌恶挑衅,就是因为“可能要战斗”比战斗本身更让人痛苦。



一般来说,应对挑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动代替法”。


打个比方:你在餐馆被陌生人挑衅,能撤离的话不说了,如果对方逼上来了,你要摆出防御站姿,或者把餐刀、叉子紧握在手里(这个行为要让来犯者看到),然后观察对方的下一步举动。


行动代替法,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稳定心理状态,同时给侵犯方施加压力。用你的行为,传递出一个“我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的信号,即使对方人数占优,也会出现片刻的犹豫,相当于我们把这个“紧张、恐惧”的皮球踢了回去。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久经战阵的老鸟,临敌时你很难抑制自己的紧张、害怕、愤怒,你看再多的心理书籍,找再多的心理专家,听再多的大道理也解决不了这种实际问题。


但是,行动代替法却可以搞定,因为它不强行干预,只是把肉体放在首位,心理放在了次位。你完全可以一边执行动作,一边堆积你的负面情绪。


没有动作,就是不作为,不作为就是逆来顺受,来犯者可以包揽“心理挑衅 - 战术挑衅 - 战斗”的全部内容。



通常来说,不管你是多能打的高手,多会装的大师,当别人热情“问候”你家人的时候,你的心理反应也不会和俗人有什么区别。



当然,商业赛事存在炒作成分,很多选手会抓住新闻发布会这个绝好的机会营销自己。



可冲突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互相挑衅哪一方也不会舒服,发布会上还能演演,回到酒店该急眼还得急眼。



挑衅和攻击要区分开,很多轻度的攻击行为和挑衅相似,但威力再小也是攻击,之后只有恶战。


最常见的就是耳光,扇耳光是赤裸裸的攻击,与挑衅无关,只是把攻击的拳头换成了手掌而已。只是这种攻击带有侮辱色彩,所以容易被误会。


打耳光是攻击,攻击就是开战,打了别人耳光还觉得是挑衅,不挨揍等什么?



运动员也一样。



纠纷中,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清晰的定位,撤,就早点撤,打,就火力全开,所有轻描淡写的攻击,到头来坑的都是自己。



换个角度讲,如果来犯者犹豫不决,那就是我们结束战斗的最佳时机。



其实面对挑衅,多数人都知道回避,只是事发时受“外因”或“内因”的影响,你未必能够很好的执行。说到底,挑衅真正的克星,并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心理战,而是老老实实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一个“逃”字就能解决所有的冲突,这个世界就简单多了。)


大约半数的挑衅会回归战斗,过程再火爆,演技再精湛,最终都得靠硬实力说话。如果没有爆发战斗,无论你处于强势,还是弱势一方,所有人都是赢家。



负面情绪人人都有,这未必是坏事,适度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兴奋,适度的愤怒可以提高求胜欲望。下等抑制、中等控制,上等利用。


“挑衅”只是一张战书,如果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战斗准备上,就不会太在意战书里的内容。


说到底,挑衅更像是个心理测试游戏,测测你的反应,所以没有什么输赢可言。再科学的处理方法也是单方面的,就算你用尽全力去避免战斗,结果可能还是会战斗;你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最后却不了了之。


同类问题很多,比如新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气场”、“杀气”等等,其实这些东西无法人为操控,严重缺乏现实意义。这就像是几个懒汉在讨论,想点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忘掉饥饿。


就到这吧,


比起刀光剑影的街斗,本期是一个相对初级的话题。总的来说,面对侵害时,心理再强大,也要依托于肉体的支撑,所以实实在在做点训练比什么都靠谱。


好了,


天气转凉,保暖加衣,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更新很慢,我们下期起再见。


(结束)

          

输入关键字:1 可检索历史目录,直接点击文章名称即可阅览。


北京罡风防身格斗中心

www.chinafangshen.com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回看往期精彩


场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甲12号 010-68255835/18201509207

场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丙28号 010-57209913/18310407625

场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29号 010-67798060/13520388771

---------------------------------------------------------------------

---------------------------------------------------------------------

---------------------------------------------------------------------

---------------------------------------------------------------------

---------------------------------------------------------------------

---------------------------------------------------------------------

---------------------------------------------------------------------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