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出类拔萃》 第四辑

 木香草堂 2018-10-10

《让孩子出类拔萃》  第四辑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让孩子出类拔萃》  第四辑 

 第四辑 品行 使人幸福的是德性
贝多芬曾对家长提出忠告:把德性教给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54
.为什么孩子太自私?
我们发现孩子的占有欲很强,以自我为中心。小朋友来家里玩,大家拿玩具,争争抢抢,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礼让。
这样下去,长大了,我怕他成为一个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和回报的自私鬼。
怎样让孩子做一个“能爱他人”的人呢?
专家评语:
人性有占有利己的本能,也有趋善利他的本能。
人类渐渐地通过理性调节人的欲望,走向文明。
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有“将心比心”的同情心,要有“自制”的理性----这样,既利他,也利己。

55、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关键语】
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可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又怎能指望他勇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隆冬的一天,我们决定在家里吃火锅。差不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准备烫火锅用的菜。一番大采购后,就是烦琐的摘、洗、切。
打电话叫表姐来吃饭。表姐长住在日本,这次带了三岁的女儿回来度假。一会儿工夫,表姐就带着孩子来了,那孩子一进门,就和我女儿打闹在一处。两个孩子年纪想当,很能够玩在一块的。
待碗筷摆上了桌,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就显出来了。小兔——表姐的女儿,很快地在桌边坐好,等着开饭。而我的女儿,却在一边专心地玩一块橡皮泥,任我怎么叫,就是不挪窝。
吃饭时,小兔吃什么都香,自己吃,不要大人喂。我女儿却要我喂,而且是哄着才肯吃上一点,仿佛那饭不是为她吃的,而是为我吃的。好不容易吃了一小半碗菜,
就溜下桌玩儿去了,怎么叫也不回来。
小免一直乖乖坐在餐桌边,吃完饭后,甜甜地对我说了声:“谢谢姨!”跑过来吻我一下,才去玩。
只不过是一桌普通的饭菜、平常的滋味,却收到孩子如此隆重的谢意,自己准备饭菜的种种辛苦,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被人肯定的快乐。但我嘴上却对表姐说:“孩子太客气了。”表姐却正色到:“不是客气,要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颗感恩的心!它深深地震动了我。
一个母亲,为孩子洗干净了衣服,捧着散发着阳光干爽香味的衣服,孩子要对妈妈说:“谢谢!
为孩子准备好了饭菜,孩子要说“谢谢”,替孩子收拾好了玩具,孩子也要说“谢谢”,甚至母亲什么也没为孩子做,孩子也要谢谢,谢谢母亲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完整的世界。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个母亲应该为孩子做的吗?洗衣、做饭、辅导学业,为孩子遮风挡雨,含辛茹苦,操劳一生,而不求任何回报,哪怕一声小小的谢谢。
于是孩子在母亲的付出中渐渐麻木,他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洗衣做饭照顾他、关心他,直到母亲满头青丝变成了白发,挺直的腰背变得佝偻,如同一盏耗干了油的灯。没有感恩的心灵,何尝知道言谢,只会对衰老无用的母亲充满厌烦。
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可指塑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叉怎能指望他舅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我不再视我为孩子做的一切为理所当然。当我为孩子洗好了衣服,为她准备好饭菜,为她讲了一个故事,我也要求孩子说:“谢谢!”孩子那一声发自肺腑的甜甜的谢谢,就代表着爱与关怀,已经全部映照到她晶莹剔透的心灵世界里了。

56、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
【关键语】
在园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
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将一座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园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57、让孩子向司机道歉
一位美国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上街,活泼的孩子跑在前面,没到斑马线就横穿马路。这时,一辆小汽车驶来,虽然司机及时紧急刹车,没有撞着孩子,但还是吓得孩子惊慌失措,倒在地上。
孩子的母亲急忙上前扶起孩子,司机也立即下车。司机感到自己开车太快,惊吓了孩子,应该向孩子及其母亲道歉。然而,孩子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司机,反而批评孩子:“过马路不看前后左右,太莽撞,是你自己的错。”并叫孩子向司机道歉。最后,这位小朋友果真心服口服地向司机承认了错误。
这位美国母亲这样做,从大的方面教会了孩子怎样做人,教孩子学会宽容;使孩子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没做好,就不要责怪别人,既然自已错了,就主动承认;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才算学到了真正做人的本领。

58、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关键语】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多数家长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认为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干,恨不得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起来,结果使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国外的教育方式却不一样。
在澳大利亚,有一家人全家出动,爸爸、妈妈和五年级学生托利亚、4岁的萨拉到假日森林中去度假。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菊花,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似乎他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拉,似乎她也不怕淋。
萨拉问道:“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你,你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嘛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妈妈回答。
“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拉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
萨拉朝菊花丛走去,她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花上。滂沱大雨已冲掉了两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妈妈”萨拉自豪地说。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59、大方的父母造就慷慨的孩子
【关键语】
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
几乎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抢夺和囤积行为后都会感到担忧和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一直这样?”面对家长们的困惑,美国的儿童发展和行为问题专家Jan Faull向大家推荐了一个成功的家庭。
2
岁左右的孩子表现尤其突出,只要有人碰他们的玩具,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别动,这是我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分享、轮流甚至偶尔的大方。
如果不只一一个孩子,家里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资源的竞争,如财产、“领土”和关注,家长又会忧心忡忡:“如果我的孩子们不能关心别人,将来他们怎么会有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让我们来认识一下Smith夫妇,他们决心教给孩子们一种仁爱思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捐助无家可归者,还是照顾生孩子的邻居,他们都竭力让孩子见证人类的天性。Smith夫妇也努力让孩子将仁爱付诸行动,带他们去做义工,并与孩子们讨论捐款给哪一个慈善机构。
smith
夫妇意识到,他们向孩子们灌输的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利他行为。他们从不苛求或强制,而是通过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自豪感来感染孩子。他们也会给孩子制定行为规则。
Smith
夫妇给孩子们零用钱,但要求他们必须13用于慈善行为、l3投资,另外13自由支配。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定下这个规距,并希望孩子们终生实行。当Smith家的孩子们学会帮助别人以后,父母就不再强制了。
他们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巧妙地向孩子们说明慷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以及对社会的益处。Smith会这样说,‘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除了每周六都向教堂捐款并去做义工,慈善行为已渗透到Smith家的日常生活,成为餐桌上的话题之一。这奠定了孩子们认识世界尤其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

60、婴儿向我鞠了个躬
【关键语】
虽然只是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觉,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初次和韩国人打交道时,发现他们无论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带微笑的问候。
与人握手的时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时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众场合的迎宾小姐,在向大家鞠躬的时候,一定是鞠躬后上身在下面停留几秒钟,然后才直起上身的姿势。
韩国人的问候无处不在,走在韩国,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医院、百货商店,你都能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声,感受到他们的良好礼貌。虽然只是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觉,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韩国人怎么会这么讲礼貌?”“韩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这个好的习惯?”……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中,直到儿子上了幼儿园,我才找到一些答案。
儿子初来韩国时刚满2周岁,对于韩国人的礼貌和语言一点不懂,但几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变化。
以前看见大人无动于衷的他,看见熟人会主动上前鞠躬问候了,遇到不认识的人,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他也能上前鞠躬问候,“爷爷好!”“奶奶好!…‘老师好!”“小哥哥好!'’……
2岁的小人给人家鞠躬也是腰弯得很低,头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作为妈妈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兴又觉得好笑,不禁感叹幼儿园老师教育作用之大了。
记得那时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是一直要把他送到班级门口,每次老师只要在,看见我们到来,一定是马上迎上来,双手握着放在小腹部,很正规的和我们鞠躬问候。
刚开始,儿子不懂得和老师也要这样问候,但几天幼橱生活后,他也能做到见到老师也像老师那样问候了。
每一次当我要离开时,老师还会要求儿子向我鞠躬道再见,在老师每天这样的教育下,我也像进行了一次礼貌礼仪的学习。每一次,在幼儿园的走道里,无论遇到哪一位老师,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罢,她们都一定会主动和家长问候的:“妈妈,您早!”“妈妈,请慢走!”……她们良好礼貌总让我有些许的感动。我想老师课堂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也一定是忽视不了的。
孩子良好的礼貌习惯的养成和家长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一次去一位韩国朋友家玩,看见了她15个月的儿子,孩子当时还不会说话,但妈妈还是马上叫他向我问候,只见那个小不点还真的模仿妈妈的动作向我鞠了一个躬。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韩国父母对孩子的礼貌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从孩子懂事起、从孩子还不会说话之际,礼貌教育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难怪……
 61、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
【关键语】
道德操守教育已经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在美国,你很难看到有“禁止随带吐痰”、“禁止践踏草地”之类的告示。
在美国没有禁止随地吐痰的告示
美国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操守教育是极为重视的。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品德好坏之差。”美国父母认为对孩子人格的塑造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培养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所以,光有聪明智慧是不够的,他们教育孩子尊重并遵守社会规范。
这些价值观、社会规范包括:诚实、勇敢、自律、忠诚、可信、谦虚、礼让、尊重他人、分享、无私、公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孩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
在美国,也许你会发现学校没有开设道德品德课,现学校没有开设道德品德课,但若你认为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自由的国度,不重视道德操守教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所不同的是,这些教育都贯穿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道德操守教育已经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在美国,你很难看到有“禁止随地吐痰”、“禁止践踏草地”之类的告示。
垃圾是扔在垃圾桶里的
记得有一次野餐结束时,天色已晚,我们坐在平板车上准备回家,律师朋友的女儿扔了一个矿泉水瓶在地上,谁也没在意。这时,只听见朋友用一种不容质疑的口吻对他只有三岁的女儿说:“宝贝,下去拣起来,垃圾是扔在垃圾桶里的!”语气中透露着不容反驳。
他没有借助夜色假装看不见,也没有替自己只有三岁的女儿去拣起来。他让孩子认识到:1.垃圾属于垃圾桶;2.乱扔垃圾是不对的;3.你做错了,你得自己负责把它拣起来。
孩子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和美国人打交道,你会发现大多数美国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优雅、从容、礼让守规矩、守时、友善、绅士。他们尊重女性,遵守公共场所的礼数,非常有教养。和他们相处,你会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尊重。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所在镇的教育局长的秘书请我们去她家吃饭,在我们车子到达之前,她的两个小孙子(一个10岁,一个8)早已穿戴整齐像个小绅士似的等在门口迎候客人了。
我们一到,他们依次一一和我们握手并领着我们进门入座,紧接着给我们倒水。动作娴熟规范,大方得体,这完全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培养。
作为家长,美国父母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讲究礼节礼貌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这样做他们的孩子一定会讨人喜欢,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定会倍受敬重。

62、餐桌上的礼仪训练
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在美国,人们常常把礼仪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他们认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式的绅士。但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自己进餐
在美国,当孩子长到一定大的时候,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l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勺喝汤吃菜。绝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着一种“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
美国人普遍认为一个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孩子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孩子的偏食、挑食。
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它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控制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更为重要的是,偏食、挑食行为和这些性格,美国人将其认为是人际关系中最缺乏礼貌的表现。
学习用餐礼仪
美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稍大一些,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于礼仪教育来说,这更使他们学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
餐桌上的环保教育
在现代美国人的眼中,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
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这是最不礼貌的行为。
在这样的教育下,美国10岁以上的孩子吃饭时,就很文雅了。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叫鲍尔的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63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朋友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了之后,她的脸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淡起?
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后来呢?”我禁不住问朋友。“后来,我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微笑和有礼貌。” 朋友说,“而且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漂亮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种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不当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64、走近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
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上发表。报上发表。
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
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l『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赛”的第一名。
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体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
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做客,大人们则毫无保留地支持。
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
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通过和梅芙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故难免“出言不逊”。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
唾弃暴力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听谓“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
据悉,凡经2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墩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 (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
   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能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也指出:不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也许,还能预防德国重蹈历史覆辙!
 65、爸爸听了我的话
【关键语】
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德国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清洁、美丽的大花园。之所以如此,一是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二是缘于坚持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
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奥茨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绿翠.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可以见到的风景一样。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是环保记事本。老师还说,记事本是用废纸和垃圾生产的“再生纸”制成的,不用耗费大量木材——而这又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环保记事本的设计很精心别致,扉页之后的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庄严雪山、干净得发亮的河流、静谧神秘的月夜、撒腿飞奔的鹿群……
编者意在告诉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一周下来,奥茨小朋友的环保记事本上就有了如下的记录:
    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一马克的零花钱;
    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
    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时洗;
    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哥哥真聪明;
    周六,爸爸准备开车去超市购物,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
    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人垃圾箱。
比奥茨小朋友做得好的还有,邻桌的当娜竟成功地设计出一种煮鸡蛋可节约13能源的新方法一将生鸡蛋置人少量冷水里煮,待水一开即切掉电源,利用余热把鸡蛋煮熟。费格小朋友更聪明: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簿”。上面记载着,本周已超额用电28度,故我和弟弟都保证下周只收看3天的电视,并停止玩电子游戏。

    66、叔叔,请收下杯子
    【关键语】
    孩子们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行,使我感动,盛怒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
    迈克尔念小学五年级,是我外甥的同班同学。他听到外甥叫“uncle”,他也顽皮地叫我“Uncle Deng”。说起来和他是“不打不相识”,还挺有趣的呢!
    那是一个天气非常燥热的下午,我正坐在临街窗户的方桌前,一边吃着一杯冰淇淋解暑,一边欣赏一本介绍立体派与未来派绘画的精制版画册。
“嘭!”地一声,一只球破窗而人,击碎瓷杯,飞溅出来的冰淇淋把我弄成了一个抽象派的大花脸!
    我气得刚被冰淇淋降温的头上又冒出了炽热的怒火,把“花脸”探出窗外,搜索目标,准备嘴巴“开火”。
    一群男孩子在玩打捧球,有一个手提木棒的壮男孩,惶惑不安地对我说:“对不起,打碎了杯子?喔,由我赔给你。”另一个瘦男孩却说:“不对!是我扔球没有扔好,是我的错,我赔!”迈克尔一挥手,嚷道:“是我没有打准,我赔!
    孩子们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行,使我感动,盛怒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我把肇事的小球扔还给他们,并大声说:“杯子不要赔了。不过我希望你们换一个地方玩球好吗?
OK!”迈克尔又一挥手,小伙伴们立刻跟随着他,跑到对面的草坪上去玩了。
就这样“不打不相识”,我认识了这个名叫“迈克尔”的小老外。
几天后,我打开信箱,信件没有一封,却发现有一个瓷杯,还附了一封短信,上面写着:
亲爱的Uncle Deng
请收下杯子吧!上面有中国山水,我想您一定喜欢。请原谅我的过失。
                                                                迈克尔
我怀疑不解:瓷杯怎么会像变魔术似的“飞”进我锁住的信箱里呢?我问小外甥,方才知道迈克尔一心想赔杯子,但他没有钱,又不愿意告诉爸妈,讨钱买杯子,于是他去替一位老人照顾狗,赚到一些钱买杯子,从中国人开的小商店里挑选并买回有中国风格的瓷杯。原想请我的外甥转交,外甥知道我不会收下,就摇头不肯代劳。后来,迈克尔灵机一动,等邮差开锁分信时,缠住人家“磨菇”来“蘑菇”去,最终达到目的。
 67、到社区做义工
美国中小学的寒假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0天时问,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
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或油漆陈旧的建筑物等。
有的学生喜欢远走中美洲国家做义工,但更多的青少年则愿意选择家乡作为义务服务的场所。加州16岁的中学生汤姆就在当地一家医院进行义务服务,他有时在问讯台接听电话,有时帮着把手术后的病人推回病房,每星期工作16个小时。
菜斯顿医院的管理人员说,他们那里的义工25%是由青少年完成的,医院已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了。
由于美国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作出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因此,寒假成了学生们做义工的大好时机。做义工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但专家们认为,做义工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是一种极好的培养公德心的机会。

68、尝一尝饥饿的滋味
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孩子们已意识到世界饥饿人口之多,以及通过体验饥饿体味到了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平等。
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幼儿园里,吃忆苦饭非常流行,其宗旨据说主要是为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国际知识。
马里兰州的温顿小学校最近为全体学生组办了一次为期3天的“要饭”课,按规定,由少数学生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发饭,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则扮演流浪汉、乞丐或穷人。
在这3天内,每每到了就餐时间,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们便各就各位“体验”生活。只见“工作人员”仔细地将饭菜分发给每个“无家可归者”,而“要饭者”则就地坐下大吃起来。
尽管这种“生活体验”课的形式十分活泼,但孩子们的神情却相当严肃,因为他们都郑重其事地把它看作是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而并不把它当作一场闹着玩的游戏。
再看看“无家可归者”要来的饭菜,分量明显不够,而且面包制作得十分粗糙,至于菜,也只有水煮的土豆块加2片肥猪肉(因美国人普遍不吃肥肉,故价格十分低廉)
在孩子们用餐时,有一名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说,在100年前,美国无家可归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今天高出l倍之多.即便目前在美国,仍有至少100万无家可归者,至于在全世界,至少还有2亿人靠要饭为生——这些人平时吃的饭菜,大多比这顿午餐更差。教师的话语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索。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绝大多数不愿担任“工作人员”而宁可扮演“无家可归者”,因而实际上那些“工作人员”往往只得由教师指定某些学生担当。不难想象,长达3天的“要饭”让孩子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有的反映说乏力、头晕,有的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说“十分想念”家里“丰盛可口”的饭菜,还有的说终于“领略”到了“饥饿”究竟是什么滋味。
旧金山市的斯迪夫中学组织的“体验饥饿”活动,则吸引了该校751114岁孩子的积极参与。
那天中午放学后,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均由自家抽取一张就餐券——要是券上写着“15”这个数字,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总人口15%的“富人”,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而且还可享受到殷勤的服务;要是券上写着“25”,那就意味着他属于占世界人口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而要是抽到的就餐券上写有“60”,那么他就代表了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因此那顿午餐就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还得耐心地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一份。
该校校长介绍说,这些孩子通过抽签分成了3组,其比例恰恰与世界人口的“饥饿格局”大致相同。尽管活动是象征性的,但孩子们已意识到世界饥饿人口之多,以及通过体验饥饿体味到了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平等.
果然,参加过“体验饥饿”活动的孩子,便再也不会浪费粮食,还向学校的“粮食银行”捐赠了自己节约下来的多余食品或零用钱——这些由孩子捐赠的食品和金钱有的分发给了国内慈善机构,有的还送到了遥远、贫困的非洲大陆。
 第五辑 体魄: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爱孩子就让他们运动”,这是西班牙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他们把运动等同于吃饭。在这方面美国家长丝毫不逊色,他们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就好象我们中国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
69
、家长问题:我的孩子长得像棵豆芽菜
我女儿本来是个很健康活泼的女孩子,每顿可以吃两大碗饭。到了初二以后,因为功课压力大,白天上课,晚上回到家就是埋头做作业,星期天除了学校补课,也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现在孩子厌食,一顿能吃个半碗饭我们就很高兴了,同学们都叫她豆芽菜。我们给孩子买很多营养品,可还是没用。看着孩子那么消瘦,我们实在心疼。
专家评语:
很简单,每天晚上带孩子出去散步半个小时;每周带孩子出去一次户外活动,爬山、游泳、打羽毛球,什么都行。

70、一出生就开始锻炼
近年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即提高其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以及运动水平。
美国人普遍认为孩子参加锻炼越早,体商提高越快,长大后更可能成为体育爱护者或体育能人。因此,美国孩子一出生便开始了锻炼。
在春、夏、秋季。出生仅2周的婴儿会被抱到户外,在树荫或柔和的阳光下享受日光浴,每次约15分钟,每日1-2次,并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其间妈妈还会轻柔地摇动宝宝的小手、手臂、肩膀和腿。
这类户外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有机会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刺激,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育。
让孩子做主
美国家长给予孩子自行选择参与哪种游戏或运动项目的权利,不包办强迫,尤其不勉强孩子参加家长喜爱或选择的项目。
鼓励孩子结交运动高手
体育运动往往是群体活动,因而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与培养他的体商有着有机的联系。因此,美国父母会特别鼓励孩子结交更多爱运动、体能好的小伙伴,以便在后者的带动下提高其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统计显示,在家长不爱运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往往是个“懒虫”。所以,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口号:“为了孩子能爱好锻炼,您自己也必须爱好锻炼。”
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一些孩子并非天生不爱运动,只是因肥胖、手脚笨拙、反映迟钝或身材矮小等原因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对此,美国父母会及时开导孩子,努力让他们明白“重在参与”的道理,不必过分看中运动表现或运动成绩。如有必要,还会聘请心理专家协助。
鼓励孩子多接触和体育有关的信息
如要求孩子留意报上和电视上的体育新闻,让他自编幼儿园的比赛报道,带他亲临赛场看球,或给球星写信等等。
宽容尤为重要
手脚还不太灵活、体能还远远不够充沛、运动水平也很低的小不点,只要动起来便是好样的。
所以美国人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都会及时予以表扬。家长还允许孩子经常变换锻炼项目以增强其运动兴趣,不会动辄就批评其“缺乏恒心”。
他们明白: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现锻炼的乐趣,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并由此而受惠终生。
 71、健康的孩子是冻出来的
法国:婴幼儿室外午睡更健康
法国巴黎有一所幼儿园,寄托的都是两个多月到一岁的婴儿,所有的孩子每天中午都要在一个室外的大阳台上睡午觉,而且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天天如此。
巴黎的冬天,气温会降到零下10摄氏度,而孩子们仍然在阳台上照睡不误。他们不仅没有冻着,而且身体越来越健康,抵抗力也越来越强了。当然,冬天午睡的时候,幼儿园老师会把孩子包裹的好好的,只露出一张小脸。
澳大利亚:再富也要穷孩子
富裕的澳大利亚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在最冷的月份,早晚很少看到哪位澳大利亚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绒衣,便若无其事地行进在寒风中。
太阳一出来,他们便将绒衣除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在澳大利亚还常见家长陪着光头、赤脚、只穿背心短裤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尽管寒气逼人,但没有一个家长大惊小怪的。
美国:小婴儿只穿一件衣
美国医院的产科病房温度最多保持在24度,刚出生的小婴儿只穿一件衣服,再包一条毛巾。出院后,家长会每天给孩子洗几次澡,虽然家里的温度会比医院低,但婴儿照样穿着单薄的衣服。
美国法律规定:婴儿乘车必须使用安全座,6个月以下的婴儿要面朝车窗,半躺半坐。也就是说,小婴儿在外出时都要自己坐车,不能用被包裹着。
日本:婴儿的三浴锻炼
日本的家长大多会让孩子比自己少穿一件衣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除每天给婴儿洗澡外,还注重空气和日光浴。空气浴从孩子满月就开始了。家长抱着婴儿在户外散步,时间约20-30分钟。日光浴在出生后约2-3个月,孩子适应了户外空气后开始。场所为窗台、凉台、婴儿车等。
春秋季为上午9-11时,下午1-3时;夏季为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冬季为正午前后。必须是直射阳光,但不直射到脸部和头部。日光浴后,家长会给婴儿擦干汗水,喝些开水或果汁。
 72、体育运动是生长维生素
关键语:
体育运动提倡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竞争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一种开放进去的创新精神。
美国人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就好象我们中国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从孩子刚会走路不久,有心的父母亲就带着孩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最忙的妈妈忙什么?
美国社会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称那些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运动的母亲们为“足球妈妈”、“棒球妈妈”、“网球妈妈”。都是些为了孩子能参加体育运动而任劳任怨的母亲们。
前不久,听当地的电台评选“最忙的妈妈”。获奖的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母亲。
他最忙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某个星期六,早上九点送十岁的二儿子参加社区足球队的比赛。把二儿子送到足球场后,马上又送十二岁的大儿子到学校去参加学校橄榄球队的训练。路上还要把小女儿送到体操馆去。
刚回到球场不到半个小时,二儿子的球赛结束了。带上二儿子又到体操馆去等女儿。十二点半后,大儿子已在学校门口等候妈妈驾车来接他 。到麦当劳吃了个快餐,二儿子的冰球训练又要开始了。
三女儿的足球赛被安排在下午两点半,比赛场地在另一个社区,至少要开上半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足球场。大儿子的网球训练是在下午四点半。也就是说,这位妈妈一定要在四点半之前从女儿的比赛场地赶回来,才能把大儿子送到在另一个方向的网球场去。
当然,还不能忘了,二儿子五点钟打完了冰球,正在等妈妈来接呢。等到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双休日在运动场上度过
其实,我们周围的美国朋友,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几乎家家在星期六、星期天都是这样安排得“满当当”的。
我们家的好朋友,阿莱希博士有四个孩子。她的几个孩子都是从三岁半开始就参加体操训练。
我去看过她孩子的体操训练。那么小的年龄,当然也学不到什么,无非是翻个筋斗,举举手,弯弯腰什么的。有时干脆就让孩子在大蹦床上一个劲儿地跳。但阿莱希博士从来没让孩子缺席过。
在学体操的同时,阿莱希博士又带着孩子去学溜冰。看三四岁的孩子学溜冰很有意思。一开始孩子在冰面上根本就站不稳,教练就给每人一个塑料凳子,让孩子扶着在冰上走。
一个季节训练下来,大多数孩子都学会滑冰了。训练班结束前,还会搞个汇报表演一类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冰上溜一溜,排个队什么的。家长啦,亲戚朋友呀,都会去捧捧场,给孩子鼓鼓掌。
当孩子长到四、五岁时,足球训练又开始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季节,还有垒球、游泳、篮球。一年四季,每个孩子都一定参加一项或二项运动。
去年,阿莱希最大的孩子十岁,最小的三岁。为了让孩子参加训练和比赛,他和丈夫忙得一塌糊涂。几乎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在各种运动场上度过的。
即便这么忙,她和丈夫还是自告奋勇担任了大女儿的垒球队训练,小女儿和小儿子的足球队教练,大儿子的篮球队教练…..
大多数美国人的家庭,重视孩子的体育爱好和发展,并不以培养运动明星为目的,我曾同阿莱希博士探讨过这个问题。我问她:“你认为你的孩子中会出现一两个运动明星吗?”
她是生理运动学博士,对此道很有研究。她的回答很简单:“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能!但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身体、智力、协调能力、自我评价等等都有好处,受益终身。”
大女儿杰西卡五岁就参加踢足球。八岁时在足球选拔队打后卫,现在改打中前卫。踢起球来很猛,像个“假小子”。球技也很出色。每当人们赞扬杰西卡时,海琳和古瑞克总是一脸灿烂,一脸骄傲。就好象我们中国的家长,听到人家赞扬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一样。
其实,“体育”的“体”包括了体力、体能、体态等等。它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包括个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体育运动提倡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竞争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一种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
与国内的同龄人相比,美国孩子没有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或第一的评价位置上,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一个人的自主精神,自强自尊,意志品质,奋斗面貌,竞争态度等等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淘汰竞争中悟出许多道理
美国到了高中才有校际间的足球赛。能不能参加校队,不像国内由体育老师或教练决定,而是充分地尊重每一个“社会人”的平等的竞争权利: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最后能不能留在队里,则看你自己能不能通过一个叫“淘汰竞争”的测试。
高中的男孩们把能不能参加足球队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的儿子矿矿和他初中的好友麦德,为了参加学校的足球C队,早就做好了参加这个“淘汰竞争”的测试的准备。
“淘汰竞争”于716日下午3时开始。烈日当头,但参加各种运动队的试训者熙熙攘攘。我虽戴了遮荫帽,还顶不住酷热,钻到树阴底下,妻子干脆站到了教学楼那边去。
学校要组建ABC三支足球队,一般来说是按年龄和球技分队,但为了鼓励竞争,低年纪的身体壮、技术好的球员,也可以“提拔”到高年级的队来,每队需要25名正式的球员,但参加试训者约有200人。
开始是环球跑,可能有1500米。接着是三组400米跑,又接着100米折返跑。
我以为大概就差不多了吧,看孩子们累得那个样,歪歪斜斜的,耐力速度都知道了,该淘汰谁就淘汰谁吧。谁知道,试训并没有结束,又进行两圈环校跑,400米,100米折返跑。这一轮下来,直看得我胆战心惊,以为总该结束了吧。万万料不到的是,又进行第三轮。
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反正妻子的脸是失色了。场上有孩子晕倒,有孩子抽筋,有孩子呕吐……我真想把孩子叫回来,不要试了,那个球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穿过这个偌大的球场,众目睽睽之下,把孩子叫回来------做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主动退下来的人,又实在难以决断。
眼前的儿子,我就看不懂啦,老师又没有选你,是你自己来的,要退就退,又不是没有余地!再说,这是个小公鸡一群的男校,又没有能让小年轻赴汤蹈火的一双双美丽温柔的大眼睛……
最后,孩子们到底跑了多少,我们没有数,孩子也记不得.我看着面色煞白,一拐一拐的儿子,心好痛!真想出言劝他,但看儿子并没有退的意思,我又说不出口。于是,我拐着弯儿说:“那些跑在后面的,都看着没有希望,为什么不干脆退了?”
儿子看也没看我,说:“爸爸,自己退出来和选不上是不同的,你可以退出足球队,也可以退出网球队,退来退去你还能往哪里退呢?没有到最后一分钟,谁都还有机会,跑在前面的,也可能下一轮,挺不住了呢!”
这些话,我从未跟儿子说过。是他在这个既充满机会,又充满竞争的美国社会里自己悟到的。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男子汉的体魄,更需要男子汉的自主精神,自强自尊,意志品质,奋斗面貌,竞争态度。
要根治“文弱”病,需要从头做起-----从我们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生长维生素”。这个生长维生素就是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游戏活动。
73
、最好的经纪人是运动员出身
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还可以教会人们如何迎接挑战。美国家庭特别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足球队、排球队,做教练的往往是学生家长,每次比赛父母都来助阵或服务。
许多从中国去美国读书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但在体育和其他业余活动,如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压力,体育上更是自叹不如。在父母用心的呵护下,在对体育普遍轻视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克服心理上的束缚,奋身向前的确不易。
事实上,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力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大胆细心的作风,也会影响到他们日后在事业中的所作所为。
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不单单是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体魄,得以应付高强度的精神紧张,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映迅敏,自信而有魄力,勇于做决断,理所当然到满足了这项工作的要求。
74
、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
关键语:
他说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
认识迈克是因为学网球,当长相和穿着都很中国化的西班牙籍华人迈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是老外。但时间长了,我们还是感到了迈克的不同,比如,他从来都是那么温文尔雅,在教我们网球时喜欢大谈网球文化。他说他的儿子汤姆5岁开始打网球,现在已经开始参加欧洲的网球赛事了。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体育在国外孩子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听我这么一问,迈克笑了,他说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儿子学网球是为了培养他对体育的兴趣,使体育成为孩子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迈克说,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因为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好与不好。输与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耍。
对父母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强壮体魄、磨练意志。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件好事。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汤姆最初迷上网球时,迈克夫妇几乎每周都要陪他去看球赛。每次儿子参加比赛,他们总是抽时间去当啦啦队员。
每次汤姆比赛时,夫妇俩坐在观众席上,眼里全是汤姆。嬴球时,迈克夫妇为汤姆鼓掌欢呼;输球时,不忘安慰打气。
因为他们知道,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在运动中寻找快乐,身心全面健康打颤,从而使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在和迈克谈话的过程中,他一直在给我灌输着这么一个理念: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大网球的过程也是学着做人的过程。在西班牙,教幼儿的网球教练水平要求很高,因为教练不仅在教孩子技能,更在教孩子一种精神和文化。
迈克说,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及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另外,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孩子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以至品质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最后,迈克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爱孩子,就让他们运动吧!”


 75、游泳池里培养自信
傍晚,马蒂诺夫妇又带着7岁的女儿来上游泳课了。马蒂诺家有7个孩子,每年夏天他们都要送孩子们到家附近的帕莱索游泳池上游泳课。
现在已有三个孩子通过了25米游泳基本测验。游泳教练说,孩子们一点都不怕水,动作掌握很快。显然,爸爸妈妈早已培养了他们对游泳的自信。
在法国,游泳已成为一种普及的儿童体育教育。一些家长象马蒂诺夫妇这样把孩子送到游泳池单独上课。更普遍的做法是:按政府规定,由学校与游泳场所联合对初中以下不会游泳的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政府每年定期为中小学生安排游泳课,两人一组,每节课35分钟。经过一段训练后,一般孩子都能通过25米的测验、获得合格证书。还能掌握意外落水时的自救办法。
据帕莱索游泳池的负责人介绍,这个长50米、宽12.5米的露天游泳池每年对公众开放4个半月.其中5月和6月期间,每天要穿插安排出4个小时的时间,由专业游泳教练员对附近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游泳培训.加上傍晚为儿童和成年人设立的单独授课,每年月平均有1000人在这个游泳池学习掌握正规的游泳技术。像帕莱索游泳池这样为中小学生服务的公共游泳场所,在法国比比皆是。
76
、您知道阳光教育法吗?
关键语:
日本家长也很快从“阳光教育法”中体会到了好处。这里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健康,更易与人交流,极具团队精神,在与人合作中更易取得成功。
你见过光着上身只穿一条裤衩在教室上课的学生吗?你见过在冰天雪地里还让学生光着身子在操场跑步、做操并大受家长欢迎的学校吗?这正是风靡日本的“阳光教育法”。
“阳光教育法”就是让孩子忘却彼此家庭身份,裸露着上身上学听课。其目的除了培养孩子强健体魄、坚韧意志外,更是要让孩子养成人人平等、人人能获得成功的自立自信意识。
小野正二郎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工作,缺少父母关爱,自闭趋向明显,整天不说一句话。后来他的父母将小野正二郎送到阳光学校,看到光着身子的小伙伴们,小野正二郎不久就恢复了纯真天性,很快与大家玩成一团。一年后,小野正二郎变得活泼多了,不再自闭。
所有进入阳光学校的孩子,学校都要与其家长签定协议,家长保证不对学校的“极端作法”表示不满或抗议,当然学校也会保证孩子的绝对安全。
奇怪的是,对阳光学校,许多家长都排队报名,上至政府高官、大公司总裁,下至市井平民,有的家长还以孩子在阳光学校读书为荣。
专家认为,热衷于让孩子接受阳光教育,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日本社会竞争激烈,如果不从小就磨练孩子的坚强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力,长大后将很难在社会立足。
阳光教育以其崇尚吃苦,锤炼意志和培养学生自信心,人人平等、 不分尊卑的精神,自然受到家长的欢迎。
日本的家长也很快从“”阳光教育法“中体会到了好处。这里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健康,更易与人交流,极具团队精神,在与人合作中更易取得成功。
 77、随时随地的自然锻炼
事实上,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如果随时注意在生活中对他们进行锻炼,锻炼的机会是很多的。
比如从孩子会走路时就让他赤脚走路,冬天逐渐用冷水洗手洗脸,带孩子在雪地上玩雪、打雪仗;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学习溜冰。平时适当的给孩子少穿一点衣服,让他们露一露颈项,露一露头,露一露小手小脚,吹一吹风,晒一晒太阳;让他们玩一玩泥巴,玩一玩沙,玩一玩水,到大自然中去接受各种刺激,经历风吹日晒等。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怕冷不怕热,不易生病,抵抗力和适应力就真正提高了,他们也才真正健康了。
78
、风吹日晒偏不感冒
在日本时,有两件事我印象较深。第一,我发现,日本的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规定,凡是孩子上学,一律不准穿长过膝盖的长裤(女孩子穿长裙子也不行),否则不允许进学校大门。这一规定一年四季通用,而且孩子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当时,我感到很惊讶,首先便想到,如果冬天也如此,孩子会不会感冒生病?变立刻询问规定的缘由,得到的回答是:让孩子露出部分肌肤,便于他们接受四季的风吹日晒,长此以往会增强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再问孩子会不会感冒,回答是:“习惯了,不会感冒。“这样事实的结果被认定是有效的。
另一件事:在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位日本母亲带者她三、四岁的小女儿在雪地上玩,小女孩光着脚在雪地上奔跑嬉戏。一位中国母亲看见了非常惊讶,走过去询问这位母亲:“你不怕孩子感冒吗?“这位日本母亲微笑着指者自己的脸说:“脸常露在外面,会感冒吗?”
在日本,不论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还是在家庭教育中,积极锻炼孩子身体的思想意识是非常明确的。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很注意保护孩子,但锻炼他们身体的意识不够。
中国的父母总在担心,孩子会不会冷呀,会不会热呀,会不会累呀,会不会生病呀等等,很少去考虑他们应该适当地去冷一冷、热一热、累一累,接受接受锻炼。所以,中国的父母总是把孩子看得紧紧的,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
请想一想,怕孩子生病他们就不生病了吗?天天保护孩子就能使他们增强体质了吗?结果恰好相反。越怕,越对孩子过分保护,他们越是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就会减弱对病菌的抵抗力,最终导致他们的自然生存能力比较差。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儿童在身高体重上还不达标,即使已经达标的孩子在体质上也不太理想。而日本孩子从整体来说,体质都比较好。
当然,引导孩子进行身体锻炼,一定要讲究方法,科学的锻炼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健康。
 79、如何利用空气、日光和水锻炼儿童
关键语:
户外活动一年四季都要进行,即使冬季很冷时,也要让孩子到户外玩几分钟,但有雾天气,或空气湿度太大时不宜进行。
儿童的身体锻炼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发展儿童动作的体育运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发展相应的动作;二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如空气、日光、水等锻炼儿童,以提高他们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后者往往是家长最易忽视的。
孩子的锻炼,出生后不久便可进行,知识父母要注意,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锻炼要求。
空气锻炼
孩子满月以后,父母便可以对他进行接触冷空气的锻炼。父母要经常抱孩子到户外散步,或抱他在阳台上吹吹风,即使在冬天,只要没有风,也可以进行。户外散步的时间一般在一刻钟以内。冷的天气,由于孩子太小,在户外的时间要短,如果孩子适应了,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如果天气比较暖和,气温在18度以上,又无风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在户外睡眠,那样,孩子,可以较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但是注意不能让风直接吹到他的头。
户外活动一年四季都要进行,即使冬季很冷时,也要让孩子到户外玩几分钟,有雾天气,或空气湿度太大时不宜进行。如果一天能保证孩子有2-3小时的户外活动,对他是大有裨益的。
日光锻炼
孩子满月后,父母就可以抱他到室外去晒太阳。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和他皮肤中的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维生素D,可以促进孩子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他的骨骼发育良好。
夏天进行日光浴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8-10点,下午4-6点。冬天可在10-13点之间。1岁的孩子,每天晒3-5分钟即可。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孩子的眼睛。
水的锻炼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洗澡,因为洗澡不仅仅是为了清洁皮肤,而且有利于孩子的生长。洗澡时室温不低于25度,水温37度为宜。
1岁半起,可以用低于体温的水为孩子擦身,水温从37度开始,逐渐下降,擦了3-5天以后孩子反映正常,可以降一度,最低可降至28度。
孩子如果有不良反映,水温应立刻升高,到他们能接受为止。擦身时,室温不能低于20度,擦的顺序是:先四肢,后背、胸、腰、腹。身体非常健康的孩子可以进行冲淋锻炼,水温在31-37度。冲淋时的室温不能低于22度,冲淋后需要用干毛巾擦身,擦到皮肤微红为止。先天无风时可在室外冲淋。
3
岁以后的孩子还可以游泳,当夏天无风、水温不低于22度时便可以进行。游泳的时间由1分钟增加到10分钟。但游泳时不可空腹,也不能在饭后立即进行。如果夏天天气太热,太阳直晒,也不适宜孩子游泳。
 80、帮婴儿做被动体操
一周岁以内的孩子,由于胜利发展的局限,一般是成人和他一起做婴儿被动体操,也就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婴儿被动地活动头、手、腿和躯体。被动体操的做法要从专门的保健医生那里去学,成人不能随便乱做,以免拉伤孩子。
一般两个月的孩子可以开始做。被动体操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和帮助他很好地发展坐、爬、站、走的动作。一岁半以后,孩子可以做一些主动体操和模仿体操,以促进他动作的协调发展。

81、四个月婴儿雪地里抗冻
关键语:
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这对他的健康有好处。
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和严寒的考验。
1993
年圣诞节前两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飞,寒气彻骨。在我所住的背靠着阿穆尔海湾的远东大学第四宿舍的九层大楼前的空地上,出现了令人难忘的一幕:
一个年轻美丽的少妇,身穿皮毛大衣,头戴狐皮帽子,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她时而推动一下身边那辆有篷盖的兰色婴儿小推车,时而跺跺双脚。她的肩膀上、帽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她那白白净净的脸膛,也冻成了紫红色。
看得出,她已在这儿站立了很长时间。一个身体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淡紫色小脸的婴儿,正在小推车里酣睡。他不时吮吸一下漂亮的小嘴,仿佛睡梦中也在享受母亲甘甜的乳汁。这个漂亮的少妇,名叫米里娜,汉学系的工作人员,是我的近邻。小推车中的婴儿,是她的可爱的小宝宝,才四个多月。从婴儿生下两三个月,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时起,米里娜就一天两次,把孩子放在小推车里,推到大楼外的空地上散步,从不中断。开始时,每次半小时,以后,时间渐渐加长。
那天下午,我刚下课回宿舍,正好看见米里娜站在雪地里推小车的情景。我感到十分奇怪:天气这么冷,总有零下二十度,又刮着风,下着雪,为什么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到雪地里挨冻呢?米里娜笑了笑说:“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这对他的健康有好处。我们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说着,她用手指了指远处。循着她的手指方向,我果然发现,在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在皑皑白雪中,还站着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车的妇女。我的心情,也由惊讶而边为佩服。
一个冬天的傍晚,已经9点半了,屋外一片漆黑,寒风飕飕。一个青年教师带着他那两岁的儿子匆匆出门。我和爱人正巧有事从外面归来,问他这么晚了到哪里去。他指了指孩子:“我今天忙了一天,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现在带他去散散步。”我们说,天那么黑,又冷,孩子不怕吗?他一笑:“男孩要胆大,天黑是一种自然现象,怕什么?天黑正好培养他的勇气。”
一个夏天的傍晚,瓢泼大雨刚停,坑坑洼洼的地面到处是积水。宿舍楼里一些年轻家长,就带了上小学的大孩子和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出门散步了。孩子们唧唧喳喳,你追我赶用小脚踏着路面上洼塘里的积水,溅出大大小小的水花,玩得好开心。家长们站在一边,放手让孩子们戏耍,听凭水花沾湿孩子的鞋子、裤子和衣服。直到天黑定了,他们才陆续回家。

 《让孩子出类拔萃》  第四辑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