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捂秋冻”到底是怎么回事?

 草原牧歌莱州 2018-10-10

李冉冉,解放军306医院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眼下,天气变凉,有些人坚持按照"春捂秋冻"的做法,结果却出现了问题。鉴此提醒:"秋冻"要适度,切忌太盲目。

所谓"秋冻",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从而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

不宜"秋冻"的三类人

1.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秋冻"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得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如果气血凝脂,血脉挛缩,心脉失养,就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应"秋冻"。

2. 慢性肺病患者不能"秋冻",这类病人,体制较虚弱,寒邪易趁虚而入,就会造成气管、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3. 胃肠疾病患者不宜"秋冻"中医认为,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多症并发,或吐或泄,或胀或痛。所以若遇气温骤降,应及时添加衣物,不能过分"秋冻"。

"秋冻"应适度

人们"秋冻"的初衷本来是为了提高对逐渐变冷环境等我耐受性,但如果气温本身已经较低的情况下,还穿着过于单薄的衣服,使身体难以承受,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多种疾病,应根据气温的变化,适量的增减衣服,切忌过少过冷,否则会适得其反。

"秋冻"应因人而异

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感染风寒邪气后,极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还可能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和老人在"秋冻"问题上应慎之又慎。

多到室外活动

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而御寒。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抗寒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