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老朱8irjq2ce8q 2018-10-10

本 期 导 读

跟着路老师前半年的课程,我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十二经络的循行路线和问题调理(为自己鼓个掌)。接下来,我们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借由五输穴理清每条经络的构造,将穴位运用得更准确、更高效(不小心就能到立竿见影、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在学习十二经络的五输穴之前,我们首先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

《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经络|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 井穴

「井」是水井。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 荥穴

「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说文解字》:「绝小水也。」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 输穴

「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 经穴

「经」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5. 合穴

「合」指汇合、聚集,经气走到合穴时,已不再是孤单的细流,而是像支流众多的大江,汇合联络,逐渐入海。

合穴位于肘、膝附近,而肘膝以上的经气,如江河连成一片,极其盛大。

可见,井荥输经合是按照经气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顺序来排列的。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这就是岐伯讲给黄帝的经气「所出之处」。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这里不禁要问:当黄帝问经气「所出之处」的时候,为什么岐伯先讲五输穴,后讲十二经与十五络脉呢?显然是因为五输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岐伯接下来讲了上面这段话。

二十七条经络的关键行走路线,都在五输穴。人身365个穴位,最重要的就是井荥输经合了(「一言而终」)。

为什么五输穴最重要呢?我们知道,人的疾病常常与气血的不足和不通有关。不足也好,不通也好,最容易发生的地方绝不是气多的地方,而是气少的地方。

因此,肘膝以下的五输穴,无论是对近处部位气血的调理,还是对整个经络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五输穴的经气都走好了,其他地方就很难出问题。

如路老师在本次课程中所教的非常实用的「手指抓握养生法」,就是着眼于气血易缺乏的肢体最末端,通过锻炼手部筋骨肌肉和缝隙经气,来支撑整个身体的健康。

经络|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五输穴的用法

五输穴,又叫五行输,是十二个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五行系统。因此,五输穴的用法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可谓变化万千。常见的有下面几个。

用法一:根据季节选择五输穴

《黄帝内经》上有:「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用法二:根据病症选择五输穴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也就是说,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心胸、脾胃胀满;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体重无力、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气喘、咳嗽(《难经》有: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细心的同学可以找到这五类病症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井穴属木,易克脾土而形成心下脾胃区胀满;荥穴属火,对应身体发热;输穴属土,对应肌肉问题;经穴属金,对应肺的寒热;合穴属水,对应肾失衡时的气逆上冲和泄泻。

用法三:根据五行生克选择五输穴

上面已经提到,五输穴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因此有了五行生克这一用法,这也是路老师在本次课程中重点讲解的一个用法。

如《难经》提倡根据「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来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也就是「补母泻子法」

拿已经讲过的肺经来举例,肺属金,所以肺虚、寒的话,就要取太渊(土)来补;肺有实邪、实热,则取尺泽(水)来泄。

又如路老师所讲的,肺经的合穴尺泽,是金中的水,金能生水,尺泽又是水穴,因此常用于补肾。

选穴后如何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敲击、按揉。路老师在课程最后还教了大家一个揉穴的绝招:揉穴时要以最小半径来揉,这样最容易把力度透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