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要心脏安,常按七穴位!

 森燚垚鑫淼保健 2018-10-10

心是人体“总根”。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经络血脉,都要流经这里,汇集到这里,并由这里输送到全身。所以说,心健康,全身才健康。心肌缺血,全身经络就会不同程度的受损。当下心脏病发病率高,就是由于没有好好保护心脏。许多人等到心脏症状出现了,再去注射“丹参”针,甚至“插管搭桥”。所以呢,小编认为心脏病也应当注意未病先防。

心脏病多半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血管壁斑块脱落阻塞血管造成的,预防动脉阻塞的最好办法是平时(心脏病尚未形成)不让血管壁形成斑块,保证血液畅通。

要使“流水不腐”,就得经常疏理渠道。同样的道理,要使血液畅通,就得经常疏理经络血脉。经济、简便、实用的疏理方法,就是坚持穴位按摩。传统中医发现,按摩如下七个穴位,能使心脑血管畅通,它就是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膻中穴、巨阙穴、鸠尾穴、太溪穴。现对其一一进行介绍。

劳宫穴

此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心是君主之官”,它主神明。心包是心脏的卫士,直接保护心脏。就像朝廷皇宫护卫军,皇宫一旦发现敌情,它就会挺身而出,“入宫救驾”。但护卫军,贪玩好睡,要时时提醒它。经常按摩此穴,就是要时时提醒它,让它提高警惕,加强巡逻(流通),发挥静心安神,镇定醒脑作用。

劳宫穴在手掌心。位于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下即是,操作方法可用双手拇指互按该处即可,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力度使该处酸麻即可。

神门穴

顾名思义,该穴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一旦出现心脏早搏的时候,迅速按压此穴,可以及时缓解症状。平时按摩此穴,还具有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的功效。

神门穴的位置在双手腕处,在腕横纹的尺侧端腕肌腱的凹陷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一只手的拇指立起来,以90度垂直姿势点按,双手轮换,稍微用力一点,以酸麻胀感为度。然后再轻轻绕圈揉动2分钟即可。长按神门穴,还可益寿延年。它是人体长寿穴位之一。

内关穴

它也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是守护心脏的重要关口,故名内关。它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穴位。

内关穴的位置:手掌朝上,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具体操作:用左手拇指按右手内关穴,再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每次按1~3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左右手按压应稍停5分钟,分别让左右手按压手的经络得以休息一会,使得血流更有冲劲。

膻中穴

膻中穴为任脉上的穴位,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募穴,也是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其定位方法: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此穴与劳宫、内关、神门等穴配伍,可治心悸、心烦、心绞痛,并预防冠心病。

巨阙穴

该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腹前中正线上,在用手掌除大拇指外四指并拢伸直,从肚脐眼往上直量2次处即是。此穴为神气通行之处,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换的地方。刺激此穴,对于缓解各种心律不齐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按摩此穴的手法,可用左或右手掌根,扑在此穴处,由轻到重顺、逆时针各揉按100下即可。

鸠尾穴

鸠尾穴系任脉之络穴,可以和中降逆,清热化痰,有着联络任脉各个部位气血的作用。关于穴名的解释:鸠指布谷鸟。人之左右两肋似鸟翼,剑突像鸟尾,鸠尾穴正当剑突下方,内有胃腑,胃为藏谷之所,因名鸠尾。该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两胸剑骨相合下一寸,手指摸上去有一小箭头感的地方即是。此穴可按、可摩、可针、可灸,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按摩时症重则重,症轻则轻。按摩此穴可治心悸、心烦、心中胀满、惊狂等症,作用很大。

太溪穴

太溪是肾经上的一个大穴,也是人体全身一大补穴。经常适当地按摩刺激太溪穴,可令肾水、心火相融相济,很好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太溪穴位置在双足内侧后方,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方法,每天临睡前,或在泡脚后,用大拇指按揉,右拇指按左脚太溪穴,左拇指按右脚太溪穴。以太溪周围微微酸胀麻木感为度。

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只有冬季才是心脏病的高发期,其实不然。夏季特别是盛夏,也是心脏病光临的高危期,这是因为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容易脱水,促使血液浓度增高,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古代中医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护心穴位,调理心肺气血,疏通经络的方法,对心脏病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关键在于要早发现、早动手,并长期坚持按摩。“一日打鱼,三日晒网”,或等到病症严重时再动手按摩,那是徒劳无益的。

与肖医生一起,保护好你的小心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