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陈汤加减治疗痰饮验案举隅

 柴桂苓 2018-10-10
二陈汤原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为治疗湿痰之主方,亦是治痰的基础方。
1肺心病心衰
王某,男,70岁,2004年12月9日来诊。
主诉:咳嗽,喘息20多年,加重伴心悸3年,近半个月加剧。症见: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痰多白粘,神疲倦呆,小便不利,足跗浮肿,头昏目眩,舌质胖大苔白腻,脉弦滑。证属脾胃阳虚,脾不运化,痰湿内停之证。以二陈汤加桂枝、白术。处方:桂枝10g,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10g。服药3剂,咳嗽、喘息、心悸减轻,小便通畅,足跗浮肿减轻,以原方加党参30g,继服6剂,诸症解除。
         按:陈修园《时方妙用》指出,痰饮者诸方以二陈汤为通剂,仿《金匮》之意,故取效倍于诸家,……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名医方论》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处不到,然只有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本在脾在肾,治者详之。”咳喘日久,必伤及脾肾,致肺脾肾心俱虚。故务必从脾肾着手,以二陈汤加桂枝以温肾阳,白术以健脾阳,适用于咳喘、痰多白粘、胸胁满闷、头昏目眩、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质胖大苔白、脉弦滑之证。



2胃炎
张某,男,45岁,2005年3月18
日来诊。主诉:胃部不适,咳嗽,呕吐痰涎7天。证见:胸脘不适,进食则呕吐痰涎伴食物残渣,咳嗽,痰多,经服西药胃复安、阿莫西林、维生素B6等,症未好转。X线胸片示:支气管炎;纤维胃镜示:胃炎,幽门水肿。证属脾失运化,痰饮停胃之实痰,以二陈汤加旋覆花、枳壳、木香、砂仁。处方: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10g,枳壳15g,旋覆花(布包)10g,木香10g,砂仁10g。服药6剂,胸脘不适消失,咳痰、呕吐皆平。
           按:胸脘不适、咳嗽、痰多、呕吐痰涎,为脾不运化,痰饮内停之“实痰”证。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以二陈汤加旋覆花温肺化痰降气,枳壳宽中下气,木香、砂仁理气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饮停胸脘、呕吐痰涎之实痰证。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宋某,男,73岁,2004年11月25日来诊。
主诉: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胸闷、发热1周。症见:咳嗽,咳黄粘痰,痰多,胸闷不适,伴头晕、神疲、口干、口苦、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经服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证属痰热雍肺,脾失运化,治宜清热化痰,健脾和胃,以二陈汤加胆星、瓜蒌、黄芩、枳实、杏仁。处方:陈皮15g,制半夏10g,茯苓15g,胆星15g,瓜蒌15g,黄芩15g,枳实15g,杏仁15g。服药3剂,咳嗽减轻,咳痰通畅,因神疲、肢软,以原方加党参30g、白术15g,以益气健脾,9剂后诸症皆平。
        按:咳嗽、痰黄、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属痰饮化热之“热痰”。汪昂云:“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故取胆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实痰实火之壅闭;瓜蒌,杏仁宣肺化痰,黄芩擅清肺热,以助胆星之力;治痰当须理气,故加枳实下气开痞,清痰散结,杏仁宣利肺气。诸药合用,热清火降,气顺痰清,使诸症自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