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4.到此一游。 包公园,简称包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 包公园占地3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总体布局为开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包公去世,次年,其女婿文效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归葬包孝肃墓园。 宋治平三年(1066年),为纪念这位著名清官,家乡人民在老城区内的兴化寺建了一座祠堂,那是包公祠的最早雏形。 明弘治元年(1488年),时任庐州太守的宋克明在此兴建"包公书院",那时是包家后裔及城内一些有声望的大家子弟读书的场所。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朝廷御史杨瞻重修"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祠"。 明清两代的官吏,贤人圣士都对包公祠进行过修缮、增制。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曾一度毁于战火。 清光绪八年(1882年),晚清大臣李鸿章独自捐资2800两白银对包公祠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增添了东西两厢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鸿章的侄孙、举人李国蘅作《香花墩井亭记》,刻于石碑上。文中有一个故事称有位太守喝了包公祠井里的水,头疼不止,后世人得知此太守是个赃官,遂有井水可以判别官员廉洁与否的传说。后人为此井修一亭,名曰"廉泉",留存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