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领域在不断扩大,境界内容日渐丰富,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寻求、完善与发展新技法与之相适应,积墨在继承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更能诠释新的境界。那么,积墨究竟能表现出哪些特有的艺术神韵呢?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对积墨法的研究,浅谈几点体会。 积墨可以实现“干裂秋风、润寒春雨”的美学意境 从中国画发展的途径看,我们不会完全走向西方绘画体系的所谓的“以造型科学为主的形式语言”,而是向客观物象与笔墨相统一的形式语言体系发展,是以内在的感情需求为要求,以单纯黑白两色的相互关系描述、概括和认识世界,从而寻求阴阳交合、天人合一的互变规律。太极图中黑白关系蕴含的义理,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渊源和根基。中国画就是以阴阳为文化象征意味,并具有与此密切相关的“玄素”“黑白”形式相统一的审美情趣,返虚入浑、凭虚拓实、知白守黑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哲学思辨艺术境界,“干裂秋风、润寒春雨”正是积墨与留白之趣所致。 在实际的创作中,积墨往往与笔法和墨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积墨可在第一遍干透的基础上再积第二遍,也可在将干却未干时,利用水分的渗化,或干湿互破,或浓淡互破,或水墨互破,不仅可积出轻重厚薄之感,也可充分表现物象的阴阳向背,使一些墨色灵活新鲜,如得雨露滋养,润含春雨,好似永远不干,跃然纸上,而积破交错、浓淡渗化之上再施以焦墨渴笔,易出现“干裂秋风”“浑厚华滋”的妙境。 积墨可以实现状物写真的目的 积墨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把墨一层层由浅入深,慢慢复加,这一点可从宋人笔墨服从状物的画风中得到验证,从绘制程序便可看出其有明显的塑造优势,而这一层层拉开层次的过程,也是塑造形象的过程,这种优势能描绘出微妙而真实的自然物象特征,把墨限制在准确的形体位置。有时为了写实需要,也可将其与西方写实类作品相结合,发挥其与结构、光影相结合的优势,达到求真而又写意的笔墨效果。 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中,就是把对自然界逆光的真实感觉与积墨法充分微妙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对于作画者来说,其更具灵活性,偶尔一次用墨的失误,还可以在后来的深入中进行补救,使作品不至于完全报废,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探索把握。其实,积墨的方法多种多样,大概有多少种用笔用墨的方法,就有多少种积墨的方法,这完全根据作画者自己的需要而应用。在众多优秀传统技法中,既能综合、兼容其他表现形式,又更适合表现现代人生活、体现现代人艺术境界的积墨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积墨可以实现雄浑博大的壮美 老子曾说过“大象无形”,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大物象,首先要模糊,模糊便觉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从而使人产生心理压力和畏惧震慑之感,此正是大美的前提,而大象既是模糊的又是浓重的。而画面求浓重、博大,必须求“厚”与“重”,这是一定形象造成的主体感觉,而画的“厚”“重”,实际上是在二维的画面上造成三维空间的审美错觉。看黄宾虹作品,千笔万笔不嫌多,笔笔劲健、层层叠加,重叠交错积成画面,恍兮惚兮。在模糊中似见物象,浓重中层次分明,并愈见雄浑,而体现他作品“浓重厚活”的主要方法便是积墨法,他在自己的著述中,反复说明这一点:“余观北宋人画迹,如行夜山,昏黑中层次深厚。唐宋人画积墨千百遍而成,层次浑厚,有条不紊,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宠,不事纤巧自成大家。” 博大雄浑的壮美与“虚”分不开,人常说画“实处易虚处难”,因虚为内美,古人云“布白”“用虚”,而画中之美与画中之黑同样具有视觉效果,所以画中之白也需如黑一样着意经营,空白是虚,而非只有空白才是虚,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积满了墨线的墨块同样是“虚”,“虚”是相对“实”而言的,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晁海用笔实中见虚,层次积加,多而不腻,足见惨淡经营之妙。恍惚之虚,浓重之虚,比虚白之虚更杳冥,更使人联想到象之巨大,正所谓“返虚入浑”。 积墨还能实现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论画、画评都以“神似、笔墨、意境”为要点,将此画和彼画进行对比,而对整个画面的视觉美却考虑甚少,画论上对视觉刺激的论述更少,作画者好似更看重体验作画的过程美和享受一笔一墨的机趣美。其实,要表现宏伟的天地大美确实太困难了。现代人基本上已不用毛笔书写,对微妙的毛笔的线条美已不太敏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欣赏意识更加多元化,也更注重作品对视觉整体的冲击,对作品的视觉美更为关注,对造成形式美的“迹”更为关注、青睐。而实现审美趣味的变化,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表现手法,现代中国画欲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必须也要有相应的笔墨形式。积墨的技法与表现效果是实现画面良好视觉效果的有效途径:第一、积墨的层层复加,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第二、积墨的塑造功能更适合表现生活、直面现代,这说明积墨具有表现现代艺术思想和物质感受的先决条件;第三、由浅入深的积墨,更容易塑“象”,也更容易做到层次丰富的“迹”效果;第四、积墨与笔法、墨法的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方式,又丰富了积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所以说,积墨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实现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积墨的层层积加所产生的效果,体现出中国画中存在的虚幻意味,并加强了作品中的奇特感,而这种奇特感也进而使作品避免平庸化,使作品具有个性化。虚幻意味的加强,也能使画家摆脱对现实物象的完全依赖,使自然的具象抽象为画家个人的心中物象,使中国画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达到“借物写心”的效果。虚幻意味的加强也能使作品更具有神秘色彩。从实到虚的转化,虚实相生,使作品能够给予观者以无限的想象力,从而使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可读性,画外的韵味也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品格,对于反驳中国画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庸俗化、直白化的绘画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虚幻意味的强化也能使中国画更具有古典精神,从而使作品能够和历代中国画中所存在的含蓄蕴籍、空灵清旷的审美取向得以暗合,而这种古典精神用现代人的视觉和语言形式转化为具有现代意味的作品,从而开拓和延伸了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可发展层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领域在不断扩大,境界内容日渐丰富,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寻求、完善与发展新技法与之相适应。积墨在继承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艺术神韵,具有多重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 (作者单位:菏泽市美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