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原来问问题应该这么问!

 我是谢大人 2018-10-10

前言: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都需要不断修学储能,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难免要请教其他人。这些人有可能是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也有可能是论坛上或者QQ群里的各位研友。问问题当然是个好习惯,但是怎样有效地问问题却不是件简单的事。研之成理立志要与大家共同进步,因此会经常性地分享一些科研生活中的小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也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帮助到需要帮助的朋友。今天分享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声明:今天内容中某些语言可能有点尖刻,请大家见谅,我们的本意是重症用猛药,并非讽刺!





1. 典型的问题形式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在研之成理后台,研之成理QQ群以及小木虫等科研交流平台的老司机,我大概地总结了下,通常有这样的一些典型的问问题的方式,现列举如下:

A. 有谁是做分子筛的吗?老师,实验结果是这样的,我该怎么办啊?


B. TOF是什么?XPS中荷电矫正怎么做?


C. 老师,我发现这个实验方案行不通,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基于此我做了这样的实验,您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将几种不同的方式对比到一起,大家可能会说:哦,我知道了,应该按照第三种方式来问问题。这是结果,不是我们今天分享的主要目的,我们今天的目的是要给大家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锻炼自己形成这样的习惯。


2. 问题形式的剖析

A. 第一类问问题的方式我把它称为求奶型。这种问题的特征是:1) 非常宽泛,没有针对性,任何人都无法用一两句话回答2) 提问的人完全不负责任,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把希望寄托于解答的人身上。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呢?我下面一个一个进行分析。

1) 有谁是做分子筛的吗?

a. 如果我是做偏催化反应的,可能接触过分子筛但是不多,我就会想,这个家伙问这个问题可能是想问分子筛合成吧,算了,我也不懂,懒得理了。


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想问:Zn-ZSM-5是不是可以直接用H-ZSM-5来进行离子交换?这个我虽然不做分子筛合成,但是我也懂啊。但是这种问问的方式就导致,有答案的人不一定会理你,因为你问题不具体!


b. 我是做分子筛合成的,我可能会想:这个家伙到底想问啥啊?别又是个找我要样品的吧?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闪人!如果你问的不具体,别人是不吝于用最大恶意来猜测你的用意的!


c. 我是一个经常回答问题的老司机,而且碰巧心情不好,我会想:这又是哪里来的菜鸟,得,给他个教训,不要理他,等他学会问问题了,我再回答他,如果一直不会问,活该!


d. 如果我是一个小菜鸟,我会想:哎,这位大哥到底想问啥啊,万一不会怎么办啊?算了,看看大神们都怎么说吧,我还是不要做出头鸟了。


e...


综上所述,在论坛里面问问题的时候,请不要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有礼貌。直接了当,具体把问题提出来是最好的。请记住,帮助大家节省时间也是一种美德,不要让别人来揣摩你的心思!


2) 老师,实验结果是这样的,我该怎么办啊?

这里,我夸张地描述下老师的心情哈。

a. 如果你是一年级: 好吧,年轻,我原谅你,你在我心目中的分数可以保持70分,至少你还有勇气问问题,给你10分鼓励你问问题;


b. 如果你是二年级: 浮躁,我忍了,我再给你的机会,给你60分,看看你下次是上去呢还是下去呢?


c. 如果你是三年级:失望,教了三年了,还这幅德行,这个学生不值得培养啊!


d. 如果你是四年级:愤怒!整整四年了,难道我就什么也没教过你么?什么都来问我,难道还指望我一点一点什么都帮你设计好,只要你动动手么。如果是这样,要你有个P用啊!


e. 如果你是五年级:等等,你的延毕报告写好了么?


备注:这里略有夸张,其实老师都是很高兴和学生讨论问题的,但是在请教老师问题的时候,请一定让老师知道你已经做出了思考,有了一定的方案,找他只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个方案。所以,跟老师讨论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你得把自己的解决方案说出来,哪怕它是错误的。记住,改正错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个是提问最深层次的意义:得到答案不是终极目标,知道如何获取答案才是目的!


所以,正确的方式是:老师,我发现这个实验方案行不通,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基于此我做了这样的实验(或者打算做个怎样的实验来进行验证),您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或者补充的?





B. 第二类问问题的方式比第一类已经进步了不少,至少,它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让回答的人将范围缩小到一定的知识点。这种提问的方式我称之为泛问式。之所以叫泛问式是因为这个问题看似很具体,实际上只是具体到一个面,还没有具体到一个点。


1) TOF是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么?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如果百度可以知道答案的问题你拿来问,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治学的严谨态度。求知,应该先自己探索,自己探求到的知识是记忆最深刻的。只有当自己搞不定的时候,才应该去问他人。

当然,实际上,我相信大多数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不是真的对TOF这个概念一无所知,而是不确定我计算的时候活性中心的数目应该以哪个为准:是表面原子?所有原子?摩尔数?质量数?


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提问的时候直接把你真正的问题提出来,而不是先问TOF是什么,等人回答了一个百度百科就可以知道的答案之后,再补问你的具体的问题。还是那就话:帮助大家节省时间也是一种美德!


类似的,XPS荷电矫正怎么做也不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你应该具体到某个点,比如说我样品本身含碳,在用碳做矫正的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该怎么办?




C. 第三种问题方式相对于前两种就要更加好一点了,当然它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但是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值得大家学习:

1) 问题要具体到某个很小的点; 

2) 针对这个点,我必须自己先思考,有一定自己的想法;

3) 在向人求教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让人提意见。因为我的想法代表我的思维,而锻炼思维方式是比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更有价值的事!

4) 问问题不是我问别人答,而是在与人讨论中完善我原来的想法。请记住,这是一种态度的区别:我问你答,依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吸收你的知识;而我在与你讨论的过程中完善我的想法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我的探求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